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脱发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Decalvans,FD)是一种较为棘手的皮肤疾病,会对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近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吴文育教授团队报告了一则成功治疗脱发性毛囊炎的案例,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
病例介绍:
主诉:40多岁女性,因 “进行性脱发4年,伴瘙痒、疼痛”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近4年来,头发呈进行性脱落,同时伴有瘙痒和疼痛症状。在此期间,未发现明显诱发这些症状的因素,且症状逐渐加重,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困扰,遂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头顶部位可见毛囊周围丘疹、脓疱,同时伴有红斑肿胀(见图1)。
图1 头顶毛囊周围丘疹、脓疱和红斑肿胀
皮肤镜检查:在头皮有光泽的白色瘢痕区域,发现同一毛囊开口处长出6-20 根
图2 皮肤镜图像显示在有光泽的白色瘢痕区域有明显红斑、脓疱和多毛症
实验室检查:真菌直接镜检结果为阴性,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也为阴性。
诊断:综合上述检查结果,确诊为脱发性毛囊炎。治疗及转归:采用口服
脱发性毛囊炎概述:
脱发性毛囊炎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强烈的瘢痕性脱发疾病,可导致永久性脱发。该疾病主要影响中青年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在1.3:1至6.5:1之间。目前,脱发性毛囊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人体对细菌(最常见的是
在临床表现方面,脱发性毛囊炎主要症状为脱发区域逐渐扩大。在疾病早期,通过皮肤镜检查,可观察到毛囊性脓疱、毛囊周围红斑和鳞屑(星爆模式)、糜烂以及出血性结痂。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簇状毛发,以及瘢痕区域毛囊开口消失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头顶或头后部,很少影响胡须和面部区域。患者还会伴有疼痛、瘙痒或灼烧感等不适。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并破坏毛囊。
脱发性毛囊炎在诊断时,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如头皮分割性蜂窝织炎(DCS)、炎症性头癣和盘状红斑狼疮(DLE)。脱发性毛囊炎与头皮分割性蜂窝织炎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相互连接的窦道(这是头皮分割性蜂窝织炎的特征);通过皮肤镜和头皮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将其与头癣和盘状红斑狼疮区分开来,头癣在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可见菌丝,而盘状红斑狼疮则表现为血管和附属结构周围的黏液以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针对脱发性毛囊炎的治疗,初期一般采用局部和口服抗生素(如多西环素、
阿普米司特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
总结与展望
本次报告的脱发性毛囊炎病例,通过口服阿普米司特和多西环素治疗,取得了病情稳定的良好效果。这不仅为该患者带来了改善,也为脱发性毛囊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目前,脱发性毛囊炎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难治性病例和已形成广泛瘢痕的情况。同时,进一步明确脱发性毛囊炎的发病机制,也将有助于开发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例例生辉】系列栏目后续将呈递更多有价值的临床病例分享、大咖专业见解,诚邀读者品鉴!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