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之一,眼睛承载着80%的外界信息接收功能,并具有复杂精妙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而随着抗肿瘤治疗的发展,临床发现部分肿瘤患者会出现眼部相关症状,例如葡萄膜炎就被怀疑与抗肿瘤药物相关。在近期举办的“乳腺肿瘤公开课”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英教授系统解析了眼睛的精密构造、功能原理及常见疾病,并探讨抗肿瘤药物对眼部健康的影响,医脉通特别整理核心内容,以期为广大医患朋友提供参考。
一、眼睛的解剖:精密的三层球壁与功能分工
眼球外观近球形,直径约24mm,眼球壁由外至内分为三层结构——外层(角膜与巩膜)、中层(葡萄膜)和内层(视网膜)。
➢ 角膜:颜色透明,正面近圆形,侧面为拱形,能够维持眼球形状,仅0.5毫米厚,其无血管特性保证了透明性,但三叉神经末梢密集,轻微损伤即可引发剧痛。
➢ 巩膜:眼球瓷白色致密胶原组织,厚度0.3-0.8mm,附着的重要组织包括球结膜、眼外肌和视神经。部分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脑病以及放射性视神经病变。
➢ 葡萄膜:包含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的瞳孔调节功能类似“窗帘”,控制入眼光量;睫状体分泌房水并调节晶状体屈光度;脉络膜则富含血管、血窦,能够营养视网膜,并且富含色素,能够发挥暗房作用。
➢ 视网膜:位于眼球壁最内层,感光核心区,含视锥细胞(明视觉)与视杆细胞(暗视觉)。黄斑区是
二、从光电转换到视觉形成:视网膜的“黑科技”
视网膜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在200-300μm厚度内完成三级神经元传递(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视神经传递至大脑枕叶。林英教授强调,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若保留脉络膜血供,仍可能残存光感,为治疗争取时间。现代诊断技术如
三、眼内结构的协同作用:从房水循环到视觉支撑
眼球内部也分为三大核心结构——房水、晶状体与玻璃体,共同维持视觉清晰与眼球形态。
➢ 房水:由睫状突分泌的房水,从前房经小梁网排出,形成动态平衡,具有维持
➢ 晶状体:水样透明凸透镜,能够聚焦光线,参与调节、变焦。其性状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弹性下降可致老花眼,透明度下降可致
➢ 玻璃体:呈透明凝胶样,99%为水分,1%
四、眼表疾病:现代生活与药物副作用的双重挑战
眼表疾病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高发问题。如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等。
➢ 干眼症:泪膜稳定性下降导致,表现为灼烧感、频繁眨眼。可联合人工泪液(无防腐剂)点眼与睑板腺按摩治疗。
➢ 结膜炎:感染性或
➢ 角膜炎:角膜炎是角膜盲的首位原因,可分为感染性角膜炎和非感染性角膜炎,细菌、真菌或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均可引发。
五、肿瘤治疗中的眼部健康管理
抗肿瘤药物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可能引发葡萄膜炎、角膜损伤等副作用。林英教授指出,所有拟接受抗肿瘤治疗(尤其是靶向及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在治疗前接受基线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角膜完整性及眼底评估。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重点关注视网膜病变及视神经功能。通过早期筛查,可识别高危人群并制定个体化防护方案。
小结
眼睛的健康关乎生命质量,其精密构造既令人惊叹,也提醒我们需科学护眼。未来随着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发展与抗肿瘤治疗的进步,希望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灵之窗”能够永葆清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