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痴呆症患者已超过5700万,且预计未来20年将增长3倍。在痴呆症状出现前数年,亚临床的认知损害和血管性
尽管一些观察性研究提示宏量营养素(碳水、脂肪、蛋白质)可能影响痴呆症风险,但结论不一。近日,一项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旗下eClinicalMedicine的大型国际研究,通过对近万名中年人的饮食统计、大脑扫描和认知测试,分析了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脑健康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碳水吃得多与血管性脑损伤有关,而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或有保护潜力,蛋白质的影响则不显著。
截图来源:eClinicalMedicine
这项研究基于CAHHM(加拿大健康心脏与大脑联盟)和PURE-MIND(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大脑)两项队列研究的数据开展,共纳入9886名来自四个国家(加拿大、波兰、印度和中国)且无
研究采用经过验证的、针对不同国家和族裔的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详细的饮食评估。所有参与者接受标准化脑部MRI扫描,主要关注两种“无声”的血管性脑损伤:隐匿性
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最少的1/3人群相比,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最高的1/3人群发生隐匿性脑梗死的风险高40%,发生高WMH的风险高51%,发生复合血管性脑损伤的风险高48%,两项认知评分也显著更低(MoCA评分低0.059,DSST评分低0.044分)。
与脂肪摄入量最少的1/3人群相比,脂肪摄入量最高的1/3人群发生隐匿性脑梗死的风险低25%,发生复合血管性脑损伤的风险低23%,发生高WMH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别。
特定脂肪类型的影响有所不同。相比相应摄入量最低的的1/3人群:
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最高的1/3人群,隐匿性脑梗死风险降低24%;
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最高的1/3人群,隐匿性脑梗死风险低25%、高WMH风险低21%、复合血管性脑损伤风险低26%,且DSST评分高0.054分;
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最高的1/3人群,DSST评分高0.047分。
研究未发现蛋白质摄入量与脑损伤或认知评分存在显著关联,但存在降低高WMH和复合血管性脑损伤风险的趋势。
在不同国家、年龄组、性别、BMI和腰臀比的人群中,这些关联普遍存在。不过,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对血管性脑损伤的潜在保护关联在女性中更显著。
进一步分析显示,如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等热量替换饮食中5%的碳水化合物能量,复合血管性脑损伤风险显著降低23%。而用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蛋白质替代碳水化合物,则未发现显著相关性。
研究团队讨论指出,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导致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宏量营养素的摄入有助于改善认知能力,并减少亚临床血管性脑损伤,为我们理解饮食在维护中年脑健康、预防未来认知衰退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新视角。未来值得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少吃碳水,吃对脂肪”的发现,并充分评估饮食干预用于预防脑损伤和认知功能衰退的有效性。
来源:医学新视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