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对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认识已取得重要进展,然而目前尚缺乏直接针对肾脏纤维化治疗的特异性药物。
2025年8月7-10日,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CNA)2025年学术年会在武汉隆重召开,全国各地的肾脏病学专家、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宴。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友华教授,就肾脏纤维化的细胞通讯机制、现有治疗策略及未来突破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肾脏纤维化的细胞通讯模式。
刘友华 教授
在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方面,当前的主流策略有哪些?是否有一些新的药物或治疗技术正在研发或已经投入临床应用?这些新方法相比传统治疗,在延缓甚至逆转纤维化进程上有哪些突破?
刘友华 教授
现有临床治疗方案主要采用三联或四联用药策略,包括:传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nsMRA)。这些药物虽非直接靶向纤维化进程,但通过其肾脏保护作用可间接抑制纤维化进展。目前针对肾脏纤维化的特异性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向:
第一,抑制引起肾脏纤维化的关键信号通路、调节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Wnt/β-catenin等促纤维化信号通路。目前部分靶向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些研究未能达到预期终点,另一些研究仍在进行中。第二,抑制纤维化生态位形成。我们近期发现肾脏纤维化的起始是首先形成纤维化生态位,通过多肽、抗体或小分子抑制剂阻断纤维化生态位的建立,可从源头上预防纤维化发生。第三,调控成纤维细胞活性。针对已活化的成纤维细胞,研究通过诱导其凋亡或清除,从而延缓纤维化进展。第四,通过肾脏纤维化降解酶,调节肾脏组织硬度,阻断肾脏纤维化进展。第五,利用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或可溶性因子改善组织再生微环境,从而减轻纤维化程度。
您认为未来在肾脏纤维化的防治领域,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突破方向?
刘友华 教授
审稿专家:刘友华教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