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就诊
2023年08月盛夏时节,58岁的周女士身体状态很差,是被家人用轮椅推着到闫敏主任的门诊,当时患者表情痛苦,自诉厌食、恶心伴右上腹部疼痛,且乏力明显。经详细问诊,患者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T2N1M0,IIB期,HER2-enrich类型,已经行左乳癌术后、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但未放疗,也没按要求定期复查。因症状越来越重才去当地医院做了肝脏MRI检查,提示弥漫性转移,马上到肿瘤医院找到闫敏主任就诊。
患者既往诊疗情况回顾
病史资料
患者初诊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pT2N1M0,ⅡB期,HER2-enrich型。
早期阶段(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靶向治疗)
手术:因“左乳癌”于2021年4月22日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Ⅲ级,基底及乳头未见肿瘤成分,腋窝淋巴结癌转移(2/16),淋巴结包膜外脉管内可见癌栓,后组未见肿大淋巴结。免疫组化:ER(0),PR(0),AR(90%),HER2(3+),Ki-67(20%),分期为pT2N1M0,ⅡB期。
辅助治疗: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行“AC-TH”方案辅助化疗8周期,前四周期具体为:“
转移阶段:因腹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肝脏MRI检查,提示弥漫性转移,就诊于我院,2023年8月18日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活检病理提示回示,(肝肿物)癌浸润/转移,免疫标记提示乳腺来源。免疫组化:ER(<1%),PR(<1%),HER2(3+),Ki-67(+70%)(见下图)。
复发转移后一线治疗
入院后经全面评估病情,患者为左乳癌术后肝、肺、骨、淋巴结转移、胸壁复发,肝穿刺活检提示为HER2-enrich类型。患者肝脏转移负荷较重,已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2级(谷丙转氨酶136U/L,谷草转氨酶182U/L,r-谷氨酰基转移酶605U/L),且出现腹痛、腹胀、乏力、厌食等症状。这时需要慎重评价并综合考虑快速缩小肿瘤与患者对不良反应的承受力,经过多学科会诊(MDT),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为患者制定了白蛋白
2024年4月复查时诉手脚麻木加重,考虑为nab-P的不良反应,此时肿瘤负荷已非常轻,于2024年4月23日开始停用化疗,只用“伊尼妥单抗+吡咯替尼”双靶向方案维持治疗至2024年10月因复查发现新发脑转移更换治疗方案。
该方案总体疗效评价为PR,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3.5月。治疗期间转氨酶及
复发转移后二线治疗
2024年10月4日因头晕不适行头部MRI检查发现颅内多发小结节(最大长径5mm),转移可能,提示新发脑转移,颅外病灶无疾病进展,经MDT讨论,颅内为多发小病灶,头晕不适与脑转移关系不大,不急需放疗,建议以有中枢活性的药物治疗优先,根据药物对颅内治疗的疗效评价选择放疗的方式和时机。二线药物治疗优选
病例总结
专家点评
HR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快。该患者在术后2年4个月,曲妥珠单抗单靶向辅助停药仅10月,就出现了弥漫性多发转移,体现了这一特征。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是慢性病,治疗目标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术后按要求定期复查,出现转移时早发现,早治疗,就不会直接出现失去治疗机会、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尤其是进展较快的亚型,如HER2阳性和三阴性的患者)重视术后常规复查。
HER2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后,一线标准治疗为紫杉类化疗+曲妥珠单抗+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二线标准治疗为德曲妥珠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或吡咯替尼联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