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精读丨钱文斌教授:ICE联合化疗可作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有效挽救治疗方案
2025-05-14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种罕见亚型,预后较差。其一线治疗依赖于含大剂量甲氨蝶呤的多药联合化疗免疫诱导方案,后续进入巩固治疗阶段。近期研究表明,对于诱导治疗后至少达到部分缓解(PR)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采用大剂量化疗(HDC)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HDC-ASCT)作为巩固治疗可改善预后。即使是高龄患者,只要其身体状况允许,该方案同样适用。然而,仍有25%~30%的患者对一线治疗无反应,另有10%~20%以及超过50%的患者最终会复发(具体比例取决于一线治疗是否包含HDC-ASCT)。复发/难治性PCNSL(R/R PCNSL)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6.8个月,这表明该领域仍存在未满足需求。


法国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估ICE方案(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治疗免疫功能正常的R/R PCNSL患者的疗效。本期,我们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为我们解读这篇研究。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在2010年至2022年期间的在法国5个LOC(Lymphomes Oculo-Cérébraux)网络中心接受ICE方案治疗的96例R/R PCNSL患者。


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通过脑活检组织学或脑脊液细胞学或玻璃体切除术确认的新诊断PCNSL;PCNSL复发需要与诊断相同的条件,或者在早期复发(<2年)时仅需要影像学检查;全身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果为阴性。


研究结果

开始ICE治疗时,患者中位年龄为65岁(范围:34-84岁;四分位距[IQR]:56-69岁),其中17%的患者的年龄>70岁。从PCNSL确诊至开始ICE治疗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IQR:4.8-14.3)。70%患者为原发难治性(21%)或在一线治疗初始缓解后进展(49%)。73%患者接受ICE作为二线治疗(表1)。


表1

5.jpeg


值得注意的是,在66例获得缓解的患者中,15例(23%)在中位4个周期的ICE治疗期间发生进一步进展。


从接受ICE开始后的中位随访10.1个月(IQR,4.9-35.1)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分别为3.4个月(95%CI,2.8-4.9)和8.4个月(95% CI,6.6-14.4)(图1A-B)。71例(75%)患者复发。68例(71%)患者死亡,主要死于淋巴瘤进展(55/68 [81%])。


单变量分析确定年龄(>60岁 vs ≤60岁;HR 1.8;95%CI,1.03-3.13;P = 0.04)、体能状态(PS)(>1 vs 0-1;HR,3.69;95% CI,2.15-6.33;P < 0.0001)、对ICE的最佳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vs 疾病进展/疾病稳定;HR,0.4;95% CI,0.24-0.67;P < 0.0005)以及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HDC-ASCT)的使用(是 vs 否;HR,0.17;95% CI,0.09-0.32;P < 0.0001)是OS的最强预测因素。


接受ICE序贯HDC-ASCT治疗的患者中位OS达66.6个月(95%CI 33.9-未达到[NA]),显著优于未接受移植组的5.3个月(95%CI 4.7-7.3;HR=0.22;95%CI 0.13-0.36;P<0.0001;图1C)。


HDC-ASCT的预处理方案类型(塞替派/白消安/环磷酰胺 vs 其他)及ICE剂量调整均未影响预后。对ICE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或PR的患者而言,接受HDC-ASCT者的中位OS显著优于未移植组(CR患者:41.8个月 [95%CI 10.8-未达到] vs 8.8个月 [6.7-未达到],P=0.004;PR患者:未达到 [43.5-未达到] vs 6.8个月 [4.8-12.7],P<0.0001;图1D-F)。


所有未接受HDC-ASCT的患者(n=51)均出现复发,中位PFS仅2.3个月(95%CI 1.7-3)。特别在二线接受ICE序贯HDC-ASCT的亚组中,中位OS达66.6个月(95%CI 26.6-未达到),2年OS率为67%。


多因素分析证实,仅体能状态(PS>1 vs 0-1;HR=3.97,95%CI 1.90-8.28,P=0.0002)及HDC-ASCT(是 vs 否;HR=0.20,95%CI 0.08-0.54,P=0.001)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


6.jpeg

图1


研究结论


该研究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这与其回顾性设计有关,可能导致与既往接受治疗和患者特征相关的偏差。然而,该研究展示了接受高剂量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的最大真实世界回顾性R/R PCNSL患者队列。既往探索高剂量异环磷酰胺方案在R/R PCNSL中的有效性的研究最多包括27例患者。研究者在队列中观察到的70%的总缓解率(ORR)优于既往使用高剂量异环磷酰胺方案或靶向疗法(如伊布替尼来那度胺)的研究中观察到的ORR(35%-67%)。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适宜(fit)患者(年龄<75-80岁且无显著合并症),ICE方案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对于对一线治疗耐药的患者,可以将其与HDC-ASCT联合使用;而对于在HDC-ASCT后复发的患者,ICE可以作为一种过渡策略,桥接到其他巩固治疗手段,如全脑放射治疗(WBRT)或CAR-T细胞治疗。


7.png

钱文斌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 主任 兼生物治疗中心 主任

科技创新2030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学/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ell Discovery, eClinical Medicine, Clin Cancer Res, Leukemia (2), Haematologica, Blood Cancer Journal, Cancer Communication, J Hematol & Oncol (2),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 Therapy, Cell Mol Immunol和Lancet Hemat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CAR 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指导原则】、【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MDT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共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

【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肿瘤生物细胞治疗病例精解】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4年,副主编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原创探索项目和面上项目7项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近10项


参考文献
1.Louis Pérol, Adrien Grenier, Carole Soussain, et al; ICE polychemotherapy is an efficient salvage treatment in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an LOC network study. Blood Adv 2025; 9 (8): 1801–180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