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瘢痕性秃发(PCA)是以毛囊原发性不可逆破坏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最常见毛发扁平苔藓(LPP)、前额纤维化性秃发(FFA),特征为纤维组织取代毛囊的皮脂腺单位,引起毛囊被不可逆破坏,而致毛囊瘢痕化、瘢痕性秃发,与激素水平、炎症、代谢、遗传、自身免疫、免疫失衡、环境等有关。LPP/ FFA治疗用药可减缓毛囊破坏、减轻症状、提高毛发再生,那么如何用药呢?
在LPP/FFA的治疗中,用药可分为局部治疗用药、系统治疗用药、新型小分子药物及其他类别,各类药物的推荐选用情况和注意事项如下:局部治疗用药包括多种类型。外用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氯倍他索乳膏,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作用,作为LPP/FFA的一线治疗用药,推荐为轻度患者的首选,也可辅助治疗中重度患者,但局部可能出现诱发或加重感染、皮肤色素异常等不良反应,长期大面积外用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HPA轴抑制等问题。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如曲安奈德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同样有抗炎等功效,且疗效较局部外用更好,作为一线治疗用药,适用于局部外用药物无效的轻中度患者或辅助治疗中重度患者,可联用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不过可能引发皮肤萎缩、色素减退等局部不良反应。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软膏、他克莫司软膏,能抗炎,作为二线治疗用药,特别适合不愿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对其不耐受、有禁忌症者,局部不良反应有灼热感、刺痛等,且需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日光或人工紫外线。外用米诺地尔如米诺地尔泡沫剂,可抗炎、扩张血管等,尤其适合LPP/FFA合并雄激素性秃发者,局部可能出现皮炎、血压异常等不良反应。系统治疗用药方面,免疫调节剂如羟氯喹,能调节免疫、抗炎等,可显著降低活动指数,建议作为中重度LPP/FFA的联合用药,一般不单用,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视网膜病变等,禁用于先前有眼睛黄斑疾病者。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具有抗炎、抗感染作用,能减轻症状,建议辅助治疗LPP/FFA,适合有明显炎症者,需与其他治疗联用,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光敏反应等不良反应。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可抗纤维化,能显著阻止发际线后退,适用于LPP/FFA的治疗,不良反应有头痛、乳房胀痛等,禁用于育龄期女性,慎用有乳腺癌个人史、家族史者。维A酸类药物如口服异维A酸,可抗炎、减少炎症反应,能显著减少面部丘疹等,适用于LPP/FFA的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包括消化道反应、血脂升高等,禁用于孕妇、有生育计划的女性。PPAR-γ激动剂如吡格列酮,可抑制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常辅助治疗LPP/FFA,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低血糖等,禁用于心衰(NYHA III/IV级)者。新型小分子药物中,外用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布乳膏、芦可替尼乳膏,可抗炎,能降低LPP/FFA活动指数,改善额颞部发际线,适用于LPP/FFA的治疗,不良反应有毛囊炎等。口服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布、乌帕替尼、巴瑞替尼,可抗炎,能降低活动指数、减轻瘙痒,建议用于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不良反应包括痤疮、严重感染等,禁用于活动性严重的系统性感染者。其他药物如口服纳曲酮、口服米诺地尔、环孢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甲氨蝶呤、加巴喷丁等,可试用于LPP/FFA的治疗,且可与其他系统治疗用药联用以提高疗效。轻度LPP/ FFA者建议局部治疗用药;脱发面积大、中重度、疾病进展快的LPP/ FFA者,建议局部治疗用药联合系统治疗用药;上述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选用新型小分子药物。
参考文献:
[1].《毛发扁平苔藓/ 前额纤维化性秃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5,58(7):583-588.[2].《特应性皮炎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44(20):2315-2329.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