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B细胞淋巴瘤是一类生长缓慢的淋巴系统肿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边缘区淋巴瘤(MZL)以及低度恶性的
2024年12月7日至10日于美国圣迭戈举行了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大会公布了一系列关于BTKi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最新研究数据,均呈现出积极的治疗效果。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俞文娟教授分享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最新治疗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医脉通:FL是最常见的惰性
俞文娟教授:目前,BTKi在FL领域中的应用探索已经历了很长时间。生长调节指数(GMI)是当前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患者在最近的一次前线治疗中的无进展时间的比值。一项研究通过GMI对ROSEWOOD研究进行了患者内比较分析4,旨在比较
医脉通:BTKi等靶向药物的问世改变了CLL/SLL和WM的治疗模式,越来越多的创新方案相继出现,为这两种惰性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选择。请您谈谈今年ASH中,有哪些BTKi治疗这两种惰性淋巴瘤的最新进展?
俞文娟教授:BTKi的问世改善了CLL/SLL的预后,是CLL/SLL患者重要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者不断探索BTKi联合方案。一项Ⅰ/Ⅰb期研究,纳入了112例初治CLL/SLL,旨在评估新一代BCL-2抑制剂Sonrotoclax联合泽布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疗效数据显示,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100%,160mg和320mg剂量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1%和42%。在达到48周治疗的320mg剂量组患者中,最佳10-4阈值下的微小残留病灶阴性率为90%。中位随访18.3个月时,160mg剂量组仅1例患者发生疾病进展,而320mg剂量组未发生疾病进展。安全性数据显示,仅有1例患者因不良事件停止治疗5。
对于新诊断WM,一项Ⅱ期研究纳入了27例患者,旨在评估泽布替尼、
医脉通:除了以上几种类型的惰性淋巴瘤以外,低度恶性的MCL也属于这一范畴。您们团队开展了一项BTKi联合方案治疗MCL的临床研究,并入选了本届ASH的poster部分。请您解读一下这项研究的背景及主要结果?
俞文娟教授:老年MCL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对化疗的耐受性低,因此许多研究者不断探索“无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新诊断MCL患者。我们团队开展了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单臂的Ⅱ期研究7,纳入老年(≥65岁)新诊断MCL患者,并排除了母细胞样和多形性MCL患者,旨在评估ZO方案治疗老年新诊断MCL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19例患者,患者基线显示,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2岁,14例患者存在骨髓受累情况,7例患者的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评分为高危,10例患者的Ki-67≥30%。15例患者有二代测序检测结果,其中4例(26.7%)存在TP53突变。研究结果显示,9例完成诱导治疗患者的ORR和CR率分别为100%和88.9%。中位随访7个月时,所有患者无疾病进展。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未观察到严重的出血事件,无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研究结果表明,ZO方案在老年新诊断MCL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期待研究的长期生存结果。
医脉通:浙大一院“惰淋中心”在惰性淋巴瘤的治疗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您认为未来“惰淋中心”在推动惰性淋巴瘤领域的发展上还有哪些重点工作方向?
俞文娟教授:浙江省“惰淋中心”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协作组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省份的协作组也相继成立。“惰淋中心”对于强化区域管理与诊疗的同质化、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协作组的成立,可深化惰性淋巴瘤的网格化管理,实现了诊疗路径的统一和优化,保障各中心诊疗的规范性和同质性。这使得患者无论在三甲医院还是在医疗机构,都能获得持续、连贯和有效的治疗和随访。
同时,“惰淋中心”的成立还推动了临床研究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加速了惰性淋巴瘤乃至整个淋巴瘤领域的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多精准的治疗手段。此外,“惰淋中心”可以提升专病门诊的服务质量,优化诊疗流程,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这些努力均是旨在全面提升惰性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并延长患者的生存。
俞文娟 教授
临床博士,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抗淋巴瘤联盟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委员、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白求恩基金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病淋巴瘤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通讯编委
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British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nals of Hematology, Leukemia & Lymphoma, Leukemia research及中华血液学杂志发 表 论文16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