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女性型脱发(FPHL)是困扰众多女性的常见毛发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约 60% 的白人女性在 80 岁时会受其影响;即便亚洲及非洲裔女性患病率相对较低,该病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冲击。然而,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药物仅有外用米诺地尔,这一现状促使医学界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抗雄激素疗法。近日,《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IF=14.5)发表了一篇题为《抗雄激素疗法治疗女性型脱发:当前与新兴疗法的临床综述》的研究,本文将系统梳理女性型脱发抗雄激素治疗的病理机制、现有疗法、新兴技术及临床应用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参考。
女性型脱发的临床表现以头顶弥漫性脱发、发缝增宽为特征,严重程度通常采用Ludwig或Sinclair分期系统评估。其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毛囊生长期缩短、休止期延长及毛囊微型化,最终导致终毛向毳毛转化。尽管雄激素,尤其是双氢睾酮(DHT)在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GA)中的核心作用已被明确,但在女性型脱发中的具体机制仍存争议。
研究发现,部分女性型脱发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正常,且女性高雄激素血症更多表现为多毛而非脱发。然而,体外研究显示,女性型脱发患者拔除的毛发中5α-还原酶mRNA表达增加,雄激素受体(AR)结合能力增强,提示局部雄激素代谢异常可能参与发病。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者中抗雄激素治疗的效果可能较男性更弱,这暗示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
表1 口服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女性型脱发研究数据
1.5α-还原酶抑制剂(5ARIs):
-非那雄胺:作为II型5α-还原酶抑制剂,FDA批准用于男性AGA的剂量为1mg/天,但该剂量对绝经后女性FPHL效果不佳。临床研究表明,2.5-5mg/天的剂量在绝经后女性中显示出更好疗效,6-12个月内可改善脱发症状。一项纳入2683例患者的系统综述证实,5mg/天非那雄胺可有效治疗绝经后FPHL。与口服避孕药(COC)联合使用时,2.5mg/天非那雄胺可显著增加毛发密度。不良反应相对少见,包括乳房胀痛、乳头溢液、性欲减退等,长期使用三年后仅有3%的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鉴于其潜在的致畸性,5ARIs通常仅推荐用于绝经后女性,且不建议用于有妇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
-度他雄胺:作为I型和II型5α-还原酶的双重抑制剂,其抑制活性约为非那雄胺的3倍(I型)和100倍(II型)。回顾性研究显示,0.15mg/天度他雄胺治疗三年后,83.3%的女性患者毛发厚度增加,且对<50岁的女性效果更显著。度他雄胺的起始和治疗剂量为0.5mg/天,但目前关于其在FPHL中的研究数据较非那雄胺更少。
2.螺内酯:作为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FPHL治疗中属off-label应用。系统综述显示,80-110mg/天的剂量可使81%的患者出现毛发生长。随机试验表明,2%米诺地尔联合100mg/天螺内酯的疗效优于2%米诺地尔联合5mg/天非那雄胺。螺内酯在青少年及年轻女性中耐受性良好,一项针对6例13-18岁女性的研究显示,50mg/天螺内酯联合口服米诺地尔可使83.3%的患者脱发分级改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紊乱、头晕、面部多毛等,虽有高钾血症风险,但在健康年轻女性中发生率较低,而老年女性使用时需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3.激素避孕药:雌激素类COC可通过增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游离睾酮水平及延长毛囊生长期来改善毛发生长。一项研究显示,2.5mg/天非那雄胺联合含屈螺酮和炔雌醇的COC可使62%的FPHL患者出现毛发生长。COC在有避孕需求的育龄期女性中具有双重优势,但需注意其禁忌症,如未控制的高血压、静脉血栓病史、乳腺癌等。
-比卡鲁胺:作为非甾体类AR拮抗剂,比卡鲁胺在FPHL治疗中属off-label应用。回顾性研究显示,50mg/天或隔日给药可使53%的患者毛发密度增加,且在儿科患者中与口服米诺地尔联合使用可改善脱发。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可能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外周水肿等不良反应,由于存在潜在肝毒性,通常作为二线治疗选择。
外用抗雄激素药物虽未获FDA批准,但可通过复合药房配制使用,其优势在于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可与外用米诺地尔联合应用。
-吡鲁他胺(Pyrilutamide):作为AR抑制剂,0.5%外用溶液在II期临床试验中可使毛发计数增加11.39根/cm²,安全性良好,目前作为化妆品产品批准,其在FPHL中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自我组装微团抑制RNA(SAMiRNA):靶向AR的SAMiRNA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促进毛发生长的潜力,高剂量(5mg/mL)可使毛发计数增加2.27根/cm²,低剂量(0.5mg/mL)增加1.3-1.9根/cm²,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GT20029:基于PROTAC平台的外用AR降解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增加毛发密度的效果,每日1%溶液应用可使毛发密度增加16.80根/cm²,每周0.5%溶液应用增加11.94根/cm²,且无性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RU58841:作为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体外研究显示其可诱导毛发周期重启,28%的活性毛囊在治疗后进入新的生长期,但其在FPHL中的应用仍处于实验阶段。
FPHL的治疗需综合考虑脱发严重程度、患者偏好、药物疗效及潜在不良反应。全面评估应包括相关疾病筛查(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妇科病史及家族脱发史。鉴于在FPHL患者中,锌缺乏、铁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分别占 41.7%、39.7% 和 11.3%,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进行针对性检查。
临床推荐遵循阶梯式治疗原则:
① 一线治疗:首选外用米诺地尔,其是唯一获 FDA 批准的治疗药物 ;
② 二线治疗:若外用治疗无效或患者使用不便,可考虑口服米诺地尔 ;
③ 三线治疗: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如非那雄胺、螺内酯),适用于外用治疗失败或有特定需求(如高雄激素血症、避孕需求 )的患者。其中,绝经后女性优先选 5ARIs;年轻女性及青少年可考虑螺内酯;有避孕需求者,可选用雌激素类COC;
④ 替代 / 联合治疗:外用抗雄激素药物,可作为口服药物的替代方案或联合治疗选择 ;
⑤ 探索性治疗:新兴疗法(如克拉斯酮、吡鲁他胺等 ),可在临床试验场景或难治性病例中尝试应用 。
女性型脱发作为常见毛发疾病,其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仅有外用米诺地尔获FDA批准。抗雄激素疗法,无论是口服、外用还是病灶内注射,为FPHL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但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权衡疗效与风险。新兴疗法的不断涌现,如PROTAC降解剂、RNA干扰技术等,为FPH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些新兴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拓展FPHL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