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于感染二相型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Hc)引起的,组织浆菌病综合征包括肺部和播散性疾病,根据接种量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到严重疾病不等。近期,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更新了组织胞浆菌病管理指南,针对成人、儿童以及孕妇组织胞浆菌病的管理,提出了4条最新建议,主要涵盖了无症状组织胞浆菌
无症状组织胞浆菌肺结节(结节型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
对于无症状且未经治疗的组织胞浆菌肺结节(结节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哪些患者应该开始抗真菌治疗?
➤推荐意见:对于组织胞浆菌病相关且无其他活动性部位证据的无症状非钙化肺结节的成人和儿童患者,或已知既往感染未经治疗的无症状患者,不建议常规提供组织胞浆菌病治疗以防止再激活(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极低)。
备注:
·对于播散性/严重组织胞浆菌病风险增高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中、高风险者),应密切监测临床/影像学变化或考虑治疗。
·只有钙化性肺结节的患者不应接受治疗。
·对于孕妇的治疗应仅在仔细权衡治疗的潜在利弊后才能考虑,最好是经母胎医学专家和传染病专家会诊,因为这些病例罕见、复杂且高度可变。如果需要治疗,在
轻、中度急性肺组织浆菌病的治疗
对于表现为轻度或中度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是否应给予抗真菌治疗以缓解症状?
➤推荐意见:对于表现为轻度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不建议常规提供抗真菌治疗(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极低)。
备注: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轻度急性肺组织浆菌病、病程延长、肺浸润性进展、肺门扩大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可考虑治疗。
➤推荐意见:考虑到体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抗真菌治疗的潜在危害,对于表现为中度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和儿童,建议进行抗真菌治疗或不进行抗真菌治疗(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极低)。
备注:
·中度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包括异质组的患者。病程延长、症状恶化、肺浸润性进展、肺门扩大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更严重的体征或症状支持治疗。
·在决定是否治疗时,要考虑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抗真菌治疗的其他潜在危害与获益。也应与患者讨论潜在的经济负担。
·治疗的目标是缩短病程和降低传播风险,尽管在这一患者群体中的治疗效果尚不清楚。
·当需要治疗时,首选伊曲康唑。
·
·服用伊曲康唑的患者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
·对于孕妇的治疗应尽在仔细权衡治疗的潜在利弊后才能考虑,最好是经母胎医学专家和传染病专家会诊,因为这些病例罕见、复杂且高度可变。如果需要治疗,在妊娠早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唑类药物,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代替。
➤推荐意见:对于表现为轻度或中度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且有中度至高风险发展为播散性疾病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建议进行抗真菌治疗(有条件推荐,证据确定性极低)。
备注:
·无症状或轻度急性肺组织浆菌病和较小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不需要治疗。
·当需要治疗时,首选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胶囊或口服液的初始剂量(成人:200 mg,3次/d,连续3天,然后200 mg,2次/d,持续6-12周;儿童:5mg /kg/剂[最大剂量 200mg /剂],3次/d,连用3天,然后 5mg /kg/剂,2次/d [每日不超过 400 mg],连用 6-12周)。SUBA 伊曲康唑(仅以胶囊形式提供,目前批准用于成人):130 mg,3次/d,持续3天,然后130 mg,2次/d,持续6-12周(对于年龄大到可以吞咽胶囊的儿童,也可以考虑使用类似的剂量)。
·服用伊曲康唑的患者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
·对于孕妇的治疗应尽在仔细权衡治疗的潜在利弊后才能考虑,最好是经母胎医学专家和传染病专家会诊,因为这些病例罕见、复杂且高度可变。如果需要治疗,在妊娠早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唑类药物,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代替。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