2025CSE | 关注女性健康: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地位
2025-08-29

导语:2025年8月21日至24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2025 CSE)在山城重庆隆重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静教授以“二甲双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治疗中的地位”为题展开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PCOS的发病机制与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二甲双胍在PCOS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1。本文特别邀请李静教授就相关要点内容进行介绍。


cdeef32c0bd092158582eb3b437b9991.png


PCOS复杂病理机制与多重临床危害


PCO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率高达13%2。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胰岛素抵抗(IR)、雄激素增多、免疫-炎症反应、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多方面因素3。其中,IR是PCOS核心病理机制数据显示50%–80%的患者存在IR2,4


PCOS女性不仅面临生育障碍(如无排卵、不孕、妊娠并发症),还易并发代谢紊乱和心肝肾代谢疾病,糖尿病(DM)、血脂异常高血压、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及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5-7(图1)。PCOS女性总体肿瘤发生风险高于健康女性,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需关注8。研究显示,其后代也更易出现肥胖、IR、DM及青春期PCOS等健康问题,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特征2


1.png

图1 PCOS的临床危害


二甲双胍在PCOS中作用机制与个体化治疗


多靶点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启动一系列级联反应,从而抑制糖异生和肝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等,此外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及抑制免疫炎症反应9。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得二甲双胍在PCOS中发挥出多重治疗效益。


微信图片_2025-08-29_093058_198.png


个体化治疗:二甲双胍在不同PCOS女性治疗中的作用


尽管二甲双胍在中国尚未获得PCOS适应症,但基于日益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需求,二甲双胍已应用于PCOS治疗中。以下介绍了二甲双胍在不同PCOS女性治疗中的作用:


1.无生育计划的育龄期PCOS女性 


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胰岛素水平、游离睾酮指数、血脂及炎症指标,降低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减少痤疮,与卡麦角林联用可明显减少月经不规则的发生率10,11


2.有生育计划的育龄期PCOS女性 


二甲双胍可帮助恢复月经规律性、增加自然排卵和受孕的成功率,并可在辅助生殖治疗中降低流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荟萃分析显示,无DM的PCOS女性孕期持续使用二甲双胍可减少早产和母体孕期体重增加,促进足月生产12,13。但需注意,二甲双胍对后代的长期影响尚不确定。


3.青春期PCOS女性


在PCOS青少年中,二甲双胍的证据多来自小样本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能改善青春期PCOS女性BMI、糖脂代谢,有助于恢复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11,14,15


4.围绝经期PCOS女性


随着年龄增长,PCOS女性雄激素水平下降,但在绝经后高雄激素持续存在。围绝经期PCOS女性体重会出现不同程度增加,腹部脂肪沉积增加。还需注意PCOS女性终身存在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在围绝经期PCOS女性中,二甲双胍主要用于改善代谢异常16-18


李静教授:


二甲双胍通过多靶点机制发挥改善代谢紊乱和生殖异常的作用,现已成为治疗PCOS的临床用药之一1。由于PCOS女性不同的年龄和治疗需求、临床表现的高度异质性,选择二甲双胍治疗时需根据PCOS女性年龄、生育需求、代谢状态及并发症进行合理使用,综合考虑其可能为患者带来的获益与风险,采取个体化对症治疗措施,以达到缓解临床症状、解决生育问题、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1。关于二甲双胍在PCOS女性孕期暴露对后代的远期影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也期待有更多来自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依据。


专家简介:


1756436298413063.png

李静 教授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副主任

  •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性腺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免疫学会内分泌免疫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第四批特聘教授

  • 目前是《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及《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 研究方向为甲状腺与自身免疫、肥胖与性腺疾病。至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及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的子课题2项和其它部省级课题9项。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7部。获得教育部和辽宁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注意:二甲双胍在中国尚未获批PCOS、妊娠糖尿病等适应症。在二甲双胍治疗期间不推荐哺乳。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

编号:CN-MET-00126 有效期到2027年8月27日


参考文献:


1.李静. 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地位. Presentation in CSE 2025.

2.Stener-Victorin E, et al.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Nat Rev Dis Primers, 2024, 10(1):27.

3.Joham AE,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Sep;10(9):668-680.

4.Siddiqui S, et al. J Assist Reprod Genet,2022,39(11):2439-2473.

5.Norman RJ, et al. Lancet. 2007 Aug 25;370(9588):685-97.

6.Teede H, et al. BMC Med. 2010 Jun 30;8:41.

7.Teede HJ, et al. Med J Aust. 2011 Sep 19;195(6):S65-112.

8.Shafiee MN, et al. Gynecol Oncol. 2014 Jan;132(1):248-53.

9.Saadati S,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5 Jun;27 Suppl 3(Suppl 3):31-47.

10.Li F, et al.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24 Aug;299:54-61.

11.Teede HJ,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3. 108(10):2447-2469.

12.Tso I.O.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0, 12(12):CD006105.

13.Sharpe A.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9, 12(12):CD013505.

14.Allen HF, et al. 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 2005, 18(6):761-8.

15.Al Khalifah RA, et al. Pediatrics, 2016, 137(5):e20154089.

16.Legro RS,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 96(6):1827-1834.

17.Brown ZA, et al. Fertil Steril. 2011, 96:1259-65.

18.Schmidt J.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1, 96(7):2178-218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