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靓,薛平平,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
不孕症是指夫妻双方未采取避孕措施、规律性生活一年以上而没有实现临床
一、代谢组学的概述
代谢组是指参与新陈代谢、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功能的所有内源小分子,例如氨基酸、肽、碳水化合物、脂类等,它们位于基因调控网络和蛋白质作用网络的下游,能够提供生物学的终端信息。代谢组学可检测分子量低于2 000Da的代谢物[3] ,是研究生物体系在特定条件下代谢变化的科学,能够全面阐述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因此,代谢组学在疾病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如生物标志物识别、药物研发及临床毒理学等[4] 。目前,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已被用来研究女性的多种液体成分,包括卵泡液和胚胎培养液等。因此,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在生殖领域的研究也与日俱增,国内多名学者也就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5] 及
二、POR的概述
POR是指在
三、POR卵泡液中相关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一)脂代谢
1.脂肪酸类:在IVF过程中,卵泡液中的脂肪酸浓度与卵母细胞质量有关,作为能量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 。卵泡液中脂肪酸浓度的增加可能对卵母细胞的后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脂肪酸分为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在卵母细胞及其周围卵丘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并构建这些细胞的结构性分子[10]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卵母细胞的生物学和代谢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可以调节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细胞内物质代谢、信号转导以及基因表达等。目前对于POR的卵泡液的代谢组学显示,脂肪酸的代谢紊乱主要集中于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是人卵泡液中含量最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浓度的变化与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亚油酸对卵母细胞成熟有不同的影响。
亚麻酸是卵泡液中另一种含量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浓度的变化同样影响着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在一项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探究龟鹿二仙胶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高龄肾气虚型POR患者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随着卵泡的生长,运用龟鹿二仙胶的POR患者卵泡液中亚麻酸水平下降,且卵泡液中α-亚麻酸的水平与卵母细胞发育到中期的能力呈负相关[17] 。Xu等[18] 通过探索PCOS患者卵泡液脂质代谢组学的变化,发现α-亚麻酸水平升高会阻碍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而较低的亚麻酸浓度有利于卵母细胞的成熟和IVF的成功。
以上研究表明,卵泡液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浓度对卵母细胞成熟至关重要,其水平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卵母细胞成熟障碍,从而导致POR的发生。此外,卵泡液中的其他脂肪酸也发生着变化,但是其代谢途径和相应机制尚未明确,后续可进一步对卵泡液进行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明确它们的代谢特点。
2.
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是真核细胞和组织中含量最多的磷脂,通过胆碱途径合成。在一项探索DHEA对POR患者卵泡液代谢组学影响中发现,DHEA可诱导PC代谢为甘油磷酰胆碱,使卵泡液PC浓度降低,而甘油磷酰胆碱浓度增加,从而改善卵母细胞质量并提高卵泡对卵泡刺激素的反应[15] 。POR患者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反应能力下降,源于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在POR患者卵泡液中扩散程度较低,从而造成辅助生殖的不良结局[21] , 其卵泡液中低浓度的甘油磷酰胆碱可以解释这一结果。作为一种有机渗透物,甘油磷酰胆碱可能会影响卵泡液中其他成分的浓度,以及调节其他化合物向卵泡液扩散,这一效应在卵泡和卵母细胞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22] 。因此,POR卵泡液中PC水平升高,甘油磷酰胆碱水平降低,提示患者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反应能力下降以及卵母细胞发育障碍。此外,作为胆碱的衍生物,PC可转化为促
因此,卵泡液中PC浓度增加会阻碍卵母细胞发育及对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反应能力下降,并可能使卵泡液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卵巢储备功能受损,导致其辅助生殖失败率增加。然而,其他甘油磷脂类物质在POR卵泡液中的代谢情况尚未明确,有待后续进一步代谢组学研究。
(二)氨基酸类
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基础,在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中起到关键性作用。POR患者卵泡液中氨基酸代谢谱改变比较广泛,其改变的机制也较为复杂多样,下面将对主要的改变及相关机制作阐述。
1.天冬氨酸:天冬氨酸普遍存在于生物合成过程中,除了能够合成部分氨基酸以及嘌呤、嘧啶外,还作为
2.
3.
4.
在一项分析DHEA对POR患者卵泡液代谢组影响的研究中,观察到POR患者卵泡液缬氨酸浓度降低[15] 。人类中退化的卵母细胞不能达到减数分裂中期,其比成熟的卵母细胞消耗更多的缬氨酸。因此,POR卵泡液中缬氨酸浓度的降低可能反映了POR患者的卵母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以上研究表明,氨基酸代谢紊乱可能在PO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代谢组学方法为阐明POR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个新视角。然而其变化趋势并不唯一,这可能是由于POR的个体差异性,后续的代谢组研究须扩大样本量,严格筛选标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的一种状态,大量ROS积累,导致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失衡。ROS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副产物,适量的ROS对于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然而在氧化应激下,ROS大量增加,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蛋白质被氧化和糖基化,糖基化产物增加,而辅助生殖中卵泡液糖基化终产物的增加会导致卵母细胞数量和质量下降,受精率降低以及胚胎发育障碍[36] 。
此外,大量卵泡液代谢组学研究表明,不孕患者卵泡液中氧化应激标志物增加,包括8-羟基脱氧鸟苷、F2-异前列腺素、7β-羟基胆固醇等。
氧化应激会导致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卵巢慢性炎症,这些均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和颗粒细胞的活力,最终造成卵巢储备功能减退[37] ,而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导致POR的主要原因。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Gong等[38] 检测了POR人群和非POR人群卵泡液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结果发现POR患者丙二醛、总氧化状态和氧化应激指数显著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其优质胚胎率和妊娠成功率也随之下降。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POR患者卵泡液氧化应激标志物硫醇/二硫键增加,其与总获卵数密切相关[39] 。可见,POR患者卵泡液处于氧化应激状态,这种氧化应激状态会造成卵巢功能下降。在利用代谢组学探索针灸治疗后POR卵泡液变化的研究中,Xia等[20] 发现,POR卵泡液ROS明显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卵巢储备能力得以改善。因此,减轻卵泡液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可改善POR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质量,从而改善IVF结局。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氧化物在卵巢功能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9] 。Liang等[40] 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卵泡液中脂氧代谢组学成分的变化,从代谢组学角度确定了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然而,目前针对POR相关氧化标志物的卵泡液代谢组学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可以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POR人群卵泡液进行脂氧化物检测,从代谢组学角度进一步证实POR患者卵泡液中的氧化应激状态,探索新的氧化标志物。运用代谢组学检测可更精确地理解POR患者的病理机制,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卵泡液脂类代谢及氨基酸代谢与POR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此外,POR卵泡液中的氧化应激相关代谢物有潜在研究价值。
然而,目前对POR人群的卵泡液代谢组学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通常在临床药物干预后进行,缺乏对POR患者与卵巢储备正常人群的系统性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因此,POR卵泡液中的具体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尚未明确,其对卵母细胞成熟、胚胎形成和ART结果的影响也不清楚。此外,针对POR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POR患者群体的异质性,具有不同的生化特征和预后,这增加了设计研究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难度;二是样本量的限制,这是多数研究共有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探索新的代谢物和代谢途径,以便更全面地理解POR的代谢基础,这可能涉及到对现有代谢物覆盖范围的补充和对尚未充分研究的代谢物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利用高通量测序和质谱分析等先进技术,提高代谢物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开发新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这是该领域研究的最终目标,包括针对特定代谢异常的靶向治疗。通过以上方法,我们能更广泛地识别和精确量化卵泡液中的代谢物,从而为PO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 郭靓负责文献检索和分析、文章撰写和修订;薛平平负责文章润色和校对、审阅与定稿。
参考文献略。
来源:生殖医学杂志2025年6月第34卷第6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