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幽门螺杆菌根除:证据的演进与胃癌预防的全球启示
2025-08-06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降低胃癌发病率。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14年建议,各国应根据当地疾病负担、卫生优先事项和成本效益,考虑实施基于人群的筛查与治疗项目。尽管如此,关于干预时机、人口统计学、潜在黏膜病理学等因素如何影响根除治疗效果的证据仍较为有限。在最新一期Gastroenterology中,多项研究再次探讨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预防胃癌方面的潜力。


1.韩国队列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各年龄段成年人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缓慢的多步骤过程驱动胃癌发生,这一过程与胃癌发病率的年龄依赖性增加相吻合——从40岁后开始升高并持续至老年。尽管近期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在25-54岁年轻成人中的益处,但《马斯特里赫特VI/佛罗伦萨共识报告》强调,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永远不会太晚”,未来仍需更多数据证实其在老年人群中的获益。


为填补这一空白,韩国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纳入了2009-2011年间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916438例患者,评估了根除治疗在不同年龄组中(包括高龄人群)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长期影响。


图片1.png

 

在平均12.4年的随访中,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病率(标准化发病率[SIR]为0.62;95% CI:0.61-0.63)和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SMR]为0.31;95% CI:0.29-0.33)显著降低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保护作用在≥70岁的老年人中持续存在(SIR为0.52;95% CI:0.49-0.56;SMR为0.34,95% CI:0.30-0.38),甚至在≥80岁的人群中也依然存在(SIR为0.36;95% CI:0.28-0.46;SMR为0.43,95% CI:0.30-0.59)。


有趣的是,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死亡率的整体影响较其对发病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这可能提示即使在组织学进展后仍存在生存获益,近期多项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结论。鉴于老年人群相关数据有限,这项研究提供了全面的真实世界证据,支持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年龄本身不应成为阻碍。


2.北欧5国队列研究: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降低非贲门胃癌风险


尽管来自亚洲的有力证据支持在高流行地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有效性,但来自其他人群的数据对于评估其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背景下的适用性仍至关重要。一项纳入北欧5国659592例患者的队列研究,增强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西方背景下的普适性。


图片2.png

 

在长达24年的随访中,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非贲门胃癌的发生风险逐步降低。根除治疗后初期胃癌风险升高可能反映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既存致癌作用,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作用逐渐减弱,至根除治疗后11年,风险逐渐降至普通人群水平。


该研究的优势在于几乎纳入了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可靠的注册登记数据以及多国代表性。尽管缺乏根除成功的数据,但在按年龄、性别、合并症、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和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定义的亚组中均观察到,随着治疗后随访时间的延长,风险持续降低。


然而,尽管随访期间胃癌风险逐渐降低,但在≤55岁的患者中,即使在根除治疗后24年,其风险仍高于普通人群水平,这凸显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阐明不同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效果的年龄相关差异。


3.荟萃分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实施根除治疗可预防胃癌


随着真实世界证据的不断积累,迫切需要综合不同研究设计和背景下的结果,为更广泛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既往的荟萃分析受限于癌症事件数量较少,导致证据质量较低。近期一项更新的荟萃分析纳入了11项随机对照试验和13项观察性研究,为将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有效预防策略提供了有力依据。


图片3.png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在健康的幽门螺杆菌阳性个体中,根除治疗与胃癌发病率相对风险(RR)降低36%相关(RR=0.64;95% CI:0.48-0.84);在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肿瘤患者中,根除治疗与胃癌发病率降低48%相关(RR=0.52;95% CI:0.38-0.71)。观察性研究中也观察到了一致的结果。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还显示,胃癌死亡率显著降低(RR=0.78;95% CI:0.62-0.98)。


与以往的荟萃分析相比,该研究纳入了更广泛的人群和不同的研究设计,增强了结果的稳健性和普适性,将GRADE分级证据质量从低等升级为中等。尽管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和残余偏倚,但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数据的一致结果增强了人们对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价值的信心,共同支持实施基于人群的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项目,尤其是在胃癌中高风险地区。


4.挑战与展望


随着人群层面根除幽门螺杆菌以预防胃癌的可行性日益明确,未来的筛查和治疗工作应优先考虑可扩展的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主要源于全球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策略指南的异质性,以及支持这些干预措施在低风险人群中应用的证据不足。


2025年,IARC工作组发布新报告,重申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全球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胃癌一级预防措施。在实施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策略前,必须考虑当地医疗系统的能力、特定人群的优先事项,以及区域胃癌发病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率。在胃癌低发地区,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可能更切实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


持续监测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对全身健康的影响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此外,应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仍然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开发针对当地耐药模式的药敏试验或经验性优化方案。


尽管面临挑战,但总体来说,来自不同人群的新证据强化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显著益处。这些发现持续支持,根除幽门螺杆菌在不同人口统计学背景下均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策略,凸显了其作为全球关键公共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Liu ZC, Li WQ. Revisiting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Evolving Evidence and Global Implications for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 Gastroenterology. 2025 Aug;169(2):205-207.
2.Jung YS, Tran MTX, Park B, Moon CM. Preventive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 Korean Population Study. Gastroenterology. 2025 Aug;169(2):251-260.e4.
3.Wiklund AK, Santoni G, Yan J, Radkiewicz C, Xie S, Birgisson H, Ness-Jensen E, von Euler-Chelpin M, Kauppila JH, Lagergren J. Risk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fte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oenterology. 2025 Aug;169(2):244-250.e1.
4.Ford AC, Yuan Y, Park JY, Forman D, Moayyedi P. Eradication Therapy to Prevent Gastric Cancer in Helicobacterpylori-Positive Individual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Gastroenterology. 2025 Aug;169(2):261-27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