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最常见的病因包括:
其他病因包括:
①食管疾病: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Mallory-Weiss tear)、食管损伤(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强酸、强碱等化学剂所致损伤)、食管憩室炎、
②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息肉、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胃间质瘤、
③静脉曲张性出血:如
④胆道出血:如胆管或
⑤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
医源性因素包括: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如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典型呕血、黑便或便血表现的患者,容易诊断。胃液、呕吐物或大便潜血阳性提示可能为出血患者。而对以头晕、乏力、
存在活动性出血、循环衰竭、
表1 The Glasgow Blatchford Score(GBS)评分系统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策略
1.一般急救措施
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
2.容量管理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积极容量复苏,但复苏具体策略目前缺少循证依据。参考创伤大出血的复苏理念,出血未控制时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策略,建议
3.
大量失血患者需适当输注血液制品,以保证组织氧供和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以下情况时应考虑输血:收缩压<90mmHg;心率>110次/min;血红蛋白<70g/L;血细胞比容<25%或出现失血性休克。
4.药物治疗
表2 药物治疗推荐
5.内镜治疗
约80%消化性溃疡出血不经特殊处理可自行止血,部分病人则可能持续出血或再出血。再出血风险低的病人可在门诊治疗,而高风险的病人(如溃疡出血病灶具有活动性动脉出血、裸露血管、血凝块附着等内镜特点)需给予积极的内镜下治疗及住院治疗。内镜止血方法包括注射药物、热凝止血及机械止血。
表3 常用内镜治疗
6.介入治疗
内镜治疗不成功时,可通过血管介入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上消化道各供血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丰富,栓塞后组织坏死风险较低。
7.手术治疗
药物、内镜及介入治疗仍不能止血、持续出血将危及病人生命时,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手术。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