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重点在这里!|图文总结
2025-11-02

导读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及其进展形式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MASH),已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其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药物治疗不断取得进展,但生活方式干预仍是疾病管理的基石。本文总结了饮食调整、运动治疗及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等干预策略在MASLD管理中作用。


MASLD的发病机制


MASLD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代谢、免疫及环境等多个维度的因素,共同推动脂毒性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肝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简言之,主要影响的致病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遗传和表观遗传易感性;②肝脏脂质代谢功能障碍;③IR和全身代谢问题;④激素和内分泌影响;⑤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⑥免疫和炎症途径;⑦肠肝轴和微生物代谢产物;⑧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因素。


 图片1.png

图1 MASLD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


MASLD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作用


MASLD的发生是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与多种获得性损伤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饮食和生活方式是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体重增加通常由热量摄入增加、热量消耗减少导致的能量失衡引发。后者深受久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不足的影响。摄入高热量饮食(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单糖和果糖的饮食)会进一步促进肝脏脂肪堆积和代谢损伤。而体重减轻可改善 MASLD 患者的肝脏生化指标、组织学表现、血清胰岛素水平及生活质量。热量限制可持续改善肝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因此,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 MAFLD 的基石和主要方法,指南推荐的结构化体力活动和调整饮食结构对MASLD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表1)。


表1 不同指南对MASLD的饮食和减重指导

指南.png

AASLD: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EASL-EASD-EASO: 欧洲肝脏研究协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欧洲肥胖研究协会; KASL: 韩国肝病研究协会; APASL: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DA: 美国糖尿病协会


此外,为呈现全面的饮食管理视角,表2总结了营养素在MASLD管理中的潜在作用。尽管草药补充剂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在小规模、特定人群试验中已显示出对MASLD的改善效果,仍需开展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以确认其在更广泛MASLD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表2 MASLD现有营养数据汇总。微量营养素、矿物质、草药补充剂和其他成分在人类(H)和动物(A)研究中的作用

未命名.jpg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DL:高密度脂蛋白;IHTG:肝内甘油三酯;IR:胰岛素抵抗;LDL:低密度脂蛋白;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SAMC: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FA:饱和脂肪酸;TG:甘油三酯;T2DM:2型糖尿病;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参考文献

1. Sheikh MY, Younus MF, Shergill A,et al. Diet and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Int J Mol Sci. 2025 Oct 2;26(19):9625.

2. Eslam M, Fan JG, Yu ML, et al. The 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Hepatol Int. 2025 Apr;19(2):261-301.

3.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5,24(5):513-52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1.png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