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和院内处理流程,快速了解!
2025-06-04 来源:医脉通

严重过敏反应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国内对严重过敏反应尚存在认识不足和诊疗不规范问题。关于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和院内处理流程,一起来熟悉一下吧!


诊断标准


➤严重过敏反应


1. 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急性发作的皮肤和/或黏膜症状( 如全身荨麻疹、瘙痒或潮红、唇‑舌‑腭垂水肿),并伴发以下至少1种症状:

(1)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喘息/支气管痉挛、喘鸣);

(2)血压下降或伴终末器官功能不全(循环衰竭、晕厥、尿便失禁);

(3)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如剧烈腹绞痛,反复呕吐),尤其是在非食物过敏原暴露后。

2. 暴露已知或可疑的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a,急性发作的血压降低b或支气管痉挛c,或喉部症状d,少数可无典型的皮肤黏膜症状。


注: a 示大多发生暴露过敏原2 h内。但对于某些食物过敏原比如(α‑Gal)迟发性反应“这句话不通顺!!”; b示低血压定义:① 婴儿和儿童:收缩压低于年龄正常值或较基础值下降>30%[儿童低收缩压定义:1月龄至1岁,小于70 mmHg;1~10岁,小于(70 mmHg+[2×年龄]);11~17岁,小于90 mmHg], ②成人:收缩压小于90 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30%; c 示不包括吸入过敏原导致的哮喘急性发作; d 示喉部症状包括:喉鸣,声音改变,吞咽困难


➤双相严重过敏反应


符合以下4个标准,提示极有可能发生双相严重过敏反应:

1. 新发或再发症状/体征符合以上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标准;

2. 初始症状在新发或再发症状/体征出现前完全缓解;

3. 新发或再发症状/体征出现无过敏原暴露因素;

4. 新发或再发症状/体征在初始症状完全缓解后1~48 h出现。


➤持续性严重过敏反应


符合下列2个标准,提示极有可能发生持续性严重过敏反应:

1.症状符合严重过敏反应诊断标准;

2.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持续4 h以上。


➤难治性严重过敏反应


符合以下2个标准,提示极有可能发生难治性严重过敏反应:

1. 已进行了正确肾上腺素治疗(0.01 mg/kg肌肉注射,最大量0.5 mg)及对症治疗(如静脉补液)仍有症状;

2. 初始症状使用了3次以上正确剂量的肾上腺素(或已经启动静脉泵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的院内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治疗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有效通气及循环,处理流程如下:


(1)去除可疑过敏原,注射肾上腺素(1∶1 000):患者体位:平卧位,抬高下肢。婴幼儿可平卧位抱起,孕妇建议左侧卧位,意识丧失的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误吸,予心电监护。若在门诊、普通病房患者无静脉通路,成人:0.3~0.5 ml,肌肉注射,每15~20 min可重复,儿童:0.01 ml/kg体重,肌肉注射(最大0.3 ml)。若在ICU或手术室,患者有中心静脉通路及心电监护,必要时可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同时密切监测心律、血压情况。判断意识、呼吸和颈动脉搏动,如出现异常立即启动院内急救系统,召集本科医生(尤其是高年资医生)和护士及相关科室如急诊、ICU医生,参与和组织抢救,准备除颤仪。


(2)无静脉通路的患者,应尽早开放静脉通道,并进行血压监测,监测血压每2~5 min一次。晶体液快速滴注(成人:500~1 000 ml,儿童<25 kg,每次10~20 ml/kg,最大500 ml,必要时重复)。


(3)同时保持气道通畅、给氧:清理口咽分泌物及异物,仰头抬颏法;面罩给氧:5~10 L/min或球囊面罩通气12~16次/min;若患者存在喉水肿等气道阻塞因素,应立即联系相关专科科室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如无条件可先行环甲膜穿刺。


(4)其他治疗:①若出现喘息,解除支气管痉挛:雾化吸入β2激动剂(万托林)或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②其他二线治疗药物:如抗组胺药减轻伴随的皮疹、瘙痒等皮肤黏膜症状,单次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6 岁儿童,5 mg;≥6 岁儿童及成人,10 mg);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注甲泼尼龙(<12岁儿童 1~2 mg/kg,最大量同成人;≥12 岁儿童及成人,40 mg)或氢化可的松(<12岁儿童 2~4 mg/kg, 最大量200 mg;≥12岁儿童及成人,200 mg)。


(5)经以上处理5~10 min仍无缓解,重复给予肾上腺素及补液。

参考文献
1.中国康复医学会变态反应性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过敏原特异性诊断学组,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等.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5, 网络预发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