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肿瘤疾病,其病理类型复杂且异质性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2。多年来,我国持续探索免疫靶向疗法,积极推进淋巴瘤精准诊疗发展,使患者预后得到大幅改善。如今,针对CD30靶点的研究达到新高度,为多种CD30阳性淋巴瘤*亚型患者带来“潜在治愈”曙光,更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近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高屋建瓴,开场致辞
新春扬帆启新程,血液论道谱新篇。会议伊始,马军教授和朱军教授致开场辞,表示本次会议规模宏大,汇聚众多血液学同仁。同时表达对与会学者的期望,希望大家充分交流,为提升淋巴瘤诊疗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积极贡献智慧力量。
新机愈,势所驱—新书发布,正式启动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的主持下,《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新书发布仪式顺利进行,多位与会编委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该书由众多血液学专家合力编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参考,以进一步提升国内CD30阳性淋巴瘤*治疗水平。作为该书主编,马军教授在会中表示,临床医生要把患者放在首位,而该书精选多个典型病例,从诊断、治疗到预后,全方位梳理了CD30阳性淋巴瘤*的诊疗情况,有助于为同行提供临床参考与启示。
共决策,愈同领—血液论道,思维风暴
发布仪式后,多位专家针对CD30阳性淋巴瘤*的诊疗进展和探索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朱军教授总结到,精准诊疗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淋巴瘤临床诊疗面临更高要求。为突破淋巴瘤诊疗困境、推动临床诊疗规范化、助力实现淋巴瘤“潜在治愈”目标,血液领域专家学者将开展更多基础和临床研究,积累更多真实世界应用经验,共同谱写淋巴瘤诊疗新未来。
剖析诊疗实践,聚焦新书亮点
多位与会专家对会议发布的《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讨论。采访中,在高度认可该书的重要指导意义的同时,专家们也对CD30阳性淋巴瘤*的发展趋势及该书的实际应用价值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马军教授:
cHL已从过去的“不治之症”逐渐转为可控、可治的疾病,并有望通过有效的长病程管理策略,转变到类似“慢性病”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更多“潜在治愈”。也正是基于靶向CD30药物在R/R cHL等CD30阳性淋巴瘤*治疗中展现的良好治疗前景3-4,血液领域专家学者合力编写了《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为淋巴瘤专科医生提供了详尽的临床参考,同时为其他相关科室及基础医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会诊依据,有助于多学科诊疗的更深入推进。期望未来临床更加规范化应用靶向CD30药物,制定更为精准的个体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我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水平。
朱军教授:
基于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ALCANZA研究,BV已在我国获批用于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蕈样肉芽肿(MF)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患者。该研究显示,中位随访45.9个月时,相比医生选择的方案(甲氨蝶呤或贝沙罗汀),接受BV治疗的MF和pcALCL患者疾病缓解显著。持续客观缓解≥4个月(ORR4)率分别为54.7%和12.5%(P<0.001),CR率分别为17.2%和1.6%(P=0.002)。中位随访36.8个月,BV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6.7个月 vs 3.5个月,P<0.001)及至下一次治疗时间(TTNT;14.2个月 vs 5.6个月,P<0.001)显著长于医生选择的方案5。耐受性方面表现亦良好,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PN)是可逆的5。
金洁教授:
CD30在多种淋巴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目前被认为是临床治疗的理想靶点6。靶向CD30抗体偶联药物(ADC)BV属于首创新型药物,其结构是由靶向CD30的单克隆抗体与微管破坏剂单甲基澳瑞他汀E(MMAE),通过蛋白酶敏感交联剂偶联形成7。BV与CD30阳性的肿瘤细胞结合后,可快速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将细胞毒药物MMAE靶向递送到CD30阳性肿瘤细胞中,并可能通过旁观者效应等增强细胞毒性,同时其耐受性良好,能为患者带来深度缓解,甚至在部分病例中实现“潜在治愈”7-8。
李建勇教授:
BV的获批应用推进了淋巴瘤领域精准治疗的发展。接受BV单药治疗获得CR的R/R cHL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可达64%,达到“潜在治愈”9。同时,无论在适合移植还是不适合移植R/R cHL患者中,BV方案均可为患者带来深缓解和长生存获益;在移植前应用BV联合化疗,获得CR后行移植,再继续BV治疗的“三明治”方案也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3-4。
目前BV已成为CD30阳性淋巴瘤*的重要治疗选择,指南推荐地位逐渐上升,在2024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中,BV已成为R/R sALCL及R/R cHL治疗的首选推荐药物(Ⅰ级推荐)10。
纪春岩教授:
淋巴瘤是我国肿瘤诊疗的重点与难点。CD30检测在淋巴瘤诊断以及指导治疗决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CD30检测存在检测规范化程度低、CD30结果判读不一致等缺口。此外,我国各地区淋巴瘤诊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亟需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
《CD30阳性淋巴瘤多学科合作诊疗实践病例集》的发布为CD30阳性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进一步丰富了真实世界临床诊疗经验,同时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临床实际,为进一步完善本土化指南或共识提供参考。此外,书籍将多学科协作的思路和实践案例呈现出来,为各地医院搭建MDT诊疗模式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推动MDT理念的落地与深化,最终助力提升我国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实践能力以及患者的整体治愈率。
编委会
主编:马军 朱军
主审:沈志祥
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凯阳 牛挺 白鸥 刘澎 刘卫平 刘艳艳 纪春岩 苏丽萍 李小秋 李文瑜 李志铭 李建勇 李彩霞 杨威 杨海燕
学术秘书:赵东陆 张岩
注释:
*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为:适用于治疗以下CD30阳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复发或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
C-APROM/CN/ADCE/1393
以上内容仅向医疗专业人士提供
材料获批时间: 2025年8月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维布妥昔单抗简明处方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