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 羟考酮联用阿米替林诱发 5-羟色胺综合征一例
2025-04-29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5-羟色胺综合征(SS)是药物导致 5-羟色胺过度激活所诱发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包括精神状态改变、神经肌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 这些症状可导致肌肉分解,引起肌酸激酶(CK)升高,严重时可造成横纹肌溶解和肾功能衰竭。


羟考酮是一种经 CYP2D6 代谢的阿片类药物,可促进 5-羟色胺释放。单用羟考酮诱发 5-羟色胺综合征的报道极少。既往个案报告指出,SSRIs(如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可抑制 CYP2D6,与羟考酮联用时可导致后者血药浓度升高,诱发 5-羟色胺综合征。然而,此前尚无羟考酮与三环类抗抑郁药联用导致 5-羟色胺综合征的报告。


以下描述一例羟考酮与阿米替林联用诱发的 5-羟色胺综合征个案:


患者情况


患者为日本男性,52 岁,无精神疾病史,4 年前气胸手术后因肋间神经痛接受阿米替林 25 mg/d 治疗,疼痛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停用阿米替林。


此后,患者被确诊为肺癌伴肋骨侵犯,无远端转移。住院放化疗期间,为缓解肺癌所致背痛,患者使用缓释羟考酮 40 mg/d及美洛加巴林 30 mg/d,配合每日一次或两次速释羟考酮 5 mg,但背痛未缓解。遂于住院第 26 天重新使用阿米替林 25 mg/d。


第 27 天,患者出现嗜睡和低热,阿米替林减量至 10 mg/d。第 28 天,患者体温升至 39.1℃,伴意识模糊。实验室检查回报肌酸激酶 3,207 U/L,肝肾功及电解质无显著异常。请会诊,发现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模糊、多汗、反射亢进及高热,无激越、肌阵挛、震颤、寒战、腹泻共济失调


根据 Sternbach 标准,诊断 5-羟色胺综合征。停用阿米替林,症状在停药后 24 小时内缓解,肌酸激酶水平数日后恢复正常。停用阿米替林后背痛未加重。放化疗有效缩小了肿瘤并改善了腰痛。1 个月后出院。


讨论


本例患者在单用羟考酮或阿米替林时均未出现 5-羟色胺综合征,在羟考酮和美洛加巴林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后则迅速发生。既往有关羟考酮诱发 5-羟色胺综合征的个案报告聚焦于 SSRIs 对 CYP2D6 的抑制作用 ,但阿米替林并不抑制 CYP2D6。我们由此认为还存在其他与 5-羟色胺综合征相关的药理学因素。


既往研究表明,羟考酮具有 κ 阿片受体激动效应,而 κ 阿片受体激活可降低 SERT 的功能可用性。此外,羟考酮与阿米替林均经由 CYP2D6 代谢 ,代谢途径存在竞争,两者的血药浓度可能升高。CYP2D6 的基因多态性也会显著影响两者的药代动力学。在羟考酮已导致 SERT 活性下降的情况下联用阿米替林,可进一步增加突触间隙的 5-羟色胺浓度,从而诱发 5-羟色胺综合征。上述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共同推动了 5-羟色胺综合征的发生。米那普仑与 CYP 同工酶无显著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更适合与羟考酮联用的抗抑郁药。


本个案提示,羟考酮与阿米替林联用或可增加 5-羟色胺综合征的风险。在癌痛的管理中,临床不仅需要警惕阿片类药物与抗抑郁药联用诱发 5-羟色胺综合征的风险,更应加强相关风险的教育,以预防 5-羟色胺综合征的发生。


文献索引:Asada R, Sugawara H, Inoue S, et al. Serotonin syndrome induc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oxycodone and amitriptyline: A case report.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025 Apr 23. doi: 10.1111/pcn.1382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26569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