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儿童胰腺炎 | 深度综述
2025-04-11 来源:医脉通
关键词: 儿童胰腺炎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曾几何时,人们认为儿童胰腺炎相当少见,但在近20年内,越来越多的儿童被诊断出急性胰腺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与成人胰腺炎相比,儿童胰腺炎危险因素的范围更广,且各因素的影响力与成人胰腺炎有着显著差别。但无论成人还是儿童胰腺炎,胰腺炎带来的负担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是相似的。

 

了解是诊治的基石,在此,我们将梳理儿童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断。


儿童胰腺炎的危险因素


超过五分之一的儿童胰腺炎患者身上存在胰腺炎的多种危险因素,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比起病因,把危险因素视为推动胰腺炎发展的因素之一更恰当。 


➤遗传因素 


在儿童AP中,遗传因素只存在于不到10%的病例,但超过50%的儿童ARP,以及约75%的儿童CP均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许多研究均报告了与儿童CP相关的遗传变异,而以成人为对象的研究则普遍发现环境因素的影响力更大,尤其是酒精的摄入与吸烟。 


➤胰腺异常 


5-20%的儿童AP患者存在能促发胰腺炎的胰腺异常。最常见的异常为胰腺分裂症(PD,一种胰腺发育过程中主、副胰管未融合的先天性发育不全,大部分胰液通过相对较细的副乳头引流,引起部分及功能性梗阻,导致胰性腹痛和胰腺炎发作)。 


多项报告表明儿童ARP、CP患者合并胰腺分裂症的几率比普通人群更高,但许多合并胰腺分裂症的儿童ARP、CP患者还存在胰腺炎其他额外的危险因素。 与胰腺炎相关的其他胰腺异常还包括胰胆合流异常、胆总管囊肿、环状胰腺。 小肠重复畸形也被认为是促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以上提到的所有结构异常促发胰腺炎的机制可能都是出口梗阻导致导管内高压。 


➤胆结石和微石症 


➤药物 


常见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包括抗癫痫药(尤其是丙戊酸)、抗癌药物L-天冬酰胺酶、免疫调节剂(如巯嘌呤类药物、美沙拉嗪和糖皮质激素)。 


➤其他额外危险因素 


在儿童胰腺炎患者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创伤、代谢紊乱、感染、全身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儿童的常见创伤事件有机动车事故(如撞到自行车车把)、与运动有关的伤害和虐待。 


儿童可能存在的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高甘油三酯血症、高钙血症(可见于非恶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或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儿童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大多数青少年和成年人在AP发作期间表现出特征性的严重上腹痛,可放射至背部,但低龄儿童、婴幼儿的AP可无特征性,仅表现为非局部的腹部不适。尤其是婴儿,婴儿的正常生理胰淀粉酶水平更低,因此,血清脂肪酶是诊断胰腺炎更可靠的指标。 在一项研究中,与血清脂肪酶相比,依靠血清淀粉酶诊断胰腺炎造成了三分之一的婴儿胰腺炎病例被漏诊。 


1.AP 


根据北美小儿胃肠病、肝脏病和营养学会(NASPGHAN),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AP:AP不造成任何器官衰竭,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第一周内缓解; 

中度AP:存在一过性(48小时内)器官衰竭或出现局部并发症或合并症恶化; 

重度AP:持续性(超过48小时)器官功能障碍。 


全身炎症综合征的存在能使持续性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升高。 


2.ARP和CP 


患有ARP的儿童通常在发作之间处于正常健康状态。

但患有CP的儿童则遭受着从轻度到重度,偶发性到持续性的疼痛。随着胰腺进一步受损,患有CP的儿童会发展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EPI)和糖尿病。 


➤诊断 


儿童胰腺炎是一种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临床诊断。 经腹超声仍然是儿童腹部检查的首选,因为其便捷、费用低,CT在诊断胰腺炎上不是必须,但其对于评估胰腺坏死、积液有价值。 内镜超声检查(EUS)目前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但它可快速诊断出儿童胆源性胰腺炎,且易转换为ERCP。


预后和自然病程


大多数患有AP的儿童的病情仅为轻度,尽管一部分患儿可能会因为一过性多器官功能障碍转入ICU,但AP的致死率低于5%。 若不及时识别并处理危险因素,比如,胆结石、药物、高甘油三酸酯血症、高钙血症等,15-35%的AP患儿会经历复发。 


一项单中心研究显示,儿童从AP过渡到ARP平均只发生于5个月内,AP是否能过渡到ARP与第一次AP发作时体重百分比,男性性别和胰腺坏死情况有关。 


大约20-40%的儿童ARP将在AP发作后的2-5年内迅速发展为CP。


参考文献
1.Aliye Uc,Sohail Z. Husain.Pancreatitis in Children. Gastroenterology(2019),doi: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8.12.04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