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医脉通:胰腺癌因其高死亡率和复杂的治疗过程,被称为“万癌之王”,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现状,谈谈胰腺癌诊疗现状与挑战?
郝纯毅教授
目前全球胰腺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死亡率和发病率几乎持平,病死率极高。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列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9位、女性第12位,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6位。胰腺癌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手术切除率极低,加之其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极差。近年来,在“整合医学”理念推动下,多学科诊疗模式逐步深入人心,胰腺癌预后呈现缓慢改善趋势;美国癌症协会最新数据表明,胰腺癌5年生存率已由20年前约4%提升至目前13%以上,但仍为所有恶性肿瘤中最低之一2。治疗方面,手术切除仍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主要潜在有效手段2;然而,由于早期诊断率极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时机。数据显示,胰腺癌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者不足20%3。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合并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总体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亟须更多有效治疗手段。
医脉通:化疗作为一种全身系统性治疗,对于控制肿瘤进展至关重要。请问您如何看待化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地位?能否结合临床实践,谈谈化疗在不同阶段胰腺癌患者中的作用和价值?
郝纯毅教授
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化疗既是术前新辅助手段,也是术后辅助治疗手段。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降低分期,使原本难切除者变为可切除,减少术中播散并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术后化疗,即辅助化疗能够进一步清除残存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延长生存。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化疗则成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生长与播散,缓解疼痛、消化道不适等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对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通过化疗药的作用,能够干扰癌细胞的增殖和分裂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的进展。
随着医学进展,胰腺癌的化疗药物和方案不断更新完善。基石药物
医脉通: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胰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中,伊立替康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在胰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伊立替康脂质体在胰腺癌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郝纯毅教授
2015年NAPOLI-1研究发表6,为吉西他滨失败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研究显示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5-FU/LV显著延长生存,FDA同年批准其为二线标准方案;2020年亚洲数据进一步证实,联合治疗中位总生存期(mOS)达8.9个月,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获近3倍延长7。2022年4月12日,国家药监局据此批准伊立替康脂质体国内适应症,成为1999年吉西他滨后第二个、亦是首个获批的二线胰腺癌用药,开辟治疗新路径。
在此基础上,科研团队启动全球III期NAPOLI-3研究8,以NALIRIFOX方案(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方案)挑战传统AG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研究结果显示,与AG方案相比,NALIRIFOX方案一线治疗显著改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OS和PFS,NALIFIROX组中位总生存期mOS达11.1个月(P=0.0355),mPFS达7.4个月(P<0.0001)。2024年2月1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NALIRIFOX方案作为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鉴于中国人群数据空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牵头开展国内一线临床研究,研究显示NALIRIFOX组mOS达12.9个月,表现出在总生存期上的临床获益趋势;安全性方面,NALIRIFOX组中≥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和导致研究用药减量的TRAE发生率更低。研究成果于2024 ASCO发布9,为中国胰腺癌患者一线使用提供循证依据,标志着消化领域国产药物的研发水平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综上,伊立替康脂质体在胰腺癌一、二线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为患者带来切实新选择与希望;随着研究与临床深入,其有望成为更多胰腺癌患者的有效用药,持续造福患者。
医脉通: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您认为应如何构建胰腺癌规范化诊疗路径?对未来的胰腺癌诊疗领域有何展望?
郝纯毅教授
第一,早期筛查与诊断。应对吸烟、肥胖、
第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可手术患者首选手术,术后依据病理分期决定是否辅以化疗或放疗;局部晚期者采用新辅助化疗加手术加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或同步放化疗、介入治疗等局部手段;晚期患者以全身化疗为主,联合免疫、靶向及中医中药等全身治疗手段,以延长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
第三,疗效评估与随访。化疗开始后4-6周内进行CT、MRI或超声评估肿瘤大小、形态及血管、淋巴结受累情况;若CA19-9下降且影像示肿瘤缩小,提示化疗有效,反之则可能耐药。需强调,CA19-9升高仅提示复发或进展可能,仍以影像为准,不确定者须密切随访。规范随访是胰腺癌全程管理核心,及时发现复发/转移、评估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给予干预,提升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患者应严格执行随访计划。
伴随精准医疗理念深入及生物技术进步,胰腺癌诊疗将更重视个体差异,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成新热点;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将持续提升胰腺癌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优疗效与生活质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