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单房性骨囊肿的手术现状
2025-05-15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     刘守申


单房性骨囊肿(UBC)也被称为单纯性骨囊肿,是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样变,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肱骨近端和股骨近端,其次为胫骨、腓骨、桡骨和尺骨,极少发生于骨盆、跟骨及下颌骨等部位,发病率约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3%。UBC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不易被察觉,少数患儿因查体偶然发现就诊。由于病变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骨强度减弱,多数患儿因外伤后发生病理性骨折就诊。1876年,Virchow首次描述UBC,之后被广泛研究,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基于目前的病因学假说,多种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主要包括保守治疗(观察、石膏、支具)、囊内微创注射治疗(激素、骨髓、人工骨)及手术治疗(囊肿刮除、植骨、减压引流、内镜及联合方案)等,关于最佳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仍未达成共识。治疗的目标为降低病理性骨折风险、恢复骨皮质厚度及骨强度、消除囊肿并预防复发。


2000年,弹性髓内钉(ESIN)被首次用于治疗UBC,单独应用时简单、微创,能起到引流囊液、预防骨折的作用,但疗效不一且具有不确定性。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ESIN治疗UBC的理论基础、手术细节、疗效、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优化治疗方案、促进囊肿愈合、减少并发症、改善医患沟通等提供依据。


原理


UB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创伤、感染、骨质吸收、渗出液潴留以及静脉阻塞等因素有关。Chigira等研究发现UBC的囊内压力略高于健侧的骨髓压力,经克氏针钻孔后,囊内压力逐渐降低,提示骨静脉回流受阻可能是囊肿形成的原因。基于此学说,ESIN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ESIN用于治疗UBC的原理:(1)减压:贯通囊腔降低囊内压力;(2)引流:ESIN首先可实现囊腔与骨髓腔之间的内引流,其次为囊腔与骨外软组织间的外引流,同时也可将富含间充质干细胞的骨髓引致囊腔促进囊肿愈合;(3)支撑:对于已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儿,可提供髓内支撑;对于骨皮质薄弱的患儿可增强病变骨强度,预防病理性骨折。


弹性髓内钉属性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ESIN材质主要以钛合金为主,其次为不锈钢。钛制ESIN的弹性模量较不锈钢低,能更好地适应髓腔形态,实现与髓腔内壁的紧密贴附,有效抵抗弯曲、横向、轴向和旋转不稳定,进而稳定支撑病变骨。ESIN的长度约为病变骨近、远端骺板之间的距离,术中需透视下严密监测,避免伤及近端骺板。与ESIN用于治疗长骨骨折相似,当病变位于股骨及肱骨时,ESIN的直径一般为最窄处髓腔直径的40%,能够实现髓内固定与减压、引流之间的最佳平衡。


手术入路


手术入路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病变部位、是否合并病理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类型。股骨近端及肱骨近端为好发部位,常见手术入路如下:

股骨内、外髁入路      股骨UBC多位于股骨近端或股骨颈处,此时多采用股骨内、外髁双入路逆行穿钉。选择的2枚ESIN应直径相同,并将其预弯成弧度为30°、弧高为3倍直径的“C”形。入钉点约为股骨远端骺板上方2.5~3.0cm处,双“C”形排布的固定模式保证钉尖在股骨近端朝相反方向分散。


肱骨内、外髁入路      透视定位肱骨远端骺板位置,以肱骨内、外髁上方1.5~2.0cm处为进钉点,此入路要求2枚ESIN预弯为弧度、弧高相同的“C”形以实现最佳固定。但内侧入钉点存在尺神经损伤风险,术中需注意保护。


肱骨外髁入路       此入路尤其适用于单钉置入的患儿。置入双钉时要求2枚ESIN分别预弯成“C”形及“S”形,保证钉尖至肱骨近端时朝不同方向散开。值得注意的是开孔时应沿骨干长轴上、下钻孔,不宜于同一水平面钻孔,避免减弱骨的把持力。其次,两进钉点在纵线上应相隔1~2cm,避免两进钉点距离过近导致骨皮质爆裂。


基于弹性髓内钉的手术方案


目前,ESIN以其独特的减压、引流及支撑优势被广泛应用于UBC的治疗,然而单独使用时疗效存在差异,有效率为32%~100%。为提高愈合率,有学者将其与其他方案联合使用,如刮除植骨术、骨髓注射、类固醇注射等。


单独弹性髓内钉      Capanna等的UBC治疗结果评级见表1。2000年,Roposch等首次使用ESIN治疗32例长骨UBC患儿,平均随访53.7个月,完全治愈率(CapannaⅠ)为43.8%,有效率(CapannaI和II)达93.8%。2008年,Masquijo等回顾性分析采用ESIN持续减压引流治疗的48例长骨UBC患儿,平均随访9.8年,完全治愈率为54.2%。此术式通过髓内支撑可有效预防病理性骨折发生,兼顾微创和临床功能。然而,结合文献及本中心临床实践经验,部分患儿病变范围较术前减小,介于CapannaII型和IV型之间,但家属仍难免担忧。因此,在术前需向患方详细说明该术式的优缺点,了解患方需求,综合决策。


弹性髓内钉联合刮除植骨术     刮除植骨术有其独特自身优势:(1)充分获取病变组织,相比于经皮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更高;(2)彻底去除病变,破坏囊液产生的环境;(3)填充骨缺损,促进囊肿愈合。Alisi等研究发现,通过病灶刮除打通囊肿近、远端的髓管,将局部骨髓转移至病灶处可极大促进囊肿的愈合。同时,ESIN贯通囊腔及骨髓腔,此种持续内引流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囊肿的愈合。Wang等研究报道刮除植骨伴或不伴ESIN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73.9%,联合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儿预后。ESIN联合病灶刮除植骨术虽然增加一定创伤(囊肿处切口)和植骨费用,但明显提高了囊肿愈合率,有望成为UBC治疗的理想方案。


弹性髓内钉联合类固醇注射      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通过抽吸囊液降低囊腔内压力;其次激素本身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毛细血管增生、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减少病灶内囊液渗出。早在1979年,Scaglietti首次采用经皮类固醇注射治疗72例UBC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Traub等在一项对比研究中采用ESIN联合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儿失败率为21.4%,优于单用激素或单用ESIN,同时认为此方案对负重骨更有利。然而,类固醇注射仍存在不确定性:(1)部分患儿对治疗不敏感,且复发率高,通常需要3次以上的重复注射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2)是否对患儿全身造成影响尚缺乏研究,尤其当病变位于股骨颈时是否会增加股骨头坏死风险知之甚少;(3)经皮注入的激素不易完整地留存在囊腔内,往往会沿注射孔或骨折处部分外溢。


弹性髓内钉联合自体骨髓注射     自体骨髓中的间充质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可向成骨系细胞分化,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及骨生成能力,有利于促进病灶骨性愈合。Zhang等通过对比ESIN、自体骨髓注射以及ESIN联合自体骨髓治疗长骨UBC发现联合组有效率100%,治愈率96.3%,均优于单独采用ESIN或单独注射自体骨髓。骨髓具有安全、无排异反应及无激素副作用等优势,但病灶范围广泛时可能需要多部位穿刺获取,并且同样存在注射后部分外溢的风险,因此临床实践及文献报道有限,具体疗效以及与类固醇注射之间的对比仍需进一步研究。


弹性髓内钉联合人工骨      人工骨的主要成分多为透钙磷石、硫酸钙及磷酸钙复合人工骨,能为骨性愈合提供原料。Xie等采用ESIN联合经皮硫酸钙注射治疗儿童肱骨近端UBC,安全有效,手术微创,时间短,出血少,但有多次注射的风险。此外,人工骨疗效确切,易获取,不受病变范围较大时自体骨量不足的限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弹性髓内钉联合多种治疗方案      近年来,有学者为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开始尝试3种及以上方式联合治疗UBC。Rapp等采用ESIN联合人工骨替代物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12例骨囊肿患儿,其中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8例UBC。最终10例患儿完全愈合,2例患儿部分愈合,所有患儿功能恢复良好。联合方案能够优势互补,其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术式。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切口相关并发症     切口相关的并发症风险主要表现为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瘢痕形成等。可帮助减少切口问题的预防措施有:(1)术前皮肤清洁;(2)规范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术中加强无菌观念,注意无菌操作;(4)皮内缝合,减小瘢痕。


钉尾处理不当     钉尾留置不可过短,防止移位至骨髓腔或骨痂包埋导致取钉困难;相反,也不宜过长,骨皮质外1~2cm为宜,否则突出于皮肤影响外观及生活,同时反复刺激易诱发皮肤激惹反应。


骺板损伤     对于活动期骨囊肿,即病变部位至骺板距离<5mm的患儿,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引流并破坏囊壁,有损伤骺板的风险。因此,需要在术中多角度透视下调整钉尖方向,并把握好进钉的长度,避免损伤骺板。


复发     复发是UB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活动期骨囊肿,通常与引流不充分及病变去除不彻底有关。因此,在囊壁彻底去除后采用无水乙醇、5%碘酊、苯酚等化学物质烧灼或使用湿纱布擦拭、磨钻打磨、电刀烧灼等物理方式进一步处理,有可能降低复发率。


小结与展望


UBC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样变,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基于现存的理论基础及治疗方案,对于病变范围小、膨胀性生长不明显、无病理性骨折的患儿可行保守治疗,但应定期复查,密切监测囊肿变化;若骨皮质变薄、病理性骨折风险较高甚至已经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应积极行手术治疗。ESIN以其独特的减压、引流及内固定优势可单独或与其他方式联合用于UBC治疗,单独使用时有效率存在差异,与其他术式联合时疗效更佳。ESIN治疗UBC的潜在分子机制、基于患方满意度的治疗决策选择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5年5月第33卷第9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