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HA】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ZR方案)联合或者不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治套细胞淋巴瘤:前瞻性II期研究结果
2025-06-15

2025年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于6月12-15日正以线上和线下(意大利米兰)的形式进行中。作为欧洲血液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本届年会吸引了全球众多学者的目光,众多国际前沿且备受瞩目的血液领域科研成果和临床数据在此精彩亮相。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金正明教授和曲昌菊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项前瞻性研究(NCT05504603)的最新结果,旨在探索泽布替尼利妥昔单抗(ZR方案)联合或者不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1


背景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兼具惰性和侵袭性的B细胞恶性肿瘤。当前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依赖高强度免疫化疗诱导,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巩固,但常伴随显著毒性。Window-1研究证实,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先导治疗可显著减少化疗暴露并降低毒副反应。基于泽布替尼在复发难治(R/R)MCL患者中的优异应答率及安全性,ZR无化疗方案有望成为初治MCL患者的新型治疗选择。此项II期研究旨在分析ZR无化疗方案联合或不联合ASCT治疗初治M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初治MCL患者接受泽布替尼(160 mg, BID)和利妥昔单抗(第1周期375mg/m²每周1次;2-5周期第1天给药,28天/周期)诱导治疗。5周期后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根据年龄及体能状态进行分层。老年(年龄>70岁)及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继续接受泽布替尼维持治疗,直至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复发。而年轻(年龄≤70岁)适合移植的患者则接受ASCT治疗。主要终点为第5周期总缓解率(ORR)及完全缓解率(CRR);次要终点涵盖第3/5周期及ASCT后ORR/CRR、2年总生存(OS)率、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及安全性(图1)。


1750833697178559.jpg

图1 研究设计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1岁。多数患者为IPI评分中危及III/IV期。在完成至少3个周期ZR治疗的39例患者中,33例达到CR,4例达到PR,2例未缓解(1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并退出试验。3周期后ORR和CRR分别为94.9%和84.6%。在完成5个周期治疗的36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达到CR(表1)。8例患者接受了ASCT。在15例可评估患者中,13例(86.7%)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中位随访22.6个月时,2年OS率和2年PFS率分别为100%和94.9%,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图2)。对26例患者进行的二代测序揭示了基因突变,包括ATM(n=13, 33.3%)和TP53(n=6, 15.4%)。


表1 基线特征和疗效情况

1750833864996494.jpg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一过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8例)、口腔黏膜炎(9例)、血液学毒性(8例)、发热(8例)、输注相关反应(2例)和肺炎(5例)。所有毒性均为短暂且可逆,未观察到房颤和出血等不良事件。


1750833919914393.jpg

图2 接受ZR方案的初治MCL患者生存率


结论


本研究表明了ZR无化疗方案治疗新诊断MCL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可行的治疗选择。这些发现拓展了MCL的治疗格局,值得通过更大规模的随机试验开展更深入评估。


专家点评


金正明教授、曲昌菊教授:套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6%,兼具侵袭性和不可治愈性特点。在诊断时,80%以上MCL患者已处于疾病晚期,因此MCL的治疗以III-IV期为主,一般分为年轻、适合移植的患者及老年和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分别给予强化化疗-移植-维持或非强化化疗-维持的治疗方案。


改善患者生存需要高剂量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但由于多数患者年龄较大,无法耐受强烈化疗。而常规免疫化疗虽然缓解率不低,但往往很快复发,复发后的治疗结果通常并不理想。


SHINE研究显示,与BR方案相比,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联合BR方案治疗一线MCL老年患者,其PFS显著延长,但需要关注联合方案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加。另有TRIANGLE研究采用BTK抑制剂联合标准一线方案治疗年轻初治MCL患者。结果显示,BTK抑制剂维持组展现出了和标准治疗组相当的无事件生存期(EFS)。此研究结果提示,BTK抑制剂维持或可替代ASCT,待更长期的随访观察2。因此,BTK抑制剂引入一线MCL诱导治疗阶段能够达到减少化疗周期以增效减毒的作用,也逐渐影响着一线治疗格局。


泽布替尼作为新一代的BTK抑制剂,既往泽布替尼在R/R MCL患者中的数据显示:中位随访时间18.4个月,在86例可评估患者中,研究者评估的ORR为84%,CR率为78%。中位随访36.8个月,中位PFS达33.0个月(95% CI 19.4-NE),中位OS未达到。基于此研究结果,泽布替尼可为R/R MCL患者带来更优的长期生存和优越的安全性3,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化疗的ZR诱导方案在各年龄段及不同健康状况的初治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均显示了良好疗效及安全性,在没有化疗的情况下,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能够诱导持久和深度缓解。这一研究成果或可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助于其更准确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专家简介


1750833526565857.png

金正明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淋巴瘤亚专科负责人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血液病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

参编【血液病学】、【卫生部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培训教材】等,在恶性血液病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1750833564550549.jpg

曲昌菊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博士后 

美国斯坦福大学及迈阿密大学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国家血液内科专业质控中心淋巴细胞/浆细胞疾病专家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老年医学会淋巴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治疗(CAR-T)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五批姑苏卫生青年拔尖人才

2011和2012年两次获美国血液学年会授予的“成就奖”

2013年获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颁发的“Performance Reward”

2022年获第二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奖(淋巴瘤领域)优秀典范专家

主持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及苏州市课题5项,参与国内外课题10余项

在JCI、Blood等刊物发表SCI 论文3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0余篇。


参考文献
1.Changju Qu, et al. 2025 EHA Poster 1871.
2.2022 ASH# Oral 1.
3.Sawalha Y, Bond DA, Alinari L: Evaluating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Zanubru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Evidence to Date.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2020, 13:6573-658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