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言 | 逄宇教授团队开发并验证舌拭子检测有望革新肺结核诊断
2025-01-12

医脉通导读

医脉通呼吸频道倾力打造“肺腑之言”栏目,精选并整理国际呼吸病学领域顶尖期刊中的中国专家研究成果及深刻见解,展现中国科研实力,并为临床医生和学者提供便捷的学术资讯,便于在忙碌工作中快速吸收最新科研动态,促进知识更新,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结核病(TB)至今仍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传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结核病病例约1060万例,死亡人数高达130万。然而,其中仅有750万例得到了确诊,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活动性结核病病例未能及时发现,从而持续传播着病菌。为了实现WHO提出的2035年消除结核病的目标,提高结核病的早期诊断能力,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地区,显得尤为迫切。




1736694817809225.jpg


近期,逄宇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为结核病的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舌拭子检测。


1736694840883457.jpg


舌拭子检测的背景


传统的结核病诊断主要依赖于痰液样本,但痰液样本的获取存在诸多挑战。约25%的成年肺部疾病患者无法提供足够的痰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学评估。即便能够收集到痰液,显微镜检查的敏感性往往不足,而培养检测虽然是诊断的金标准,却耗时较长。分子检测虽然能提供更快速、准确的结果,但同样依赖于痰液样本的收集,这不仅增加了气溶胶传播的风险,还对医护人员的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在无法咳痰的人群中,如儿童、HIV共感染者等,痰液样本的获取更是困难重重,常常需要借助胃液吸引或诱导痰液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还难以在资源有限的地区推广。


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更易获取、更安全有效的样本类型成为研究的热点。舌拭子作为一种新兴的样本类型,因其采集过程简单、无创且不产生气溶胶等优点,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舌拭子能够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的DNA,且与痰液样本相比,在诊断准确性上也展现出一定的潜力。既往已有部分研究对其进行了探索,但既往研究多因样本量小、研究设计单一等问题,限制了其结论的普适性。


舌拭子检测的突破


逄宇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旨在评估舌拭子样本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准确性。这项研究跨越了中国七个指定的结核病医院,共纳入了729名参与者。研究中,舌拭子样本采用Hugobiotech公司开发的TB-EASY定量PCR(qPCR)检测,而痰液样本则通过Xpert MTB/RIF(Xpert)、涂片和培养检测进行分析。诊断性能与综合微生物学参考标准(MRS)进行了比较。


1736694889660431.jpg


结果显示,TB-EASY检测在诊断准确性上表现出色,与痰液Xpert检测相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89.6%和96.2%;与MRS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4%和98.0%。值得注意的是,检测的敏感性会随着细菌负荷量的变化而变化,细菌负荷量高的患者中敏感性可达100%,而细菌负荷量非常低的情况下敏感性则为70.4%。这表明,TB-EASY检测在不同流行病学背景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舌拭子检测的优势与意义


逄宇教授团队的研究为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舌拭子作为一种非痰液样本采集方式,展现出众多优势,有望成为痰液检测的有力补充,尤其是在痰液样本难以获取或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的情况下:

➢安全性高:采集过程不产生气溶胶,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便捷性:适用于无法产痰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受损者。

➢诊断准确性:在细菌负荷量高的患者中表现出卓越的敏感性。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由于研究对象是根据临床怀疑活动性结核病而招募的,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细菌负荷较高,因此,将舌拭子检测作为高结核病负担地区结核病筛查工具时,其敏感性可能会被高估。


随着样本采集和分子处理程序的进一步标准化,这一方法将为扩大结核病病例发现提供有力支持。然而,要实现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还需在社区环境和高风险人群中开展更多研究,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基于舌拭子的qPCR方法可作为肺结核诊断的有效替代工具。随着采样及分子处理流程的进一步标准化,该方法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结核病例发现的覆盖面,特别是在资源有限地区。未来的研究重点包括成本效益分析以及针对无痰患者的多中心研究。


期待这一新型检测方法能够在未来的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2035年消除结核病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