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植入2年后出现葡萄膜炎和高
一名41岁的妇女因“双眼疼痛、发红两周”来眼科就诊。
患者曾于2011年因近视行双眼ICL植入。可是从2013年开始,患者出现了双眼葡萄膜炎,右眼更严重。当时完整的实验室检查为阴性,医生初步诊断为特发性前葡萄膜炎,考虑由ICL植入引起,因此使用局部激素和睫状体麻痹剂点眼治疗。由于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患者不得已手术处理:重新定位右眼ICL,置换左眼ICL。此后,虽然葡萄膜炎缓解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再次复发,左眼更严重,同时还出现了双侧眼压升高。这些年来,患者一直联合使用局部、静脉和口服激素,以及降眼压药物治疗。
本院专科检查显示:患者裸眼
图1 上图右眼:左侧,裂隙灯照片显示瞳孔异位,颞侧虹膜角膜粘附;中间,宽视野眼底照片显示豹纹状眼底改变;右侧,14分钟时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血管无渗漏。下图左眼:左侧,裂隙灯照片显示ICL和晶状体有色素沉着;中间,宽视野眼底照片显示视网膜颞侧激光瘢痕;右侧,14:45分钟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血管无渗漏,激光疤痕晚期存在渗漏。
ICL并发眼压升高的原因分析
ICL植入术后并发眼压升高诱因较多,主要包括
早期眼压升高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反应和黏弹剂残留。糖皮质激素反应是术后眼压升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64%,主要发生于术后1-4周。由糖皮质激素反应引起的高眼压一般无需处理。黏弹剂残留引起的眼压升高可观察24小时,若患者眼压持续升高且超过35 mmHg或眼痛、
ICL术后晚期引起眼压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色素播散综合征,可由虹膜切开术或ICL本身对虹膜的机械刺激引起。而ICL遮挡挡虹膜周切口、拱高过高直接堵塞瞳孔区等也可引起瞳孔阻滞,从而导致眼压升高。此外,ICL植入术后也可发生恶性青光眼,其原因可能是ICL过小,引起睫状体充血和悬韧带损伤,导致房水向前流动相对不畅,迫使房水向后分流进入玻璃体腔,形成恶性循环[1]。
本例患者的葡萄膜炎和眼压升高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
经过讨论,有医生推测,可能患者在ICL治疗前中央拱高异常,未及时发现。众所周知,中央拱高定义为ICL后表面与晶状体前表面之间的距离。理想的中央拱高测量值在250至750微米之间。低于250微米时会阻碍营养物质和气体输送到晶状体,增加晶状体前囊下混浊发生的风险。而超过750微米时,可诱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虹膜睫状体擦伤[2]。
UBM检查发现病变
正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有医生提议完善UBM检查,以确定ICL在后房的位置以及是否引起睫状体变化。UBM检查显示,患者双眼均存在睫状体囊肿。右眼颞上方睫状体囊肿,ICL偏心,多发性粘连,人工晶体被向下推动。左眼鼻下睫状体囊肿尤为突出,将ICL襻往颞侧移位到睫状体中,导致虹膜擦伤(图2)。
图2 左眼UBM显示8点钟一处睫状体囊肿(黄色箭头,上方图像),测量1 mm×0.60 mm,顶压ICL,ICL襻往颞侧2点钟移位到睫状体中(蓝色箭头,下方图像)。
原发性睫状体囊肿多位于颞下方及睫状沟,多为单眼、生长缓慢, 一般很少引起临床症状。睫状体囊肿常规
最终医生诊断患者为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UGH);睫状体囊肿。诊断明确后,考虑到患者目前良好的视力,医生决定不继续取出ICL,建议长期局部降眼压药物和激素点眼。在此维持方案下,患者已经一年没有复发[5]。
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UGH)
UGH综合征之前主要见于
UGH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突发性视力下降,前房炎症反应,眼压升高,反复发作的前房积血,同时伴有人工晶体光学部色素沉积、虹膜脱色素,也可见玻璃体积血而无前房积血。房角镜检查可见虹膜局部前粘,色素沉着明显。本例患者是由ICL植入引起虹膜睫状体反复擦伤,其体征及症状均符合诊断。
UGH主要需要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迟发性感染性眼内炎相鉴别。
UGH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轻者可局部皮质类固醇抗感染和抗青光眼药物降眼压,但易反复;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虹膜激光打孔或周边切除解决。对于难治性的 UGH 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即人工晶体取出或置换术,以彻底解除与虹膜睫状体组织间的直接摩擦[6]。
总之,临床在ICL手术之前,对患者的眼睛进行彻底的解剖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本病例如术前检测到睫状体囊肿,对于手术成功以及避免医患矛盾尤为重要。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