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郭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审校:吴红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众所周知,母乳是最适合人类幼崽的食品,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丰富的营养物质、大量的抗体,各种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促胃液素,不仅保证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能量,还更利于宝宝消化和吸收,促进宝宝免疫功能、胃肠道功能、神经认知功能等全方位的生长发育。母乳喂养也是母儿间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纽带,还有利于母亲产后体重、体型恢复,减少
但对患有疾病且需要治疗的妈妈们,会顾虑药物对宝宝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常用内分泌系统疾病相关药物在母乳期间是否可用吧!
一、药物在母婴中的代谢
妈妈服下一片药,到底有多少会被宝宝吸收呢?
如果妈妈通过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局部外用等途径给药,药物会经过消化道吸收屏障、皮肤屏障等众多关卡,等到进入血液,吸收的量已经打了折扣。药物通过母血进入乳腺细胞的量取决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率、母体中药物浓度及乳汁pH值等等,乳汁被宝宝吞下后还会经过宝宝的消化道吸收屏障。
一般来说,婴儿摄取的药物剂量占母体药物剂量10%以下时,便认为没有药理学作用,临床上大部分药物在乳汁中占比很少超过母体摄入量的1%-2%,因此大多是安全的。
二、母乳喂养药物危险性分级
美国儿科学教授Thomas W. Hale提出了哺乳期药物危险分级系统,将哺乳期用药按危险性分成了L1到L5五个等级,等级越高,危险性越大,L1-L5分别为哺乳期最安全、较安全、中等安全、慎用、禁用药物。一般认为L1级和L2级的药物安全性高,不影响继续母乳喂养,L3级需要经专业医生充分评估后使用,L4-L5不建议使用。
三、常见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相关药物哺乳期应用安全性
(一)哺乳期降糖药物的应用
1.胰岛素: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肽链,很少透过乳汁,进入宝宝的胃肠道后也会被水解破坏,不会引起宝宝低血糖。哺乳期使用胰岛素降糖是安全且推荐的,推荐级别L1级。各种剂型的胰岛素,哺乳期均可应用,且优先推荐。
2.
3.其他类型降糖药物:除了胰岛素及二甲双胍,目前临床应用的其他降糖药物,包括新型降糖药,均缺乏母乳喂养期间安全性数据,不推荐应用。
(二)哺乳期
1.
2.
(三)其他内分泌系统相关药物
1.
2.溴隐亭:通常用于“回奶”,有母乳喂养需求的妈妈,不建议应用。目前对婴儿安全性尚未确定,许多国家医学学会提出即使有抑制哺乳期泌乳需求的妈妈也不应该使用溴隐亭,推荐级别L5级。
3.降压药物:优先选择L2级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卡托普利)、利尿剂(
写在最后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凡间的天使;每一对母子/女,都是双向奔赴的勇士;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是护佑健康的使者……母乳喂养期间,任何问题,记得及时与你的医生沟通哦~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