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临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复方丹参滴丸(CDDP)是一种由丹参、三七和冰片3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2,于2021年获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引起的I期、II期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且已获得DR领域相关指南和共识的广泛推荐(表1)3-6。
表1.复方丹参滴丸治疗NPDR的指南/共识推荐
CDDP获得DR领域众多指南/共识的认可,与其夯实的循证证据密不可分。既往多项临床研究证实,CDDP在DR患者中具有优越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2015年发表于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多剂量、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复方丹参滴丸治疗NPD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研究纳入223名NPDR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安慰剂组(n=56)、CDDP低剂量组(n=56,270mg中药成分)、CDDP中剂量组(n=56,540mg中药成分)和CDDP高剂量组(n=55,810mg中药成分),持续治疗24周;主要评估指标为CDDP治疗24周后
➤与安慰剂组相比,CDDP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第12周和第24周的FFA结果显著改善;第24周时,CDDP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显著有效”和“有效”比例分别为74.42%、76.7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28.27%(P< 0.001,图1)7。
图1.第24周FFA结果
➤眼底检查结果方面,CDDP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第12周和第24周的眼底检查结果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改善;第24周时,CDDP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显著有效”和“有效”比例分别为42.00%和59.18%,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10.91%(P< 0.001,图2)。此外,研究期间未观察到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良事件7。
图2.第24周眼底检查结果
2017年Huang W等人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13项随机对照研究(RCT),旨在评估CDDP在DR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疗效为主要评估指标,次要评估指标包括微动脉瘤、视网膜出血、渗出、视力和FFA的改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DDP治疗DR的效果优于对照组8,具体表现为:
➤与对照组相比,CDDP组DR进展风险降低64%(RR: 0.36, p=0.68);CDDP组较对照组可显著减少视网膜微动脉瘤数量(MD=−4.32,p<0.00001);CDDP组较对照组视网膜出血情况有所改善(MD=−0.70, p=0.03);CDDP组较对照组可显著改善视力(MD=−0.12,p=0.006);CDDP组FFA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RR: 0.40, p=0.003)8。以上证实CDDP在减少视网膜微动脉瘤、改善视网膜出血和视力方面表现优异,可有效治疗DR。
机制探析——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R的机制进展
CDDP在延缓DR发生和进展方面的疗效已经获得多项研究力证。然而,目前关于CDDP防治DR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表明,CDDP可通过保护及修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凝及抗血栓形成、抗炎症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血脂、改善视网膜微结构等机制治疗DR9。
2018年发表于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一项研究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视角探索CDDP改善DR症状的机制。研究者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低剂量CDDP组(LCDDP)和高剂量CDDP组(HCDDP),LCDDP组和HCDDP组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每天0.2 g/kg、0.4 g/kg;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干预12周。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取视网膜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及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凋亡检测。同时,采用基因芯片检测视网膜全转录组的表达10。结果证实:
➤CDDP可增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总厚度和视网膜外核层(ONL)厚度;CDDP可减少糖尿病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凋亡细胞的数量(图3)。基因芯片结果显示,CDDP显著改变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262种基因表达;通路分析表明CDDP主要改变视网膜凋亡通路上的基因表达10。提示CDDP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细胞凋亡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图3.CDDP对视网膜Bcl-2表达、BAX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注:箭头显示tunel阳性细胞。control,对照组;diabetes,糖尿病组;LCDDP,低剂量CDDP组;HCDDP,高剂量CDDP组;GCL,神经节细胞层;INL:内核层;ONL,外核层。
2024年发表于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CDDP预防早期DR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CDDP可以通过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作用来预防早期DR。具体而言,CDDP能够改善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恢复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减少炎症反应以及抑制细胞凋亡11。(有“机”可循——复方丹参滴丸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结 语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在DR预防及治疗的应用不仅拓宽了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领域的道路,也为DR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而其防治DR的具体机制还有待未来进一步阐明。随着对复方丹参滴丸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相信其在未来能够惠及更多DR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 [J] .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4) : 241-247.
[2]《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 复方丹参滴丸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 (11): 1139-1145.
[3]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J].中国全科医学,2024.
[4]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 社区医疗机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工作流程与管理规范的专家共识(2023版) [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1) : 20-27.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61(3) : 249-262.
[6]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04):49-57.
[7]Lian F, et al. J Ethnopharmacol. 2015 Apr 22;164:71-7.
[8]Huang W, et a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7:2017:4848076.
[9]韩琳娜,李一梅,谢波.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5,37(02):382-384.
[10]Zhang Q, et al. Front Physiol. 2018 Oct 24;9:1501.
[11] Xu XY, et al. 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 prevent early diabetic retinopathy: roles of vascular protection and neuroprotection[J]. Front Pharmacol, 2024, 15:129462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