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笔记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原则(下)
2025-03-20 来源:医脉通乳腺肿瘤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术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放疗)


是指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通过放射治疗提高局部控制率,为浸润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对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生存无显著改善。术后放疗建议在术后8周内开始,DCIS可延迟至12周。放疗可与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同期进行,以优化治疗效果。


上期传送门:医师笔记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原则(上)


原则(按照《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 2020 版)》1推荐)


1. 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瘤床(TB)补量:保乳术后全乳放疗适用于N0和无高危因素的N0患者,对于高危患者需行TB补量以降低局部复发率,但需权衡乳房纤维化风险。


2. 保乳术后全乳+淋巴引流区放疗:保乳术后是否进行区域淋巴结照射(RNI),主要取决于淋巴结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pN1/N2)或高危因素患者需行RNI,pN0则存在一定争议。


3. 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术后放疗:无论新辅助化疗反应如何均需全乳+TB补量放疗,淋巴结阳性或初始Ⅲ期患者需联合RNI,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可个体化豁免RNI。


学习笔记


1. TB补量1


TB指的是肿块切除术后的术腔,随着术后血肿、血清肿的吸收,肉芽组织形成、机化以及纤维化,最终局部形成区别于正常乳腺组织的术后复合物。


保乳术后绝大部分局部复发出现在TB附近。TB补量虽不能改善生存,但可降低保乳术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后续乳房切除率;同时,乳房重度纤维化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对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建议TB补量:


①浸润性乳腺癌:年龄≤50岁,任意级别,或51岁至70岁,高级别,或切缘阳性。

②DCIS:年龄≤50岁,或高级别,或切缘边距<2mm,或阳性切缘。


对符合以下标准的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可考虑不行TB补量:


①浸润性乳腺癌:年龄>70岁,激素受体阳性,低中级别并有足够的阴性切缘(边距≥2mm);②DCIS:年龄>50岁,经筛查发现,肿瘤大小≤2.5cm,低中级别,并有足够的阴性切缘(边距≥3mm)。


对于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医师可以根据患者情况权衡利弊(肿瘤控制和美容效果),做出个体化决策。


2. 乳房纤维化2


放疗导致的乳房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放疗副作用,表现为乳房组织变硬、弹性降低,可能伴随疼痛或不适。发生原因是高能射线对乳房组织造成损伤,导致组织纤维化。这种纤维化是放射线治疗的一种预期反应,其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和放疗技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预防是放射性皮肤纤维化防治的关键。


预防措施:


1)使用适当的放疗剂量和分割,以及采用先进的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IMRT),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放疗期间不能穿胸罩、洗澡、搔抓放疗部位皮肤;穿衣以宽松、纯棉衣服为主;放疗期间可以应用放射性皮肤保护剂,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也需要注意保护放疗部位皮肤;不能用过热水洗澡,建议皮肤完全好后再洗澡。


3. pN分期标准1


微信图片_20250320094126.png

4. 豁免RNI1


临床实践中也可以选取一些低危患者予以谨慎地个体化免除RNI,如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新辅助化疗后均达pCR,年龄>40岁,不合并相关病理危险因素(如组织学3级、脉管癌栓、激素受体阴性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 2020 版)[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1,30 (04):321.
2.莫韦, 曹建平, 余道江, 张舒羽. 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 46(8): 506-512. DOI: 10.3760/cma.j.cn121381-202111008-0020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