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宇,许时来,刘娅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 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作用
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术后中起重要作用:
①促进神经功能修复,通过物理、语言、专业康复治疗等,刺激神经元的活动,激活大脑可塑性,重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②及时预防及处理并发症,颅脑损伤术后易出现感染、
③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颅脑损伤手术可能会造成病人及家属生理及心理创伤,康复护理过程中可通过与病人和/或家属交流,解答疑惑并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更好地应对困难,还可以通过专业康复指导加速恢复,减少情绪失控行为。
④帮助融入社会及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可以帮助病人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社交技巧等,为找到适宜的社会资源和支持网络,重新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帮助病人融入社会;还可以减少疾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负性影响,使病人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2.1 阶段性康复
阶段性康复是当前应用较广的康复护理理念,是根据病人康复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支持,以满足病人不同阶段的康复护理需求。在实施阶段性康复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康复效果。
程群等将颅脑损伤病人康复护理进行分期,包括
第一阶段,病人处于水肿期,意识不清醒,主要接受家属的被动活动干预,定时调整
第二阶段,病人处于稳定期,生命体征平稳且意识部分恢复,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多种方式防止病人的肌肉萎缩,促进病人四肢的血液循环,引导病人做一些伸展活动;
第三阶段,病人处于恢复期,意识清晰且能自主进行康复训练,但肢体协调性仍存在障碍,可完成平衡、日常生活训练,需要家属参与帮助,以免跌倒意外发生;第四阶段,病人处于延续期,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及时了解病人的训练情况及恢复情况,叮嘱家属陪伴病人,帮助病人回归家庭及社会,调节病人心理情绪;实施阶段性康复训练后,病人肢体、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病人。
李琼等将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康复目标以仰卧位过渡到坐位、肢体被动活动过渡到床上主动活动为主;第二阶段,以坐位过渡到站位、床上主动活动过渡到协助下行走为主;第三阶段,以病人能够独立行走、完成日常生活事件为主;结果显示阶段性康复可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目前,阶段性康复一般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段,多按照病情严重、稳定及恢复来划分,也可能会增加促进病人回归社会及家庭康复训练。按照病人康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可以确保病人在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关节时期得到及时康复护理,加速康复进程。
此外,良好的营养对病人康复同样至关重要,适当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功能,故营养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也是当前研究重要研究方向。在实施阶段性康复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包括神经营养、根据阶段性康复进程进行肠内或
虽然,颅脑损伤手术病人康复过程存在共性特征,但每个病人的康复进程及需求存在一定个体差异;而且,颅脑手术较为复杂,后遗症发生风险较高,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难以解决所有病人的康复问题。因此,阶段性康复护理存在一定局限性,但阶段性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病人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康复效果,预防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2.2 早期康复
是指在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后尽早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在早期康复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措施和康复时间等,以满足病人的特殊需求,避免早期康复造成不良影响。母晓明等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早期(病情稳定后24 h)及晚期康复(病情稳定后1个月),其中康复治疗计划包括听觉、
许红丽对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早期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早期护理干预促醒效果更好,明显加快病人恢复意识,改善病人的预后。早期康复护理注重早期介入及个体化护理,认为术后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功能锻炼及神经刺激,加速病人功能及神经的康复进程,提高康复效果。
Yang等将基于奥勒姆自我护理理论的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病人,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早期康复护理,基于奥勒姆自我护理理论的早期康复护理明显改善病人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而且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明显。但早期康复护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受到病人术后身体状况、并发症、个体差异等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对于医疗团队的专业度要求较高,未来有待进一步规范。
2.3 综合康复护理
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理念,旨在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为病人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服务,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支持。相较于常规针对性康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更注重病人个体化需求及全面康复目标。李群等对颅脑损伤病人实施综合康复方案,包括组建多学科综合康复小组、进行心理疏导、唤醒刺激、认知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其他康复治疗等,结果显示,综合康复护理更有利于降低病人并发症风险,促进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更注重康复护理的全面性及综合性,强调多学科团队合作,由医生、护士、康复理疗师等多学科成员协作,以提供全面康复服务。既往,康复护理研究对象多选择术后苏醒病人,而对于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病人的康复计划报道较少。近年来,有学者对颅脑损伤术后昏迷病人康复护理进行了相关研究。
杨子等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采用双盲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快速苏醒,早期康复。黎燕银选择颅脑外科术后处于持续性植物状态病人进行研究,康复护理包括关节的被动活动、播放喜爱音乐、家属呼唤名字、光线、色彩、嗅觉、触觉刺激、吞咽刺激等,结果显示综合康复护理促进病人
2.4 中医康复护理
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的护理理念,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促进功能恢复。该护理模式注重综合施护、个体化治疗和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身体自愈能力,加速病人的康复进程;通过针灸、推拿等疗法有效缓解病人术后的疼痛和炎症反应,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此外,还注重心理疏导,可以帮助病人缓解术后的情绪波动和
中医认为颅脑损伤是由于脑髓震动伤及“灵明”,导致神无所守;或瘀阻清窍,导致清阳浊阴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或血离经脉,髓海空虚,导致神明失用。唐利等对颅脑损伤手术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和中医康复护理,其中中医康复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起居护理、特病专治、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情志护理,结果显示中医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病人在运动、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改善病人社会支持度。
中医穴位按摩可发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等功效,发挥营养肌肉的作用;此外,中医还强调整体康复,通过起居、饮食、情志等方面干预,促进病人全面康复。吴珊珊等对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包括情志、中药穴位注射、按摩等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病人认知及日常功能。蔡盼盼等主要分析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穴位贴敷的作用,认为情志因素在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穴位敷贴可通过药物药效及穴位刺激发挥双重作用,联合应用可进一步减轻病人术后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及自尊。但目前中医康复护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缺乏统一标准及规范,不同医护人员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时操作有所差异;其次,中医康复护理适用范围有限,对于部分疾病的病情改善效果不理想,无法替代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此外,中医康复护理的疗效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的支持,其治疗效果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手术病人中应用范围较广,目前康复护理策略主要包括阶段性康复、早期康复、综合康复、中医康复,不同的康复护理策略优劣势各不相同,但均对促进病人快速康复及改善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的康复护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多集中于术后苏醒病人,对于术后仍处于植物状态病人的康复护理研究仍然较少;其次,康复护理具体策略仍尚未完全规范及统一,目前相同康复理念下,实践应用中的操作可能各不相同,尤其是中医康复护理。
来源:曹宇,许时来,刘娅健.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4,29(06):377-38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