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nkhite-Canada综合征,你了解多少?
2025-04-27 来源:医脉通

本文为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本文通过一个病例为大家介绍了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病例概述


患者男,75岁,在过去6个月内不明原因体重下降25kg。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指甲及头发脱落,手掌和足底出现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异常。胸部X射线和腹部超声成像未发现异常。食道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示肥厚性(草莓状)胃肠炎和十二指肠球炎,结肠镜检查示从盲肠到乙状结肠多发炎性和腺瘤性息肉样改变。PET-CT示整个胃肠道氟脱氧葡萄糖F18代谢活性增加,暂不考虑肿瘤样改变。胃镜病理示胃小凹样增生性息肉样改变,十二指肠固有层水肿,含黏液充填;肠息肉病理示非典型增生性炎性息肉。


最终诊断为: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什么是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1. 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又名多发性胃肠道息肉-色素沉着-脱发-指(趾)甲营养不良综合征,该疾病在1955年由美国内科专家Leonard Cronkhite和放射科医生Wilma Canada首次发现并命名。

 

该病自1955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相继报道600余例确诊患者,其中大部分病例来自日本,其易感性可能与种族、地域差异有关。国内病例以广东、华东及华北地区为主,但可能由于诊疗条件差异使其存在发表偏倚。本病无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目前仅有一例报道在一个家族谱系中发现3例患者。


该病主要影响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9岁。

 

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有报道认为本病可能与抗核抗体及IgG4表达异常、锌铜等微量元素缺乏、调节性T细胞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

 

2. 临床表现

 

腹泻、指(趾)甲萎缩、毛发脱落和色素沉着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他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体重减轻、腹痛、双下肢水肿、腹胀、味觉减退、恶心呕吐及瘙痒等。

 

多发性息肉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遍及整个消化道,以胃、结肠最为常见,其次是小肠、直肠,食管罕见。

 

息肉呈弥漫分布,多为无蒂或宽基息肉,大小不等,颗粒状、结节状或不规则,息肉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皱襞增厚。

 

息肉类似于胃增生性息肉或(结肠)幼年性息肉病,Cronkhite Canada综合征和幼年性息肉病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后者有蒂。

 

虽然CCS恶变率低,但具有潜在恶变的特点。

 

另外,由于胃肠道弥漫性病变,大量蛋白、电解质从肠道丢失,常出现低蛋白血症、低钾、低钙血症


腹痛常与腹泻同时发生,多位于脐周、上腹或全腹,为问歇性隐痛或钝痛,可能与肠蠕动亢进、肠痉挛或不全性梗阻有关。


CCS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是症状不典型时,常常由于外胚层变化就诊于皮肤科,加上对CCS的认识不够,可能是造成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

 

3. 组织学表现

 

CCS的典型组织学改变为,上皮组织完整,固有层水肿伴慢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腺体迂曲增生,有的呈囊状扩张,内充满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或浓缩的粘液。

 

4. 治疗

 

由于目前报道病例数太少,尚无统一规范的CCS治疗指南出台,目前国内多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包括对症和营养支持治疗、激素、抗生素、非甾体类消炎药、抑酸、内镜下手术药治疗等;国外也无相关指南共识,但一些文献认为,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激素是目前治疗CCS公认的药物。

 

对于胃肠道多发息肉,目前仍无直接证据表明内镜下手术治疗可改善CCS患者预后,但15%-40%患者最终发展为胃肠道恶性肿瘤,其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国内文献认为,积极针对胃肠道多发息肉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5. 预后

 

10%以上的CCS患者即使规范地采用了激素及内镜下治疗等积极措施,病情缓解后仍会出现复发,因此,规范的随访及内镜下监测同样必不可少。本病预后较差,报道显示5年生存率不足45%,死亡原因多为消化道出血、感染、营养不良及电解质紊乱等。


参考文献
1.Hoekstra E, van der Laan J, van der Voorn M. Seventy-five-year-old man with unexplained weight loss and alopecia.Gut 2020;69:900. doi:10.1136/gutjnl-2019-319013.
2.花秀梅,柏建安,魏亚玲等人,胃肠道息肉为特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I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年3月第34卷第3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