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
为此,柳叶刀-呼吸病学于近日发表了全球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病学——哮喘部分,医脉通编译如下,以飨读者。
全球范围内,约1/10的儿童和1/20的成人患有哮喘,1/8-1/10的成人和儿童伴有鼻
图1. GBD 2021全年龄段哮喘患病率估计
图 WHO估计死于哮喘的人数/10万人年
从地区来看:
➤非洲:因流行病学数据匮乏和诊断资源有限,哮喘负担被严重低估,患病率为 4%-20%,城市地区更高,医疗和药物可及性不足导致病亡率较高,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将加剧未来病例增长。
➤美洲:美国约 2700 万人患哮喘,近十年患病率稳定但存在种族和地区差异,非洲裔和西班牙裔人群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拉丁美洲各国患病率为 5%-15%,智利、阿根廷等国居高,社会经济差异、城市化和污染是主要驱动因素。
➤亚洲:日本、韩国患病率较低(2%-5%),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地区(尤其儿童)患病率极高。印度 2009-2022 年儿童和青少年喘息患病率显著下降,但 75%-82% 的喘息患者未被诊断,确诊者中仅 2%-8% 使用每日吸入糖皮质激素;东南亚死亡率持续居高(约 13/10 万),可能与吸入性药物可及性低有关。➤欧洲:患病率差异大(1%-16%),英、瑞、芬等西北欧国家较高,东南欧较低,葡萄牙、格陵兰、波兰亦处于高位,整体呈下降趋势。
➤中东:患病率 5%-15%,沙特、科威特等国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率上升,空气污染、沙尘暴、肥胖及生活方式变化是主要挑战,死亡率稳步下降。
➤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曾是全球哮喘高发区,全人群患病率超 10%,儿童达 20%-30%,原住民因医疗资源可及性低,管理和预后较差,吸烟、大麻使用和肥胖进一步加剧负担。
近年来,多数世卫组织区域的哮喘粗患病率呈下降趋势,2000 年后趋于平稳:美洲维持在 6%,欧洲降至 4.5%,非洲从 1990 年的 5.4% 降至 2021 年的 3.8%,东地中海地区从 4.1% 降至 2.7%,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则稳定在 2.2% 左右。死亡率方面,除东南亚持续高企(约 13/10 万),其他地区均下降:东地中海和非洲从 8/10 万以上降至 4.6,欧洲降至 1.7,西太平洋为 2.8,美洲最低(1.2/10 万)。
图3.WHO根据区域划分的全年龄段哮喘患病率变化
图 4.WHO估计的全年龄段的哮喘死亡人数变化
吸烟与二手烟遗传与特应性
哮喘具有遗传性,父母一方患病时子女患病概率约 25%,双方患病则升至 50%。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发现 14 个相关基因,涉及免疫和气道上皮炎症通路。特应性(遗传倾向形成 IgE 抗体)是重要风险因素,英国约 30% 人群为特应性,其中 20% 会发展为哮喘,70%-90% 的患病儿童和 50% 的患病成人存在特应性。
城市化
全球城市化率从 1950 年的 30% 升至 2018 年的 55%,预计 2050 年达 68%。研究发现,贫困农村与富裕城市移民的哮喘患病率存在差异,这与 BMI、饮食差异相关。在生态层面,低收入国家中
早期生命事件
哮喘起源可追溯至生命早期,高收入国家研究显示,儿童喘息与胎儿超声指标、低出生体重、早产、围产期肺功能及婴儿体重增长相关,中低收入国家也有类似发现(70% 低出生体重和 65%
感染
儿童早期反复或严重的
烟草暴露
全球吸烟率从 2000 年的 33% 降至目前的 22%,预计 2030 年降至 18%。宫内或童年被动吸烟会使
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交通相关污染物(如二氧化氮、颗粒物)与儿童哮喘发病相关,可能影响气道发育及免疫炎症通路。过去 20 年,北美、欧洲、中国、日本的污染暴露下降,但中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因经济活动增加而上升。
职业暴露
特定职业的吸入性暴露是哮喘的重要诱因,高收入国家 15%-20% 的成年新发哮喘与职业相关,中低收入国家因监测不足数据有限。已知 400 多种职业性哮喘诱因,分为高分子量(如动物蛋白、谷物)和低分子量致敏原(如酸酐、异氰酸酯),预防需通过替代有害物质、工程控制和个人防护减少暴露。
肥胖与运动不足
全球肥胖率持续上升,预计 2035 年超半数人口超重,中低收入国家问题凸显。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哮喘风险及严重程度,而哮喘患者也可能因活动减少、激素使用等更易肥胖,其机制可能与肺力学改变、全身炎症、肠道菌群及污染易感性相关。全球 31% 成人运动不足(2022 年),青少年比例达 81%,虽有研究显示运动不足与哮喘相关,但因果关系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探索特定哮喘亚型对运动的反应。
过敏原暴露
致敏者接触过敏原会诱发症状,花粉颗粒可引发 hay fever,而雷暴期间花粉释放的小颗粒过敏原及霉菌孢子可进入气道,导致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目前尚无基于证据的哮喘一级预防方案,但多项公共卫生和临床干预可能降低发病率,包括:
➤完善母婴保健服务,提供孕期生活指导(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有害物质);
➤规范产前护理(至少 8 次产检、筛查
➤孕期和婴幼儿补充益生菌、Omega-3 脂肪酸;
➤推广母婴疫苗接种;
➤防控烟草使用(尤其年轻父母和青少年);
➤控制肥胖、运动不足和久坐行为;
➤减少交通污染及职业、家庭中的哮喘诱因(如霉菌)。
治疗与管理
多数哮喘患者对现有治疗响应良好,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推荐:青少年和成人首选吸入糖皮质激素与福莫特罗联合制剂(按需作为抗炎缓解剂或维持缓解疗法),可减少急性发作和住院;儿童以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治疗,坚决反对单用短效 β₂受体激动剂。
在高收入国家,生物制剂(如抗 IgE、抗 IL-4/5)为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带来突破,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发作和口服激素使用,但中低收入国家因成本及寄生虫感染问题应用受限。
然而,基础治疗的可及性仍是全球挑战。GAN 研究显示,60% 青少年和 56% 成人哮喘患者(包括重症者)未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高收入国家使用率最高。2023 年调查显示,60 个中低收入国家中,短效 β₂受体激动剂最易获取,吸入糖皮质激素次之,联合制剂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最低,且与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相关。
地区挑战与应对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成人残疾的重要原因,受人口增长、老龄化和城市化影响,病例数可能继续增加。通过改善母婴保健、防控烟草、肥胖、RSV 感染等,可减轻哮喘负担。提升各方对哮喘管理的认知,确保 80% 以上医疗机构提供可负担的有效治疗是可行目标,未来需进一步降低治疗成本,关注儿童、无业者等弱势群体。
芬兰哮喘计划(1994-2004)等案例表明,聚焦风险因素控制和诊疗优化的国家项目可显著提高诊断率、降低人均成本(直接成本下降 50%,间接成本下降 86%)。然而,全球仍面临药物可及性不均的问题,如中低收入国家联合制剂在药房的可及率仅 54%,且费用相当于低收入者数天工资。
来需加强城市化对哮喘影响、饮食因素、社会经济与哮喘关联等领域的研究,推动生物制剂的普及,通过多方协作落实防治策略。2025 年联合国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将为全球哮喘防治提供重要契机,需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有效干预措施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Jayasooriya SM, Devereux G, Soriano JB, Singh N, Masekela R, Mortimer K, Burney P. Asthma: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opportunit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Lancet Respir Med. 2025 Aug;13(8):725-738. doi: 10.1016/S2213-2600(24)00383-7. Epub 2025 Jul 17. PMID: 40684789.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