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约·皮科大咖说】CSD 2025 | 邓丹琪教授专访:解锁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鉴别诊断关键
2025-07-09

图片
图片

CSD 2025微专辑

扫描二维码

可查看更多内容


编者按

自身免疫皮肤病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以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系统性硬化症(SSc)、皮肌炎(DM)等。皮疹不仅影响外观,常伴瘙痒、疼痛,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准确识别皮疹特点及进行鉴别诊断,对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期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皮肤性病学术年会上,《医脉通皮肤科》特邀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邓丹琪教授,为我们深入解析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多学科协作策略及基层医生识别方法,助力临床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早诊早治



图片
医脉通皮肤科:在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里,像红斑狼疮、皮肌炎这类疾病,皮损表现常有重叠。您觉得临床中最该抓住哪些核心鉴别点,快速区分不同疾病,避免误诊?


图片



邓丹琪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典型病例的鉴别相对容易,但面对不典型病例或缺乏临床经验时,常易出现混淆。狼疮的皮损表现具有特征性:盘状红斑狼疮典型表现为单发蝶形盘状红斑,边缘高起、中央凹陷,表面附着黏着性鳞屑,伴色素沉着与减退;不典型病例可无明显凹陷,仅表现为色素沉着与减退,此时需注意与白癜风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皮损以鼻梁为中心呈蝶形分布,红斑基础上可出现鳞屑、血管炎改变(如瘀点、结痂等)。部分经验不足的医生易将其与皮肌炎混淆,需从皮损形态及伴随症状等方面进一步鉴别,典型表现为上眼睑出现紫罗兰色暗红斑,手及四肢伸侧摩擦部位可见高起的丘疹性损害,如Gottron疹,肩背部可出现类似色素异色症改变的“披肩征”。皮肌炎与狼疮的皮损有时易混淆,关键鉴别点在于:狼疮皮损多附着黏着性鳞屑或结痂,而皮肌炎皮损表皮多光滑无屑;此外,皮肌炎常伴瘙痒,而狼疮多无;皮肌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轻者轻微或无,重者瘙痒剧烈,如我日前接诊的一位老年皮肌炎患者,其眼睑及额部皮损即伴随明显瘙痒,而狼疮患者大多无瘙痒症状。因此,从皮损形态、表皮改变及瘙痒程度等方面,可对两类疾病进行初步鉴别。

因此,对于发生在面部的红斑、暗红斑等皮损,需提高警惕,不能仅考虑过敏或玫瑰痤疮,还应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的光敏性通常更为显著,而皮肌炎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尤其是不典型病例还可能伴随“技工手”等其他症状。对于初学者或经验不足的医生,可从皮损分布特征进行初步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典型皮损以鼻梁为中心呈蝶形分布,而皮肌炎多表现为双上眼睑的紫罗兰色暗红斑,部分特殊类型如“酒醉貌”皮损或恶性红斑,还可能与肿瘤发生相关。


图片
医脉通皮肤科:您在多学科/MDT专场(皮肤vs风湿)分享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皮疹鉴别,临床中皮肤科与风湿科在这类疾病诊疗里,如何通过MDT模式高效协作?比如遇到复杂病例,两科在诊断、治疗分工上有哪些关键配合点?


图片

邓丹琪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等大多伴有皮损,其形态既包括典型表现,也存在不典型及非特异性皮损,这对风湿科医生的鉴别诊断构成一定难度,而皮损诊断恰恰是皮肤科医生的专业优势。由于这类疾病患者常因皮疹首次就诊于皮肤科,因此皮肤科医生需充分发挥皮疹诊断优势,尽早完成鉴别诊断,避免将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疾病误诊为狼疮。同时,多学科协作不可或缺:皮肤科医生在关注皮疹的同时,需警惕皮损背后的系统损害——例如当发现患者存在血管炎性皮损时,应考虑其肾脏、中枢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可能并发血管炎,需及时通过相关化验检查筛查潜在风险,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正确诊断与病情评估,避免误诊误治。


图片
医脉通皮肤科:基层医院诊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时,受设备、经验限制,容易漏诊误诊。您作为专家,建议基层医生从哪些基础但关键的环节入手,提升这类疾病的识别能力? 


图片


邓丹琪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作为皮肤科医生,皮疹诊断是专业基础,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即便当下诊疗设备多样,仍需熟练掌握基本及典型皮损特征,以减少误诊误治。对于非典型皮损,可结合皮肤镜、在体反射式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RCM,皮肤CT)等辅助检查:皮肤镜下能观察到狼疮早期的血管扩张等改变,助力与其他疾病鉴别;皮肤CT可在未行病理检查时,对表皮及真皮浅层病变提供提示性诊断建议,如疑似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同时,基层医院已普遍具备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筛查条件。若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及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ENA抗体筛查辅助判断。若筛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通过皮肤病理检查确诊,或借助影像学检查,如皮肌炎患者做肺部CT以排查肺间质病变。必要时可转诊至专科或上级医院。目前基层医生对这类疾病的筛查意识逐步提升,通过早期筛查可实现疾病的早诊早治,降低重症患者就诊比例,有效减少器官严重损伤。



小 结



邓教授指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皮损形态呈现典型与非典型并存的复杂特征,皮肤科医生需以皮疹诊断为自身核心优势,系统掌握皮损形态分布、表皮改变及伴随症状等鉴别要点。同时,需联合风湿科、影像科等开展多学科协作,在关注皮疹的同时,需警惕皮损背后的系统损害,借助皮肤镜、皮肤CT等辅助检查明确皮损病理特征,及时通过相关化验检查筛查潜在风险,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正确诊断与病情评估。此外,基层医生需进一步提升疾病筛查意识,通过早期筛查可实现疾病的早诊早治,减少器官损伤。

审核专家:邓丹琪教授

专家简介


图片

- 邓丹琪  教授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副主任,药物临床皮肤病专业主任,博导
  • 云南省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研究中心主任
  • 云岭名医、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巾帼标兵”云南省教学名师
  •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兼自身免疫病专业组主任
  • 中国女医师协会皮肤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第十六届委员会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首席科学家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委
  • 云南省医师协会常委及皮肤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 云南女医师协会皮肤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图片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图片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