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多学科协作促进项目——心血管防治论坛在大连、杭州和广州三地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一农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王利宏教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分别担任各分会场主席,现场汇聚了众多心血管领域专家,共同围绕
从2024 ESC新指南和新研究看BB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
2024年欧洲
在抗心绞痛方面,β受体阻滞剂(BB)仍被2024 ESC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大多数CCS患者,建议使用BB和/或钙通道阻滞剂(CCB)作为初始治疗,以控制心率和症状(ⅠB)。此外,BB还被2024 ESC指南推荐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合并CCS患者以改善预后。对于心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患者是否需要BB治疗以改善预后,2024 ESC指南未作出明确推荐。但在2024 ESC年会上公布的一系列研究填补了心梗后LVEF保留患者是否应长期应用BB的空白,主要包括SPUM-ACS研究、ABYSS研究以及一项荟萃分析。
SPUM-ACS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某些心梗患者在1年内停用BB可能是安全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心梗后患者均可不再继续使用BB。亚组分析显示,ST段抬高型
图1 后续发生事件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需要注意的是,BB是一类具有较大异质性的药物,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心脏,在降压和保护心脏安全性方面更优。比索洛尔是目前国内最高β1选择性的BB,可实现更好的血压/心率双重控制、更好的心脏保护,发挥抗缺血作用,以及更好的安全性,不明显影响糖脂代谢。亚洲BISO-CAD研究及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比索洛尔治疗可增加冠心病患者血压达标率,显著降低心率,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BB相比,比索洛尔可长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应用BB的治疗策略
BB是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药物,其可发挥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等多效机制,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心绞痛发作,参与心血管事件链的全程管理,适用于多种类型冠心病及合并症的初始治疗和长期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基石地位。
国内外权威指南强调,
对于CCS患者,众多权威指南推荐BB为一线初始治疗,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MACE风险、预防心梗,提高生存率。众多循证证据证实了BB在CCS患者中的显著疗效:TIBBS研究结果证实,BB可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负担;英国14年真实世界研究显示,相较于其他BB,比索洛尔显著降低心绞痛患者死亡风险达55%,还可减少
图2 比索洛尔治疗后患者长期预后
针对微血管性心绞痛(MVA)患者,可将BB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原发性稳定型MVA的治疗,首先应控制
BB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高血压、心绞痛,心衰及心梗后都被推荐为一线用药,但是患者在使用BB时的临床疗效及反应各异,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比索洛尔作为国内上市的选择性最高的β1受体阻滞剂,在不同个体间的血药浓度无显著差异,稳定的血药浓度保证了其疗效和安全性。诸多循证证据证实,比索洛尔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上均有显著优势。BISO-CAD研究显示,比索洛尔可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心率,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图3)。TIBBS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比索洛尔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无事件生存率。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
图3 比索洛尔治疗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从降压目标,心率管理到药物治疗的亮点解读
时隔六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中国高血压指南”)重磅更新。新指南历时3年修订,凝聚众多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为近乎“百科全书”的指导性文件。从降压目标到药物治疗等四大方面进行了全面修订,此次更新包含四大亮点:积极的降压目标、BB稳居一线、单片复方制剂(SPC)为联合治疗优选、注重心率控制。
亮点1:积极的降压目标
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在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的治疗策略,以取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2024版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一般高血压人群降压目标应<140mmHg,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至<130mmHg。
亮点2:BB稳居一线
在药物治疗上方面,BB仍稳居一线治疗地位,包括BB在内的六大常用降压药及其SPC可作为初始及维持治疗用药。BB兼具降压、预防心血管事件及多种疾病获益,是高血压合并各类冠心病患者的首选及长期使用药物。其降压疗效在中青年人群相对更好,且对降低
亮点3:SPC为联合治疗的优选方式
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为达到目标血压水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使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在可能的情况下,联合治疗均应优先选择SPC。BB+CCB为指南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其中富马酸比索洛尔5mg/氨氯地平5mg为唯一长效SPC。中国真实研究证实,与其他联合方案相比,BB+CCB方案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风险15%。中国台湾地区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与CCB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相比,BB+CCB方案可显著降低成人高血压患者出血性卒中风险。
亮点4:注重心率控制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控制现状欠佳,中青年尤甚。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高血压,尤其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病及心率增快的重要机制。随着高血压发病年轻化,高血压伴心率增快的患者或将越来越多。中国人群研究显示,随着心率增快,血压控制状况更差,且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前瞻性研究显示,降低高血压患者心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
基于此,中国高血压指南新增了关于心率控制的指导建议,进一步提升对心率管理的重视程度。指南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量静息心率,并建议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的药物治疗首选BB,优先选择心脏高选择性长效BB,如比索洛尔或美托洛尔缓释片。研究证实,降压时兼顾降低心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生存率更高。
此外,BB+CCB兼顾降压、降心率,是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优选联合方案。比索洛尔、
图4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作用机制
病例分享——SPC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优势与临床获益
基于中国高血压指南的推荐以及充足的循证证据,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作为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来自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孙旻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麦憬霆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陈一坚教授分享了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典型临床病例,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推动高血压管理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一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后予以动态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作为长效BB+CCB的SPC,可通过特异性阻滞β1受体、降低血浆
图5 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在超高龄高血压合并复杂冠脉病变中的应用
一例91岁高血压合并复杂冠脉病变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症状,查体示上肢血压172/94 mmHg,下肢血压较上肢增高20-40 mmHg,心率88次/分。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心肌缺血等多种综合因素对心脏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经讨论采取了简化处理方案,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予以
研究表明,相较其他联合治疗,BB+CCB起始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出血性卒中风险,还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时间,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考虑到患者静息心率增快,心绞痛症状显著,且伴有颞叶出血及腔隙性脑梗病史,遂停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及氨氯地平,调整为比索洛尔氨氯地平1片qd。治疗后,心率从80bpm逐步下降至60-70bpm左右(图6),血压降至136/70mmHg。
图6 患者治疗心率变化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在初诊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一例初诊高血压患者,于体检时测血压221/125mmHg,自服左旋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控制不佳而入院。入院后查体示:血压 160/92mmHg,心率 83次/分;
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可作为基础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合并心率增快的中青年患者。一项开放性、非对照研究显示,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可显著减少日均缺血发作次数达54.8%,显著改善患者心率及血压。本例患者在治疗方案中予以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5mg qd,治疗后患者血压及心率明显降低,静息心率维持70次/分(图7),超声心动图示左房恢复临界大小7%。
图7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
总结
BB因其多效机制,可有效减少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适用于多种类型冠心病及合并症的初始治疗和长期治疗,被视作冠心病治疗的基石,时至今日,仍是CCS及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比索洛尔的高选择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在安全性和疗效上均有显著优势的β1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具有合并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是目前我国唯一上市的原研长效BB+CCB的SPC,可有效控制血压心率,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多项循证证据及临床实践病例均证实其卓越的疗效及良好的耐受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