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丽杰,冯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
妊娠合并
妊娠合并DKA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由于妊娠期特有的代谢及激素变化导致其临床表现呈现非典型性,从而显著增加了早期识别和诊断的难度。本文就妊娠合并DKA的发病机制、对母儿的影响、识别、处理及孕期管理方面进行讨论。
1 妊娠合并DKA的发病机制
妊娠合并DKA发病机制的核心在于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脂肪分解作用增强,经β氧化生成的酮体增多,导致机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导致低血压和
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丢失,加重了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妊娠期机体本身处于代偿性
2 妊娠合并DKA对母儿的影响
妊娠合并DKA对母儿健康危害重大。短期内,机体可快速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
对新生儿而言,妊娠合并DKA增加早产风险,导致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上升,远期可引起生长迟缓和
3 妊娠合并DKA的识别
3.1 妊娠合并DKA的诱因 感染是妊娠合并DKA的主要诱因之一,主要涉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促使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加重胰岛素抵抗。同时,炎症因子也会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导致血糖升高。此外,感染还会加速脂肪分解,增加酮体生成,从而诱发DKA。
饮食不规律、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或进食不足均会导致血糖波动,诱发DKA。
自行减少或停用胰岛素也可能诱发DKA,尤其在妊娠合并
3.2 妊娠合并DKA的临床表现 妊娠合并DKA早期症状常较隐匿,易被忽视。孕妇可能仅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等不典型症状,这些症状与正常妊娠的生理变化相似,增加了早期识别的难度。部分孕妇还可能出现轻度恶心、呕吐,与常见妊娠反应相似,容易混淆。
随着病情进展,妊娠合并DKA的典型症状和体征逐渐显现。恶心、呕吐较为常见且程度加重,是由于酮体刺激胃肠道导致功能紊乱。腹痛也是常见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能由酮体刺激胃肠道平滑肌或酸中毒导致局部缺血引起。
呼吸改变是典型体征之一,孕妇会出现Kussmaul呼吸,即呼吸深快,用于代偿代谢性酸中毒,排出过多二氧化碳。当酸中毒加重时,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呼吸变浅、变慢,甚至出现呼吸麻痹。此外,孕妇呼出的气体可能带有烂苹果味,这是酮体中的丙酮所致,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脱水症状明显,表现为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眼窝凹陷、口唇干裂等,是由于高血糖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同时呕吐加重脱水。严重脱水可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重度妊娠合并DKA孕妇可能出现显著的精神状态改变,包括烦躁不安、情绪淡漠、过度嗜睡,甚至神经反射迟钝或完全消失。在病情极为严重的情况下,孕妇可能会陷入深度昏迷。
妊娠合并DKA的发生风险与妊娠期高血糖的类型有关,1型糖尿病更常见,其次为2型糖尿病,
3.3 妊娠合并DKA的诊断 (1)高血糖:血糖≥11.1 mmol/L或有妊娠期高血糖病史。(2)酮症:血β-羟丁酸≥3 mmol/L或尿酮体阳性(++以上)。(3)酸中毒:血pH值<7.3,HCO3-<18 mmol/L。同时满足以上3点即可诊断为DKA,一旦确诊,需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孕妇表现为euDKA,血糖水平<11.1 mmol/L[10]。
3.4 其他检查
4 妊娠合并KDA的处理
4.1 一般处理 妊娠合并DKA一经确诊,应立即启动包括产科和内分泌科医师在内的多学科会诊。
4.2 快速补液与纠正脱水 妊娠合并DKA的处理原则同非妊娠期。快速补液是妊娠合并DKA急救的关键,补液原则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糖”。通常首选生理盐水,因其能快速恢复血容量且避免细胞水肿和脑水肿。治疗开始的2~4h内以0.5~1.0 L/h 的初始速率补充0.9%的NaCl溶液或平衡晶体溶液[10],以扩充循环血容量。补液速度由患者脱水程度、电解质水平和
4.3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是DKA的核心措施,通常采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持续静滴,剂量为0.1 U/(kg·h),使血糖每小时下降2.8~4.2 mmol/L为宜。小剂量胰岛素可有效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同时避免大剂量胰岛素可能引起的低血糖、低血钾、高乳酸血症和脑水肿等不良反应。
若第1h血糖下降不理想(血糖下降不足10%或血β-羟丁酸下降速度<0.5 mmol/h),且脱水已基本纠正,可增加胰岛素剂量1 U/h。对于重症孕妇,先采用首次静脉注射胰岛素0.1 U/kg,随后以0.1 U/(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
当血糖降至13.9 mmol/L时,调整胰岛素速度至0.05U/(kg·h),同时改用5%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使血糖维持在约11.1 mmol/L。DKA缓解后可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并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4.4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妊娠合并DKA孕妇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离子失衡。治疗前,由于渗透性利尿和呕吐,体内钾离子大量丢失,但酸中毒时细胞内钾离子外移,血钾可能偏高、正常或偏低。补液和胰岛素治疗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因此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当血钾浓度<5.0 mmol/L且尿量正常时,应予以静脉补钾,每升溶液含
对于酸碱平衡失调,一般经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后,酮体水平下降,酸中毒可自行纠正,无需补碱。但当血pH值低于7.0或出现严重
4.5 诱因及并发症的治疗 妊娠合并DKA一经确诊,应立即停用或减少使用β-拟交感神经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此外,还应积极治疗感染、休克、
4.6 产科处理 孕早期孕妇因妊娠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易引发饥饿性酮症,需密切监测血糖及血/尿酮体水平。若进展为DKA,应立即启动治疗:病情较轻且迅速缓解者,可评估后继续妊娠;若病情危重且持续不缓解,需考虑终止妊娠以保障母体安全。
孕中晚期因胰岛素抵抗加剧和能量需求升高,DKA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除了加强对孕妇的血糖、酮体和电解质等监测外,还需同时监测胎儿的宫内情况,包括胎心率、胎动及
对于妊娠合并DKA的孕妇,经过治疗病情稳定者,建议在妊娠37周后适时终止妊娠。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应根据妊娠合并DKA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产程进展情况综合判断。对于经阴道分娩的孕妇,临产后调整为糖尿病饮食,并暂停皮下胰岛素注射,改为0.9%NaCl+胰岛素静脉输注,全程监测血糖及酮体水平。可联合镇静或分娩镇痛,并行持续胎心监护,预防感染。
对于妊娠合并DKA孕妇,可适当放宽剖宫产的指征。术前需补液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静脉胰岛素调控血糖至7.8~10 mmol/L[11];术中维持葡萄糖+胰岛素静脉输注,保持血糖稳定;术后继续胰岛素静脉治疗,每1~2h监测血糖及酮体,恢复饮食后转为皮下注射,剂量调整为产前1/3~1/2。
所有新生儿均应按照
5 孕前、孕期与分娩期管理
对于计划妊娠且既往患有糖尿病的育龄期女性,从孕前开始由包括内分泌科和产科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共同管理。孕前保健应包括对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筛查[13]。
孕期监测与管理至关重要。孕期血糖控制目标建议为空腹血糖<5.3 mmol/L、餐后1h 血糖<7.8 mmol/L或餐后2h血糖<6.7 mmol/L,
妊娠合并DKA是威胁母儿生命的产科急症,其救治需依托多学科团队协作机制,在快速纠正高血糖、酮症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同时,需在母体代谢稳态与胎儿宫内安全间寻求动态平衡。围产期管理需以三级防控为核心策略:孕早期启动精细化血糖调控体系,建立代谢危险因素筛查路径;围分娩期实施个体化容量管理及实时胎监-血流动力学联合监测;新生儿期强化代谢监测及并发症预警[18-19]。通过全周期干预,从而降低母体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韦丽杰:设计论文框架、起草文章;冯玲: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
参考文献 略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年4月 第41卷 第4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