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专访闫文貌教授:肥胖及代谢疾病的外科综合治疗 | 2025 COC
2025-08-25

引文:进入 21 世纪以来,肥胖如同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我国人群基数大,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

 

2025年8月15~17日,2025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于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肥胖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肥胖防治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医脉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闫文貌围绕“肥胖及代谢疾病的外科综合治疗”分享新权威见解,医脉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医脉通:我国肥胖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肥胖是否是一种疾病?


闫文貌教授:肥胖症已成为全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问题,我国肥胖发生率逐年快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成人肥胖率达到16%,超重率超过34%,超重和肥胖人群已超过50%,约5亿人口。青少年中超重肥胖发病率也在快速上升,超重人群达到11%,肥胖比例超过6%。中国超重肥胖人口数量居全球首位。早期还没有把肥胖当作疾病,但近十年来全球都意识到肥胖和超重是一种疾病,脂肪过多引起的器官或整个机体功能改变的时候,就叫肥胖症。因为肥胖与200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肥胖人群合并有一种或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因此肥胖症需要多学科治疗。

 

医脉通:在本次大会中,您以《肥胖及代谢疾病的外科综合治疗》为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能否请您深入阐述“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意义?以及贵院多学科协作的宝贵经验?


闫文貌教授:肥胖治疗有多种方式,生活方式干预是最基础的,其他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内镜治疗和减重代谢外科治疗。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可使体重减轻2%-8%,对超重人群可能有效。但对中重度肥胖人群,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效果有限,很多都需要减重外科治疗。从目前研究显示,减重代谢外科术后仍有20%左右肥胖人群存在体重反弹或减重不足,因此减重外科也并不能解决所有体重问题。所以肥胖的治疗需要结合多学科,多手段干预。

 

减重手术后遇到减重不足或体重反弹的人群,既往经验是改变手术方式进行修正手术。近年来减重药物的大量出现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了新选择,术后及时使用减重药物可进一步控制体重,减少修正手术风险。就像是治疗恶性肿瘤一样,除了手术治疗以外,还需要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个手段。对于肥胖的治疗,也应该接纳更多的治疗方式,比如药物及营养支持方式,从手术前开始到手术后有一个完整的综合治疗体系。


专家简介:


闫文貌.png

闫文貌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组长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讲师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肥胖与营养代谢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及糖尿病外科学组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肥胖及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国际减重与代谢病外科联盟(IFSO)会员

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病学分会委员

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胃肠外科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组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北京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胃肠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结直肠疾病专科医师分会理事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编委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