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13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携手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哈尔滨成功召开。7月11日下午,移植专场如期举行,全国移植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聚焦领域前沿动态,共谱移植未来崭新篇章。医脉通特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开场致辞
移植专场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王志国教授的主持下揭开序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致开场辞。他们指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我国移植领域取得蓬勃发展,移植队伍不断壮大,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数量逐渐增加,移植总例数逐年上升,且随着移植技术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生存获益。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将围绕移植领域最新进展进行分享与交流,共同推动领域进一步发展。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王志国教授主持
吴德沛教授致辞
张晓辉教授致辞
马军教授致辞
学术报告
01把握前沿动态,HSCT助力ALL患者临床获益
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张伯龙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杨栋林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教授介绍了H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进展。HSCT是治疗ALL患者的重要策略,近年来,临床以HSCT为基石,从多个方面进行广泛探索,以进一步改善移植疗效。多项研究显示,抗体药物偶联物等新型药物联合方案桥接HSCT可明显延长ALL患者生存,改善患者移植预后;同时,HSCT后早期应用抗体药物偶联物等新型药物联合方案可降低原发疾病复发风险,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另外,HSCT联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也是一种降低复发率的新型方法,或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获益。
张伯龙教授、杨栋林教授主持
姜尔烈教授作专题报告
02着眼淋巴瘤前沿进展,新药赋能ASCT患者生存预后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孙自敏教授和航天中心医院王静波教授的主持下,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介绍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淋巴瘤的进展。ASCT是治疗淋巴瘤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新药的加持下,预处理和序贯治疗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预处理方面,改良经典的预处理方案有助于提高移植疗效,靶向药物的出现为预处理方案的改良提供了新思路;在序贯治疗方面,双特异性抗体等新药联合方案桥接ASCT治疗能够改善淋巴瘤患者生存预后,同时,ASCT后单克隆抗体等新药治疗为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好生存结局。总之,在ASCT领域,我国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未来临床应继续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索更多提高移植疗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孙自敏教授、王静波教授主持
张曦教授作专题报告
03砥砺前行,探索创新,优化的GVHD预防体系改善移植患者治疗结局
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明教授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张颢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胡炯教授剖析了瑞金医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的优势和未来研究重点。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主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结局,然而,经典预防方案预防GVHD效果有限。在此背景下,瑞金医院开启GVHD预防方案探索之路。历经多年探索,形成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他克莫司(Tac)+植入后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体系,研究显示,PTCy+Tac+植入后低剂量ATG方案可明显降低III-IV度急性GVHD和激素耐药急性GVHD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未来仍需探索低剂量ATG最佳给药剂量和最佳给药时间,并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江明教授、张颢教授主持
胡炯教授作专题报告
04聚焦移植痛点,探索allo-HSCT优化治疗方案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福旭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圣瑾教授的主持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季杰教授系统阐述了影响allo-HSCT疗效的因素。随着移植领域的蓬勃发展,我国迎来了“人人都有移植供者的新时代”,但是仍面临最佳供者选择难题,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合位点数是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HLA不合位点数的增加,患者GVHD的发生率增加;同时,患者移植前疾病状态亦能够影响移植疗效,研究显示,移植前肿瘤负荷与移植后复发率呈正相关;此外,患者年龄、性别和预处理方案等因素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移植疗效。因此,结合影响预后的因素优化移植策略已成为临床热点话题,未来有望造福更多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王福旭教授、范圣瑾教授主持
季杰教授作专题报告
05解析AML-MR最新诊治策略,推动领域规范化发展
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闫金松教授和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张建平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窦立萍教授分享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AML-MR)的诊疗策略。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HO)AML-MR诊断标准为骨髓或外周血中髓系免疫表型原始细胞≥20%、具有特定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异常且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首发或既往MDS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病史。在AML-MR治疗领域,allo-HSCT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双表观调控药物与B细胞淋巴瘤-2(BCL-2)抑制剂联合CAG(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组成的新型诱导策略呈现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AML-MR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希望。
闫金松教授主持
张建平教授主持
窦立萍教授作专题报告
06从困境到转机,单倍体融合脐血干细胞移植为患者带来治疗福祉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昱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周芳教授的主持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乃农教授分析了替代移植治疗的挑战和单倍体融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优势。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患者非复发死亡率逐渐降低;然而,对于缺乏全相合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非血缘脐血移植虽是重要的替代移植治疗方案,但两种方案分别面临非复发死亡风险和感染等难题,因此,探索新型移植策略至关重要。单倍体融合脐血干细胞移植方案可降低非复发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即使是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患者,也可实现较好的生存预后,提示单倍体融合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为缺乏全相合供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一种良好的替代移植治疗方案。
王昱教授主持
周芳教授主持
李乃农教授作专题报告
会议总结
会议接近尾声,陆道培医院陆佩华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与会专家既聚焦当下移植诊疗的难点与痛点,又着眼于未来移植技术突破的方向,共同勾勒出极具前瞻性与指导性的发展蓝图。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能够促成更多实质性的合作与成果转化,为提升移植患者生存与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陆佩华教授总结
医脉通将持续为各位同道带来2025 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各专场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