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近视,共筑“光明”未来——如何打赢我国近视防控持久战、攻坚战
2025-06-23
前言
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总体近视率呈下降趋势,近视发生低龄化、高度近视占比增加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近年来国家已经将近视防控提升到战略层面,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然在近视防控工作中仍有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克服。
3月,我国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为更多近视儿童青少年提供了便利可及的近视控制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医脉通特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吕帆教授、南开大学眼科学研究院王雁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凯教授,对我国近视防控现状及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上市后对近视防控的积极影响分享精彩观点。
立足全球近视防控研究浪潮,以共识权威指引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临床规范应用
2022年,从临床用药规范以及近视防控重要意义的双重角度考虑,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近百名专家,共同制定形成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2)》(以下简称《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时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确保治疗的最优化和患者的依从性:
- 《共识》中肯定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近视防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针对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临床应用,提出了可遵循的规范化应用流程。
- 此外,《共识》对现有关于阿托品用于近视防控的科学资料进行了全面总结,并针对其在临床使用中的表现进行了详尽评估。此评估不仅包括了阿托品控制近视的疗效表现,还涵盖了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从而为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如何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应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们团队在2022年发表了一项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1],分析评估了近百年来近视研究的全球整体趋势和前沿的文献计量。结果显示:
- 近视研究年均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以后年均发文量达到400篇以上,2020年达到800篇以上。
- 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近视率和危险因素方面,并且近视领域相关研究的重心由近视手术向近视防控转移。
该研究结果提示社会对采取近视防控措施的迫切需求,探索近视防控措施也成为了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该结果同样也指导我们,近视防控策略的目标是降低近视发病率以及延缓近视向高度近视进展。
我国近视防控成效初显,但未来仍存在挑战,亟需采取可及性更强的干预手段
2018年8月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了2030年近视防控目标,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近视防控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呈下降趋势。然而,我国近视防控中仍面临一定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近视防控还涉及到光学干预,例如框架眼镜和OK镜,以及药物干预,例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实施干预措施时,应综合考虑每位患儿的个体特征,制定个性化、可及性强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光学干预还是药物干预,都应首先考虑患儿的特定需求,包括其用眼习惯、遗传因素及整体学业负担等,进而提供专业的指导,以便延缓近视的发展。
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可作为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管理起始用药、基础用药
半个世纪以来,阿托品的近视防控效果已得到确认,但其副作用较为显著。因此,过去二十余年,研究重点集中于如何维持其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逐渐聚焦于药物浓度的调整,寻求药物有效性与副作用之间的最佳平衡。近十几年,多项临床对照研究探索了0.05%至0.01%浓度范围内阿托品的疗效及安全性。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0.01%阿托品在保持治疗效果的同时,引起副作用及停药后反弹现象的风险最低,甚至接近于无。鉴于儿童及青少年在使用此类药物时的年龄特点,当前的专家共识也建议将0.01%阿托品滴眼液作为起始用药、基础用药。
最近发表的新加坡阿托品治疗长期评估研究(ATLAS)表明,儿童时期使用阿托品滴眼液2-4年,在10-20年后回访未发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白内障、可疑青光眼等眼部并发症,提示阿托品滴眼液具有较好的远期安全性。
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通过轻微散瞳,增加入眼的光线,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增加脉络膜血流,改善巩膜缺氧,增加巩膜纤维层厚度,进而增强巩膜的生物力学延缓近视进展,具有增强近视控制效果的作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散瞳后,增加瞳孔与光学控制手段离焦环的交互面积,从而提升OK镜和微结构功能性框架眼镜控制近视的效果,因此,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OK镜或微结构功能性框架眼镜使用可协同增强控制效果。
我们团队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OK镜,可以使近视控制效果进一步提升40%;联合微结构功能性框架眼镜,可以使近视控制效果进一步提升32%。且联合治疗组应答良好,即眼轴长度增长在一年增长0.15mm以内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
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助力打赢近视防控持久战、攻坚战
兴齐眼药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获批上市是我国近视防控工作中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具有显著的科学和社会意义:首先,其上市有效应对了全球性的眼部健康挑战。其次,近年来我国在近视防控领域持续推动基础与临床研究,科学家与企业的共同贡献加速了研究进展。此外,得益于政府审批机构、企业、科学家以及临床医生的协作,基于广泛的科学证据和研究,此产品的上市可谓是率世界之先。
相比其它近视防控方案,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主要有以下优势:滴眼液剂型使用方法简单、灵活,可以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的基础用药;并且可以联合光学手段使用,协同增效,进一步增强延缓近视进展的效果;基层医院配备常规眼科设备即可以开展用药指导,应答疗效评价等工作;并且,初始治疗成本低,可支付性更高。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的成功获批为我国近视防控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为我国近视防控工作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进一步推进中国近视防控进程。
近视防控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持久战、攻坚战,控制近视、维护国民视觉健康,需要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努力。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在国内成功上市,增添了近视防控的新手段,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可及性,大大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为广大近视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阿托品在近视防控中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0.01%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的基础用药。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的单独使用可以延缓近视进展60%,与光学干预手段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升近视防控效果,从而降低近视最终的严重程度,并降低近视相关致盲性并发症的风险。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在国内成功上市,将极大地推动我国近视防控工作的健康发展。
王雁 教授
- 客座教授(美国东南大学、美国太平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 (Chinese Society of Refractive Surgery CSRS)
- 担任国际学术期刊Ophthalmology, IOVS, JCRS, BJO等三十余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实用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杂志》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波前像差与临床视觉矫正》、《飞秒激光屈光手术学》等专著,参编国内、外学术专著30余部。近日主译《视觉与眼科医学简史》《角膜生物力学—从理论到实践》等。
王凯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视光中心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长期从事眼视光学,特别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基础和临床工作,擅长角膜塑形镜验配、近视激光手术、高度近视眼内透镜(ICL)植入手术、白内障手术、圆锥角膜等复杂眼视光病例的处理。多次担任中华健康快车白内障扶贫项目医务部主任,完成各类白内障和屈光手术上万例。承担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承担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仅供专业医学药学人士参考
KPNRSHYFFLC-20240524-002
有效期截至2026年6月23日
参考文献
[1]Shan, M., Dong, Y., Chen, J., Su, Q., & Wan, Y. (2022). Global Tendency and Frontiers of Research on Myopia From 1900 to 2020: A Bibliometrics Analysis.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10, 846601. https://doi.org/10.3389/fpubh.2022.84660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