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透视 | 为什么ICL植入后出现反复葡萄膜炎和眼压升高?
2025-02-08 来源:李鹏伟

ICL植入2年后出现葡萄膜炎和高眼压


一名41岁的妇女因“双眼疼痛、发红两周”来眼科就诊。


患者曾于2011年因近视行双眼ICL植入。可是从2013年开始,患者出现了双眼葡萄膜炎,右眼更严重。当时完整的实验室检查为阴性,医生初步诊断为特发性前葡萄膜炎,考虑由ICL植入引起,因此使用局部激素和睫状体麻痹剂点眼治疗。由于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患者不得已手术处理:重新定位右眼ICL,置换左眼ICL。此后,虽然葡萄膜炎缓解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再次复发,左眼更严重,同时还出现了双侧眼压升高。这些年来,患者一直联合使用局部、静脉和口服激素,以及降眼压药物治疗。


本院专科检查显示:患者裸眼视力为右眼0.5,左眼1.0。眼压为右眼26 mmHg,左眼22 mmHg。裂隙灯检查可见双眼瞳孔不规则,对光反应差。前段检查显示右眼瞳孔中心移位,激光周围虹膜切开术孔开放,双眼ICL在位,左眼可见炎症细胞(图1)。视网膜检查显示双眼豹纹状眼底,右眼周边视网膜变性,左眼激光封闭视网膜颞侧裂孔。房角镜检查显示双眼仅有少数孤立的周围前粘连,但房角仍然开放。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完整的视网膜血管系统,没有视网膜或玻璃体病变。


1.png

图1  上图右眼:左侧,裂隙灯照片显示瞳孔异位,颞侧虹膜角膜粘附;中间,宽视野眼底照片显示豹纹状眼底改变;右侧,14分钟时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血管无渗漏。下图左眼:左侧,裂隙灯照片显示ICL和晶状体有色素沉着;中间,宽视野眼底照片显示视网膜颞侧激光瘢痕;右侧,14:45分钟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血管无渗漏,激光疤痕晚期存在渗漏。


眼底检查和眼底造影均排除了后葡萄膜炎,因此医生初步同意患者之前的诊断:特发性前葡萄膜炎,考虑由ICL植入引起。可是为何ICL会导致眼压升高呢?


ICL并发眼压升高的原因分析



ICL植入术后并发眼压升高诱因较多,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反应、黏弹剂残留、瞳孔阻滞、虹膜色素沉积等。


早期眼压升高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反应和黏弹剂残留。糖皮质激素反应是术后眼压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64%,主要发生于术后1-4周。由糖皮质激素反应引起的高眼压一般无需处理。黏弹剂残留引起的眼压升高可观察24小时,若患者眼压持续升高且超过35 mmHg或眼痛、头痛等症状持续无缓解,则可考虑二次手术清除黏弹剂。可本例患者是在术后至少2年才出现症状,因此排除了激素与粘弹剂影响。


ICL术后晚期引起眼压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色素播散综合征,可由虹膜切开术或ICL本身对虹膜的机械刺激引起。而ICL遮挡挡虹膜周切口、拱高过高直接堵塞瞳孔区等也可引起瞳孔阻滞,从而导致眼压升高。此外,ICL植入术后也可发生恶性青光眼,其原因可能是ICL过小,引起睫状体充血和悬韧带损伤,导致房水向前流动相对不畅,迫使房水向后分流进入玻璃体腔,形成恶性循环[1]。


本例患者的葡萄膜炎和眼压升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


经过讨论,有医生推测,可能患者在ICL治疗前中央拱高异常,未及时发现。众所周知,中央拱高定义为ICL后表面与晶状体前表面之间的距离。理想的中央拱高测量值在250至750微米之间。低于250微米时会阻碍营养物质和气体输送到晶状体,增加晶状体前囊下混浊发生的风险。而超过750微米时,可诱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虹膜睫状体擦伤[2]。



UBM检查发现病变


正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有医生提议完善UBM检查,以确定ICL在后房的位置以及是否引起睫状体变化。UBM检查显示,患者双眼均存在睫状体囊肿。右眼颞上方睫状体囊肿,ICL偏心,多发性粘连,人工晶体被向下推动。左眼鼻下睫状体囊肿尤为突出,将ICL襻往颞侧移位到睫状体中,导致虹膜擦伤(图2)。


2.png

图2  左眼UBM显示8点钟一处睫状体囊肿(黄色箭头,上方图像),测量1 mm×0.60 mm,顶压ICL,ICL襻往颞侧2点钟移位到睫状体中(蓝色箭头,下方图像)。


原发性睫状体囊肿多位于颞下方及睫状沟,多为单眼、生长缓慢, 一般很少引起临床症状。睫状体囊肿常规眼科检查不易发现,随着UBM在眼科的应用,其发现率大大增加。临床有研究认为,睫状体囊肿致眼压升高的原因大概可分为三方面: (1) 囊肿刺激睫状体细胞分泌房水量增加;(2) 囊肿分泌黏液等物质沉积于小梁网,阻碍房水流出;(3)随着囊肿的不断增大,周边虹膜向前推移,房角变窄或关闭[3]。Gharaibeh等[4]报道过1例27岁患者接受ICL植入术后出现虹膜睫状体囊肿的病例,认为囊肿起源于角膜或结膜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在手术期间恰巧植入虹膜,或在术后通过手术伤口迁移到虹膜上。如果囊肿小且无症状,仅需密切随访,但持续的囊肿生长可能导致潜在的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如ICL偏位、瞳孔阻塞或继发性青光眼。而本例患者究竟是原发睫状体囊肿,还是两次ICL植入导致的?由于缺乏UBM检查,目前已经无从知晓。


最终医生诊断患者为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UGH);睫状体囊肿。诊断明确后,考虑到患者目前良好的视力,医生决定不继续取出ICL,建议长期局部降眼压药物和激素点眼。在此维持方案下,患者已经一年没有复发[5]。


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UGH)


UGH综合征之前主要见于白内障术后,也可以由任何眼内植入引起。UGH综合征产生于人工晶体襻和虹膜睫状体复合体之间的持续摩擦。这种摩擦导致了各种临床表现,包括色素播散、前房积血、慢性葡萄膜炎、眼压升高、虹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和复发性玻璃体出血。


UGH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突发性视力下降,前房炎症反应,眼压升高,反复发作的前房积血,同时伴有人工晶体光学部色素沉积、虹膜脱色素,也可见玻璃体积血而无前房积血。房角镜检查可见虹膜局部前粘,色素沉着明显。本例患者是由ICL植入引起虹膜睫状体反复擦伤,其体征及症状均符合诊断。


 UGH主要需要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迟发性感染性眼内炎相鉴别。


 UGH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轻者可局部皮质类固醇抗感染和抗青光眼药物降眼压,但易反复;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虹膜激光打孔或周边切除解决。对于难治性的 UGH 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即人工晶体取出或置换术,以彻底解除与虹膜睫状体组织间的直接摩擦[6]。


总之,临床在ICL手术之前,对患者的眼睛进行彻底的解剖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本病例如术前检测到睫状体囊肿,对于手术成功以及避免医患矛盾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浩,邓应平. ICL手术相关并发症[J].国际眼科纵览,2022,46(02):97-103.
2.薛艳珍,周奇志.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UBM与前节OCT测量拱高一致性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37(4):287-291.
3.朱冉,程蕾,王丹梅.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与眼压相关性研究[J].临床眼科志,2014,22(06):540-542.
6.季樱红,荣先芳,卢奕. 左眼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1例[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1,S1:23-27.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