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勤建,颜建英,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
妊娠期
01HIP的分类研究进展及争议
近年来,随着超重与肥胖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叠加女性生育年龄推迟,妊娠前即已存在的血糖调节异常的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研究显示,约30%~70%的GDM孕妇在妊娠20周前即已发现血糖升高,既往也称为早期GDM,其妊娠结局更差,需要更早地进行筛查、诊断与管理,以减少妊娠早期高血糖对母儿的影响[3]。但国际上一直以来对妊娠期高血糖代谢异常的分类和命名尚缺乏统一标准,对于糖尿病前期,是作为独立诊断分类还是归并到GDM进行管理一直缺乏一致意见[4]。我国新版指南基于IFG患病率高但知晓率低,且生活方式干预可以缓解或逆转糖尿病前期发展为T2DM的诸多有利因素的考虑,将糖尿病前期作为单独类型进行分类命名,按照GDM统一管理。此外取消妊娠期显性糖尿病(overt diabetes mellitus,ODM)概念,将其并入PGDM。随着对HIP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分类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将来需要进一步整合遗传背景、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等多维度信息,以实现更精准地诊断和治疗。
02HIP的分类依据及诊断要点
早期筛查和诊断分类是个性化精准管理的基础。HIP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统称,其临床表现、疾病进展和预后存在很大差异,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分类,以辅助个性化管理[5]。
2.1 分类依据 强调所有孕妇应在首次产前检查(建议妊娠14周前)接受糖尿病筛查。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5g
2.2 诊断要点 全面评估风险因素对HIP的分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HIP危险因素包括
03不同类型HIP的临床特点
3.1 T1DM T1DM是由于自身免疫性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胰岛功能差,通常导致绝对胰岛素缺乏,终身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7]。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T1DM标化发病率为1.01/10万人年(95% CI 0.92~1.10),其年龄分布呈现双峰特征:首次发病高峰为10~14岁青少年(占比34.6%),其次为25~29岁青年群体(占比18.3%),约59.2%的新发患者年龄<30岁[8]。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起病隐匿或进展缓慢的T1DM亚型,如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因缺乏典型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在临床中易被误判为T2DM或糖尿病前期。此类分型错误可能导致治疗方案失当,如延迟胰岛素强化或免疫治疗等,从而加速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并增加远期并发症风险[9]。妊娠期首次诊断的T1DM患者,潜在病程常大于5年,此时胰岛功能多已衰竭,超80%胰岛β细胞丧失功能或被破坏,血糖达糖尿病诊断标准,伴典型症状和体征,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相关微血管并发症,需持续胰岛素治疗[10]。良好的孕前和妊娠期管理(如计划妊娠、
3.2 T2DM T2DM是所有糖尿病患者中的主要类型,占90%以上。目前导致胰岛β细胞死亡和功能障碍的途径仍不明确,与遗传易感性、表观遗传变化、炎症和代谢应激相关,临床表现为非自身免疫性进行性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肥胖等代谢异常。T2DM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肥胖和运动减少而增加,既往糖尿病前期、GDM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是重要危险因素。T2DM合并妊娠者围产儿死亡、先天性畸形、
3.3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个体血糖或HbA1c水平已检测出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妊娠期早期筛查诊断糖尿病前期者按GDM进行管理。研究证据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是年轻女性妊娠后发生糖尿病前期的核心病理机制,其发生与肥胖(尤其内脏脂肪蓄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高血压等代谢紊乱显著相关[5]。上述因素不仅是糖尿病及
3.4 GDM GDM是指与妊娠状态相关的糖代谢异常,但未达到普通人群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妊娠中后期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相关,通常在妊娠中期或晚期通过75 g OGTT确诊,根据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首选的“一步法策略”的标准,我国孕妇GDM发生率接近20%,是主要类型的HIP,占75%~90%[18]。GDM的血糖管理以医学营养治疗、运动、孕期体重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并检测血糖、胎儿情况,大部分可不需要药物干预即可达到目标血糖,为A1型GDM。在此基础上少部分血糖控制不满意的GDM孕妇需要加用降糖药物,血糖才能控制理想者为A2型GDM[2]。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HAPO)结果证实,GDM和肥胖均与大于胎龄儿、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相关,且GDM合并肥胖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更高。1项基于156项研究超过750万例孕妇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结果显示,A1型GDM孕妇剖宫产率、早产、巨大胎儿、大于胎龄儿的风险分别是血糖正常孕妇的1.16~1.7倍;A2型GDM孕妇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更高[19]。此外,GDM再次妊娠存在复发风险,且母儿远期患糖尿病风险均明显升高,而产后生活方式的指导能显著降低上述风险,需要重视产后管理不仅是处理母儿在围产期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还可早期预防母儿远期发生肥胖、
3.5 其他原因引起的特定类型糖尿病 该分类包括一些明确病因的糖尿病,如单基因糖尿病、胰腺疾病相关糖尿病及靶向药物或化学物质诱导的继发性糖尿病等。此类特征是存在明确病史,包括特殊用药史、家族史,其他器官受累表现情况等,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资料及体格检查。以胰腺糖尿病为例,是由于急、
04结语
HIP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疾病,具有多因素异质性特点,不同类型HIP的临床表型、治疗反应及并发症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其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准确诊断和分类是HIP管理的关键环节。PGDM是妊娠前存在显著糖代谢异常,病情在妊娠期间可能进一步加重,需严格管理血糖水平以避免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糖尿病前期是指已发生血糖调节异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能在产后发展为T2DM,需要加强生活方式指导。GDM通常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未来发生T2DM的风险显著增加,需要加强随访。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张勤建:查阅资料、论文撰写及修改;颜建英:主导文章架构和内容设计、主持相关基金项目研究
参考文献 略。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5年4月 第41卷 第4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