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索引:中国康复医学会变态反应性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过敏原特异性诊断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等.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5, 网络预发表.DOI:10.3760/cma.j.cn112150-20250109-00024
严重过敏反应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国内对严重过敏反应尚存在认识不足和诊疗不规范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治,《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基于国内外诊治实践参数以及循证指南,对严重过敏反应发病机制、诱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未来制订中国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奠定基础。
以下介绍《共识》中严重过敏反应治疗相关的内容:
(一)严重过敏反应的初始治疗流程
若有迅速发生或快速进展的皮肤症状合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或可疑过敏原暴露后出现气道
图2 严重过敏反应初始治疗流程
1. 院前治疗
一旦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立即去除可疑过敏原,并尽早肌注肾上腺素(如患者自携带的肾上腺素笔),可同时应用抗组胺药辅助治疗。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开始有效心肺复苏,若所在场所配备自动除颤仪,呼叫其他人员取除颤仪,同时呼叫急救电话120救护车送往就近医院急诊。
2. 院内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治疗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有效通气及循环,处理流程如下:
(1)去除可疑过敏原,注射肾上腺素(1∶1 000):患者
(2)无静脉通路的患者,应尽早开放静脉通道,并进行血压监测,监测血压每2~5 min一次。晶体液快速滴注(成人:500~1 000 ml,儿童<25 kg,每次10~20 ml/kg,最大500 ml,必要时重复)。
(3)同时保持气道通畅、给氧:清理口咽分泌物及异物,仰头抬颏法;面罩给氧:5~10 L/min或球囊面罩通气12~16次/min;若患者存在喉水肿等气道阻塞因素,应立即联系相关专科科室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如无条件可先行环甲膜穿刺。
(4)其他治疗:
① 若出现喘息,解除支气管痉挛:雾化吸入β2激动剂(
② 其他二线治疗药物:如抗组胺药减轻伴随的
(5)经以上处理5~10 min仍无缓解,重复给予肾上腺素及补液。
(6)若2次肾上腺素及补液后症状仍无缓解,呼叫急诊或重症医学团队提供高级生命支持,决定下一步去向:如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病房等。
(7)上述步骤中任一环节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就地心肺复苏。
(二)严重过敏反应主要治疗药物
1.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急救药物 ,应在诊断或高度可疑严重过敏反应时肌肉注射,使用1∶1 000肾上腺素(1 mg/ml),青少年及成人 0.5 ml/次,婴幼儿及儿童(≤12岁)剂量按体重计算,为1∶1 000肾上腺素0.01 mg/kg,最大剂量 0.3 mg,肾上腺素使用在婴幼儿及儿童没有绝对禁忌 。临床使用肾上腺素有常规安瓿肾上腺素注射液和预灌封肾上腺素注射液剂型,后者可缩短药物准备时间,操作更快。若患者自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epinephrine autoinjector,EAI),可在院前使用,EAI在我国大陆尚不可及,若无EAI,需要尽快急诊就诊,第一时间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如果注射1次效果不佳,5~15 min后可以重复注射,最多注射3次。
未及时使用肾上腺素增加严重过敏反应致死、缺氧和/缺血所致脑病及双相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我国仅有25%严重过敏反应在发作时应用了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即使在重度病例,应用肾上腺素治疗的比例也仅有34% 。药物诱发的重症严重过敏反应中仅有60%使用肾上腺素治疗 。肾上腺素的治疗不足、治疗途径及剂量不当是我国目前临床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治疗量的肾上腺素可引起轻度一过性药理作用,如焦虑、躁动、
2. 辅助治疗药物
(1)糖皮质激素:我国72%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急救药物 ,但由于糖皮质激素起效时间缓慢,对于初始症状和体征作用甚微,通常用于预防严重过敏反应的二次发作或持续性症状的治疗,但不能替代肾上腺素的治疗。
(2)抗组胺药:除糖皮质激素外,抗组胺药是国内治疗严重过敏反应第二常用药物,但由于它们起效较慢,不能起到急救的作用,并非严重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此外,抗组胺药的主要功能是抑制组胺受体活性,阻断组胺引发的过敏效应,但不能直接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因此可用于缓解瘙痒、
(三)难治性严重过敏反应治疗
少数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对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的基础初始治疗、静脉液体复苏和二线药物治疗无反应,应立即转诊至急诊、重症医学科治疗。当严重过敏反应患者有严重气道梗阻表现要及时气管插管或切开。伴有低血压或
(四)观察、监测
严重过敏反应有时可持续数日,且部分患者存在双相严重过敏反应风险,因此,在初始症状缓解后,需要在医疗机构继续观察、监测,尤其是重度或急救时需要1剂以上肾上腺素的患者,伴有呼吸或心血管系统受累的患者应至少监测4 h,若有必要,可监测8~10 h或更长。重度或症状迁延的患者可能需要持续数日监测。
(五)特殊人群的治疗
1.
大多数处理措施与非妊娠期相同,首要处理仍然是肾上腺素治疗。与非妊娠期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1)体位方面:患者取左侧卧位,以避免妊娠子宫压迫主动脉、下腔静脉血管。(2)至少将孕妇收缩压维持在90 mmHg以上,以维持充分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3)必要时监测胎心率,以评估孕妇治疗后胎儿状况。
2. 婴幼儿
肾上腺素治疗婴幼儿严重过敏反应时使用无绝对禁忌。延迟使用肾上腺素可增加死亡风险。
3. 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严重或致死性过敏反应的风险增加,以及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包括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和ACEI,可能会加重过敏反应或使其治疗更为困难。在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时,心血管疾病患者无肾上腺素绝对禁忌,但需要权衡利弊,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和高血压)较为罕见,静脉注射比肌肉注射更容易发生,故建议首选肌肉注射,初始剂量可酌情减量,尤其是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者。若需要静脉注射,需要持续监测
点击链接查看共识全文: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