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未尽 启新篇 | 《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未尽之需》新书发布,聚中国智慧,促惰淋学科发展
2025-07-27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饮水思源,功在众智。近日,凝聚全国80余位淋巴瘤领域专家智慧与实践经验的《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未尽之需》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九届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上正式发行。主编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主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及众多编委、中青年小组专家共同出席新书发布仪式,共话我国惰淋学科建设和患者管理,展望惰淋诊疗的规范化和优质化发展。


1753589437590900.jpg

 

探未尽之需,筑本土之径


作为一类进展缓慢的淋巴系统肿瘤,惰淋所呈现出的长病程、难治愈、易复发进展等临床特征,对临床诊疗提出了极高要求,也为全程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虽然,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生存,但复发和疾病进展的倾向使治疗陷入困境,且每次复发后,生存期均会缩短。此外,部分患者存在组织学转化风险,可进展为恶性程度更高的侵袭性淋巴瘤。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使得不同地区间诊疗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惰淋诊疗的困境。


面对当前的诊疗需求,开展更深入的学术探索、推动诊疗实践走向规范化,并构建全面的患者支持体系已成为迫切之举。马军教授在谈及书籍立意时说到,“该书以聚焦临床痛点、集结优秀经验、推动本土化实践为宗旨,立足惰淋诊疗的特殊性:患者生存期长,需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疾病异质性高,需精准分层与动态管理;治疗手段迭代快,需紧跟国际前沿并探索本土方案。从学术探索到学科发展,从患者关爱到社会关注,四大篇章形成闭环生态,全面展示领域前沿研究成果、专科建设与患者管理经验。期待该书能成为连接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的桥梁,为攻克惰淋诊疗难题提供中国方案,最终惠及每一位患者。”


一书多维赋能,打造惰淋诊疗和管理的中国名片


近几十年来,我国淋巴瘤领域专家积极推进惰淋的精准诊疗和路径优化,BTK抑制剂、抗CD20单抗、双抗等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持续为改善惰淋患者预后注入新动能。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以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方案在惰淋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积极成果,不仅推动了奥妥珠单抗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化,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相关研究的持续开展。此外,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用于滤泡性淋巴瘤治疗的CD20/CD3双抗,莫妥珠单抗固定疗程可使复发/难治性患者达深度缓解,目前以莫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无化疗联合方案也在不断展开探索,有望进一步优化惰淋治疗格局。


朱军教授强调,“我国惰淋诊疗水平与国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亟需开展创新疗法及新方案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研究,为全球研究提供关键本土化证据;同时,推动多中心交流与协作,对于提升惰淋整体诊疗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该书系统梳理了国内专家在惰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惰淋治疗提供了中国新方案;并通过展示国内20余家中心的学科发展路径,助力实现与基层医院的合作和对话,为更多惰淋患者实现长期高质量生存提供支持。”


随着惰淋治疗的迭代更新,惰淋学科建设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加速惰淋精准诊疗和慢病化全程管理落地,我国大力推进惰淋专科化建设,全国范围内陆续成立了28家惰淋中心/专病门诊。吴德沛教授表示,“该书汇聚了国内多个中心的惰淋诊疗实践及学科建设经验,通过提炼特色发展思路与临床管理策略,为全国各级医院专科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蓝本,更为基层医院提供可量化的升级路径。书籍特别设立的中青年小组,充分展现了新生代学者的创新思维和学科传承活力。该书不仅是对临床经验的总结,更是学科发展的新起点。通过聚焦精准诊疗、专病专治和规范化一体化全程管理,推动慢淋学科建设,持续提升国内专科水平及学术影响力。”


而在惰淋患者的全程管理过程中,从就诊、诊断、治疗到随访,每一个节点都亟需专业的指导与支持。幸运的是,在这条艰难但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有一群医者在诊疗全程的关键节点上分享了自身宝贵经验,让这段旅程不再孤单。胡豫教授在对该书寄语时谈到,“惰淋虽然被冠以‘惰性’之名,却绝不意味着可以‘惰性对待’,惰淋治疗策略复杂多变、患者生存质量要求高、长期管理精细化程度高等特点,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更持续的要求。该书将‘医学温度’写入学术著作,让冷冰冰的疾病诊疗回归人文本质,书中的医患问答设计,源于我们每天面对的真实困境,为临床中沟通与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和参考。在该书指引下,未来更需全方位、多角度深切关怀惰淋患者,为实现其身心同步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明灯指引,促更多惰淋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该书是继B细胞淋巴瘤病例集出版后,国内首部融学术探索、临床实践与医患互动为一体的惰淋多维度专著,旨在通过展现国内中心的宝贵经验,带动我国惰淋诊疗发展,最终惠及广大患者。沈志祥教授表示,“该书从多维视角汇聚业内专家的智慧结晶,犹如探路的一盏明灯,供各级医院了解当下惰淋发展之况,受众覆盖医务、科研、管理者、患者及其家属。期待该书成为全国各级医院在专科建设与患者管理上的有力参考,引领临床实践走向规范化与优质化。也希望社会提高对惰淋患者群体的关注和关爱,助其重返正常生活。”


《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未尽之需》筹备历时一年余,由CSCO淋巴瘤专委会牵头,在67位编委会专家带领下,联合国内45家中心医院,最终完成学术探索、学科发展、患者关爱、社会关注篇四大篇章的撰写和出版,将科学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兼具学术高度和实践价值的参考;同时有中青年小组的加入,为书籍带来更多创意与活力。未来,仍需各界携手,推动惰淋诊疗向更精准、更均衡、更高效的方向发展,逐步填补惰淋未被满足的需求。

 

1753589519286698.jpg

1753589533741205.jpg

1753589616881811.jpg

1753589627206636.jpg

1753589636840037.jpg

新书发布会现场精彩瞬间


《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未尽之需》编委会

主编 马军 朱军 吴德沛 胡豫

主审 沈志祥 黄晓军

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凯阳 王黎 王晓波 牛挺 白鸥 刘澎 刘庭波 刘艳艳 刘海生 孙秀华 纪春岩 苏丽萍 李菲 李小秋 李文瑜 李志铭 李建勇 李晔雄 李增军 杨威 杨海燕 邱录贵 佟红艳 邹立群 沈建箴 宋玉琴 宋永平 张薇 张曦 张会来 张清媛 范磊 金洁 金正明 周辉 周道斌 赵维莅 贺鹏程 徐卫 徐兵 陶荣 黄海雯 黄慧强 梅恒 梁蓉 景红梅 蔡清清 颜晓菁

中青年小组(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亮 叶静静 史明霞 曲昌菊 许彭鹏 朱华渊 张璐 易树华 俞文娟 赵霞 谢彦

学术秘书 赵东陆 张岩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