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红毯秀」王秀丽教授团队成果亮眼:揭示痤疮治疗关键靶点与机制
2025-05-02

微信图片_20250502231013.jpg

编者按

近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光医学研究所王秀丽教授团队《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杂志发表研究,揭示5-氨基酮戊二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痤疮的关键机制——通过Akt/JunD介导激活核受体4A1(NR4A1)来调节脂质生成,为痤疮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潜在靶点


Key Message

1. ALA-PDT能显著抑制严重痤疮患者、痤疮样小鼠模型及体外培养的皮脂腺细胞的脂质合成与分泌。

2.ALA-PDT可上调皮脂腺细胞中NR4A1的表达,且NR4A1在ALA-PDT 抑制脂质积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3.ALA-PDT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激活JunD,进而促进NR4A1转录,最终实现对脂质生成的调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设计


痤疮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发病率约为20.5%。严重痤疮不仅影响患者外貌,还可能导致永久性瘢痕,对患者心理造成较大压力。ALA-PDT已成为治疗严重痤疮的有效手段,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皮脂腺功能异常在痤疮发病中占据关键地位,而NR4A1在脂肪酸代谢调节中意义重大,但其在痤疮和皮脂腺细胞中的作用此前未见报道。


本研究旨在探究ALA-PDT治疗痤疮的分子机制,重点研究NR4A1在其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对痤疮患者、痤疮样小鼠模型及人永生化皮脂腺细胞系XL-i-20进行实验,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技术,如RNA测序、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全面分析ALA-PDT对脂质生成、NR4A1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研究结果——ALA-PDT抑制痤疮脂质生成

研究人员首先对比了严重痤疮患者和健康人的面部皮脂水平,发现痤疮患者面部皮脂水平更高(图1a)。分析以往基因芯片结果(GSE6475)可知,痤疮患者炎症和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图1b)。为进一步研究,团队构建了痤疮样小鼠模型:在小鼠背部皮肤涂抹角鲨烯后,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C. acnes)(图1c)。结果显示,小鼠出现丘疹、脓疱,真皮层有炎症细胞浸润(图1d),与人类痤疮炎症表现相似。BODIPY染色表明,造模后小鼠皮肤脂质积累增加(图1e、f),脂肪酸合酶(FASN)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等脂质相关蛋白水平也升高(图1g)。


微信图片_20250502231020.png

图1 痤疮样小鼠模型的建立

a. 健康对照和痤疮患者面部皮脂分泌值直方图;b. 痤疮病变和非病变皮肤中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点图,展示脂质合成和炎症情况;c. SKH-1小鼠背部痤疮样建模示意图;d. SKH-1小鼠和对照小鼠痤疮样病变的H&E染色和皮肤镜图像;e. SKH-1小鼠和对照小鼠痤疮样病变的BODIPY脂质染色;f. BODIPY染色强度定量;g. SKH-1小鼠和对照小鼠痤疮样病变中SREBP-1和FASN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所有实验均重复三次,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 P<0.05) ,( P<0.01) 。


接着,研究人员评估了ALA-PDT治疗效果。经过两次ALA-PDT治疗两周后,患者痤疮皮损数量和全球痤疮分级系统(GAGS)评分显著降低(P<0.001),面部皮脂水平也明显下降(图2a)。对痤疮结节病变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发现,ALA-PDT与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肪酸合酶活性和脂质储存呈负相关(图2b)。此外,ALA-PDT治疗后,皮脂腺结构受损、腺体萎缩(图2c),FASN和SREBP-1表达下降。


在小鼠实验中,对造模小鼠左侧背部进行ALA-PDT治疗,24小时后,治疗部位红斑、肿胀,7天后炎症逐渐消退,皮损体积减小更为明显(图2e、f)。H&E染色显示,治疗后24小时真皮层有炎症细胞浸润,7天后逐渐减少(图2g)。BODIPY荧光表明,治疗后24小时和7天,皮脂生成减少(图2h),FASN和SREBP-1蛋白水平也下降(图2i)。在体外培养的XL-i-20皮脂腺细胞实验中,ALA-PDT处理后,细胞脂质含量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图2k、l),FASN和SREBP-1蛋白表达下调(图2m)。这些结果证实,ALA-PDT能抑制痤疮患者、痤疮样小鼠模型和体外皮脂腺细胞的脂质生成。


微信图片_20250502231027.png

图2 ALA-PDT抑制脂质生成

a. 痤疮患者治疗前和两次ALA-PDT治疗两周后面部皮脂分泌值直方图;b. 三位严重痤疮患者治疗前和ALA-PDT治疗24小时后痤疮病变的GSEA分析;c. 痤疮结节病变治疗前和ALA-PDT治疗24小时后FASN和SREBP-1的免疫组化染色;d. SKH-1小鼠双侧背部痤疮样建模示意图;e. SKH-1小鼠痤疮样病变在PDT前、PDT后24小时和7天的皮肤镜图像;f. SKH-1小鼠痤疮样模型在PDT前和PDT后1、3、5、7天的病变体积测量;g. SKH-1小鼠痤疮样病变在PDT前、PDT后24小时和7天的H&E染色;h. SKH-1小鼠痤疮样病变在PDT前、PDT后24小时和7天的BODIPY脂质染色;i. SKH-1小鼠痤疮样病变在PDT前、PDT后24小时和7天的SREBP-1和FASN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j. 未处理和ALA-PDT处理的XL-i-20皮脂腺细胞的GSEA分析;k. 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后XL-i-20皮脂腺细胞的BODIPY脂质染色;l. BODIPY染色强度定量;m. 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后XL-i-20皮脂腺细胞的SREBP-1和FASN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所有实验均重复三次,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 P<0.05) ,( P<0.01) ,( P<0.001) ,(P <0.0001) 。



研究结果——ALA-PDT上调皮脂腺细胞NR4A1表达


为探究ALA-PDT抑制脂质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对未处理和ALA-PDT处理的XL-i-20皮脂腺细胞进行RNA测序,发现302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NR4A1显著上调(图3a、b)。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LA-PDT处理后,XL-i-20皮脂腺细胞中NR4A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且呈剂量依赖性(图3c-e),同时细胞核中NR4A1定位增强(图3f)。


在体内实验中,免疫组化分析表明,ALA-PDT治疗后,人皮脂腺中痤疮结节的NR4A1表达增加(图3g、h);小鼠痤疮样病变中,NR4A1在mRNA和蛋白水平也显著上调(图3i、j)。这表明,ALA-PDT可在体内外上调皮脂腺细胞NR4A1表达。


微信图片_20250502231033.png

图3 ALA-PDT上调痤疮患者、痤疮样模型小鼠体内和体外皮脂腺细胞中NR4A1的表达

a. 基因表达火山图,红色表示ALA-PDT处理后上调基因,蓝色表示下调基因;b. 未处理和ALA-PDT处理24小时后XL-i-20皮脂腺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热图;c. 未处理和ALA-PDT处理24小时后XL-i-20皮脂腺细胞中NR4A1的相对mRNA水平,以GAPDH为对照;d、e. 未处理和ALA-PDT处理24小时后XL-i-20皮脂腺细胞中NR4A1的相对蛋白表达;f. 未处理和ALA-PDT处理24小时后XL-i-20皮脂腺细胞中NR4A1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亚细胞定位;g. 痤疮结节病变治疗前和ALA-PDT治疗24小时后NR4A1的免疫组化染色和定量;h. 未处理的痤疮小鼠模型和ALA-PDT处理24小时后NR4A1的相对mRNA水平,以β-actin为对照;i. 未处理和ALA-PDT处理24小时后痤疮小鼠模型中XL-i-20皮脂腺细胞NR4A1的相对蛋白表达。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 P<0.05) ,(P <0.01) ,( P<0.001) ,(P <0.0001) 。



研究结果——NR4A1在ALA-PDT调节脂质积累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构建了NR4A1基因敲低和过表达的XL-i-20皮脂腺细胞。qRT-PCR和免疫印迹验证了敲低和过表达效率(图4a-g)。BODIPY染色显示,敲低NR4A1后,未处理的XL-i-20皮脂腺细胞脂质积累增加;ALA-PDT处理后,阴性对照细胞脂质积累减少,但敲低细胞仍高于对照(图4c、d)。同时,敲低NR4A1使SREBP-1和FASN蛋白水平升高(图4e)。而过表达NR4A1的细胞BODIPY荧光降低,脂质积累减少,SREBP-1和FASN蛋白水平降低(图4h-j)。这些结果表明,NR4A1在ALA-PDT抑制皮脂腺细胞脂质积累和分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502231037.png

图4  ALA-PDT上调NR4A1表达并抑制脂质积累

a、b. NC或Sh-NR4A1慢病毒转染的XL-i-20皮脂腺细胞中NR4A1的RT-qPCR分析和免疫印迹分析;c. NC或Sh-NR4A1慢病毒转染的XL-i-20皮脂腺细胞在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后的BODIPY脂质染色;d. BODIPY染色强度定量;e. NC或Sh-NR4A1慢病毒转染的XL-i-20皮脂腺细胞在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后的SREBP-1和FASN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f、g. NC或OE-NR4A1慢病毒转染的XL-i-20皮脂腺细胞中NR4A1的RT-qPCR分析和免疫印迹分析;h. NC或OE-NR4A1慢病毒转染的XL-i-20皮脂腺细胞在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后的BODIPY脂质染色;i. BODIPY染色强度定量;j. NC或OE-NR4A1慢病毒转染的XL-i-20皮脂腺细胞在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后的SREBP-1和FASN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所有实验均重复三次,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 P<0.05) ,( P<0.01) ,( P<0.001) ,(P <0.0001) 。



研究结果——ALA-PDT通过调节Akt信号通路调控NR4A1表达和脂质积累


已有研究表明,Akt磷酸化与NR4A1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且ALA-PDT可抑制Akt磷酸化。研究人员发现,ALA-PDT处理后,XL-i-20皮脂腺细胞和小鼠痤疮样病变中磷酸化Akt蛋白水平降低,且随PDT剂量增加而更明显(图5a-d)。


为进一步探究三者关系,研究人员使用Akt抑制剂MK2206和激动剂SC79处理XL-i-20皮脂腺细胞。结果显示,MK2206单独处理降低了细胞脂质滴荧光,增加了NR4A1蛋白水平;ALA-PDT联合处理后,脂质积累进一步减少,NR4A1蛋白水平更高,SREBP-1等脂质调节蛋白水平更低(图5e-g)。而SC79预处理则减弱了ALA-PDT对脂质积累的抑制作用,逆转了NR4A1蛋白的上调,使FASN和SREBP-1水平升高(图5h-j)。这表明,ALA-PDT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上调NR4A1表达,抑制脂质积累。


微信图片_20250502231042.png

图5  ALA-PDT通过调节Akt信号通路在体内外调控NR4A1并抑制脂质积累

a、b. XL-i-20皮脂腺细胞中磷酸化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c、d. 痤疮样小鼠模型中磷酸化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e. 用500 nM MK2206或E培养基(不含胎牛血清)预孵育1小时后再进行ALA-PDT处理的XL-i-20皮脂腺细胞的BODIPY脂质染色;f. BODIPY染色强度定量;g. 用500 nM MK2206或E培养基(不含胎牛血清)预孵育1小时后,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的XL-i-20皮脂腺细胞的SREBP-1和FASN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h. 用10 µM SC79或E培养基(不含胎牛血清)预孵育1小时后再进行ALA-PDT处理的XL-i-20皮脂腺细胞的BODIPY脂质染色;i. BODIPY染色强度定量;j. 用10 µM SC79或E培养基(不含胎牛血清)预孵育1小时后,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的XL-i-20皮脂腺细胞的SREBP-1和FASN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 P<0.05) ,(P <0.01) ,(P <0.001) ,(P <0.0001) 。


研究结果——ALA-PDT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激活JunD促进NR4A1转录


研究人员整合多个数据库预测调控NR4A1的潜在转录因子,经分析筛选出11个基因,其中JunD与Akt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实验发现,ALA-PDT增加了JunD和磷酸化JunD(P-JunD)蛋白水平;MK2206处理使二者表达升高,SC79处理则抑制了ALA-PDT诱导的JunD和P-JunD上调(图6c、d)。ChIP-qPCR结果证实,JunD能直接结合NR4A1启动子(图6e)。这表明,ALA-PDT通过抑制Akt磷酸化,上调JunD蛋白表达,促进NR4A1转录。


微信图片_20250502231046.png

图6  ALA-PDT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激活JunD并促进皮脂腺细胞中NR4A1转录

a. 由多个数据库预测的NR4A1潜在转录因子的Venn图构建的UpSet图;b. ALA-PDT处理与未处理的XL-i-20皮脂腺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与NR4A1转录因子预测结果的Venn图;c. 用500 nM MK2206或E培养基(不含胎牛血清)预孵育1小时后,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的XL-i-20皮脂腺细胞中JunD和磷酸化JunD(Ser255)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d. 用10 µM SC79或E培养基(不含胎牛血清)预孵育1小时后,未处理或ALA-PDT处理24小时的XL-i-20皮脂腺细胞中JunD和磷酸化JunD(Ser255)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e. 用抗JunD抗体进行的XL-i-20皮脂腺细胞中JunD与NR4A1启动子结合的ChIP-PCR分析,IgG作为阴性对照;f. ALA-PDT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激活JunD并促进NR4A1转录,从而减少寻常痤疮中的脂质生成。数据以均值±标准误表示,(P<0.05) ,( P<0.01) 


研究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揭示了ALA-PDT治疗痤疮的新机制: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激活JunD,上调NR4A1表达,进而抑制脂质生成。这一发现为痤疮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NR4A1有望成为治疗痤疮的潜在靶点,为优化ALA-PDT临床应用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Wu Y, Liu X, Zhang L, Wang P, Zhang H, Yan J, Yan Y, Liu P, Zhao J, Zeng Q, Wang X.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Modulates Lipid Production by Akt/JunD-mediated NR4A1 Activ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J Invest Dermatol. 2025 Feb 6:S0022-202X(25)00090-9. doi: 10.1016/j.jid.2025.01.01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92245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