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坤浩,黄丽,唐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陈珍如,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老年科;彭诗茵,广东医科大学
腹腔感染是指各种病原菌引起的腹腔内感染,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腹膜炎、腹腔内脓肿、
有研究表明弥漫性腹膜炎的总发病率为41%,再手术率为12%,总死亡率为14%。腹腔感染微生物的分布包括需氧革兰阴性菌、需氧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和真菌。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1. 厌氧菌的定义
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这类细菌缺乏完整的代谢酶体系,其能量代谢以无氧发酵的方式进行。厌氧菌是皮肤和黏膜正常微生物群的主要“居民”,但也与一些人类感染有关,包括腹膜炎、阑尾炎、脓肿、溃疡和伤口感染。临床上常见的厌氧菌包括芽孢菌(梭状芽孢菌属)和无芽孢菌,而无芽孢菌又可分为革兰阳性球菌(消化球菌属)、革兰阴性球菌(韦荣球菌属)、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
2. 腹腔感染菌群特点
2.1 原发性腹膜炎
根据1987年的Hamburgo分类,原发性腹膜炎包括儿童和成人的
①SBP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是
②结核性腹膜炎较为罕见(占所有结核病的1%~3%)。细菌可从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血管,经肠道或输卵管迁移至腹膜,或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直接经血管到达腹膜。而大多数结核性腹膜炎是由原发肺部病灶迁移至腹腔内产生。除
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必要手段,不同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导管伤口侵入并产生各种类型的感染。大多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为
2.2 继发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通常发生于腹腔脓肿或腹部创伤、外科手术、缺血性或自发性的胃肠道穿孔。与原发性腹膜炎不同,继发性腹膜炎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十二指肠中存在的微生物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和念珠菌属。在结肠穿孔中也有肠杆菌和一些厌氧菌,结肠中的厌氧菌主要是类杆菌属、普氏菌属和兼性菌属的卟啉单胞菌属,如大肠杆菌、变形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球菌属。
在没有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腹膜炎主要是由厌氧菌引起的,主要是脆弱类杆菌,也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
腹腔脓肿可发生在腹部器官炎症、器官穿孔、腹部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在腹膜被感染后而脓肿形成前的5~7 d内,肠杆菌占主导地位,而在脓肿阶段,厌氧菌则成为了优势菌群,尤其是脆弱芽孢杆菌。
3. 厌氧菌的致病机制
厌氧菌感染一般均为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致病菌的毒力和宿主的抵抗力两个方面。
①厌氧菌的毒力主要靠侵袭力和产生毒素引起疾病,侵袭力与某些细菌表面成分(如荚膜脂多糖)和酶(如
②大部分的腹腔内感染是继发于腹膜腔肠道损伤后的肠道微生物污染,或腹内器官发生缺血后的一系列病理现象。典型的例子有阑尾炎和憩室炎引起的自发性胃或十二指肠穿孔、胃肠癌、胰腺炎、胆管炎和肠系膜缺血后的自发性渗漏。
其中脆弱芽孢杆菌存在于75%的术后腹部伤口和几乎100%的坏疽和穿孔性阑尾炎病例中。它还占临床标本中所有厌氧细菌的25%左右。脆弱芽孢杆菌在腹腔感染中存在以下几种独特感染机制:
①通过自身吞噬作用抑制趋化反应,耗竭血清调理素从而延缓白细胞对细菌的摄取,并诱导脓肿形成;②菌毛可直接附着于腹膜间皮细胞;③产生的各种胞外酶,如脂肪酶、蛋白酶,特别是
4. 抗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4.1
除部分多支梭菌、梭状芽孢杆菌和无害芽孢梭菌外,青霉素G对多数的厌氧菌,包括一些拟杆菌有良好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首选药物来应用。但青霉素G是窄谱抗菌药物,对脆弱杆菌是无效的。厌氧革兰阴性杆菌株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正逐年增加。甲氧西林、那福西林对脆弱芽孢杆菌群也没有活性,在抗厌氧菌方面往往不如青霉素G。青霉素和
4.2 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的用途有限,因为许多厌氧菌产生头孢菌素酶。第一代头孢菌素对厌氧菌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对脆弱芽孢杆菌基本无效。头孢菌素酶对第二代
4.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包括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
埃格特菌是继脆弱芽孢杆菌之后第二常见的厌氧感染菌,是一种无孢子的厌氧革兰阳性杆菌,与多种腹内感染有关。有研究表明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一疗法是埃格特菌感染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是一种新型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一项研究评估了头孢洛扎他唑巴坦对临床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发现它对脆弱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其他类杆菌的活性则有限,该组合对普雷沃特菌、梭杆菌和丙酸杆菌也有良好的厌氧活性。
4.4 碳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类
对于大多数肠杆菌科而言,厄他培南的90%最低抑菌浓度显著低于亚胺培南,一项对545个细菌分离株的研究还发现,厄他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也比亚胺培南强。一项碳青霉烯类与
4.5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
4.6 林可酰胺类
4.7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是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的代表药物,已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多年,是抗厌氧菌感染的专用抗菌药物。甲硝唑与其他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活性的抗菌药物(例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已成为治疗腹腔感染的可靠药物,并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仍然如此。甲硝唑在高血药浓度时对厌氧菌有快速杀灭效果,且它的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渗透到机体各种组织中,有助于延长其有效时间,使得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完全没有抵抗力,而且成本低廉,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甲硝唑是抗厌氧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左旋
4.8
万古霉素是一种具有抗广谱革兰阳性菌活性的三环糖肽类抗菌药物,它对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腹腔感染有效,是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对厌氧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有良好的作用,但对拟杆菌和无芽孢厌氧菌均无效。多国指南一致建议在2种适应证中专用万古霉素:一是由肠球菌属引起的腹腔感染或与MRSA有关的腹腔感染,特别是耐药性肠球菌属患者,二是严重医源性肠道感染。
4.9
替加环素是临床第一个具有抗广泛病原体活性的新型甘氨酰环素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但在美国一些用药指南中,通常情况下替加环素不推荐作为复杂性腹腔感染的经验性治疗,而拉瓦环素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拉瓦环素是一种新开发的人工合成的四环素衍生物,已经显示出对多种微生物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包括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值得注意的是,拉瓦环素大部分体内清除是通过非肾脏途径。在一项包含335种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厌氧菌分离株的研究中,结果显示拉瓦环素对所有体外分离菌株比替加环素均有更好的杀灭效果。
4.10 氨基糖苷类
过去氨基糖苷类联合克林霉素或甲硝唑被认为是治疗腹腔感染患者的黄金方案,但由于存在肾毒性和耳毒性的潜在风险,一些专家现在不再赞成将氨基糖苷类药物与抗厌氧菌药物联合用于腹腔感染患者的一线治疗。
4.11 氟喹诺酮类
2010年,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和外科感染学会(SIS)建议使用氟喹诺酮(
与环丙沙星相比,
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在亚洲引起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的分离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和耐氟喹诺酮类肠杆菌科的比例很高,所以不推荐任何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作为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2017年美国上市了新一代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德拉沙星,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强大抑制作用,为未来治疗复杂性腹腔感染提供了一种新方向。
5. 抗厌氧菌治疗难点
目前临床上对腹腔感染厌氧菌治疗最大的难点是厌氧菌耐药率高,特别是脆弱类杆菌更有可能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目前对于轻中度的成人社区获得性感染,推荐的药物有
对于成人的重度社区获得性感染,推荐的药物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又或者头孢他啶、
临床上对腹腔感染厌氧菌治疗另一个难点是厌氧菌检出率。厌氧菌对氧敏感,在空气中容易死亡。故厌氧菌的分离技术与标本的采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地采集标本并及时运送到实验室,才能提高厌氧菌的分离率。20世纪70年代用Gas Pak法培养,阳性率为26%;何亮家等用抽气换气法培养,阳性率为54%;也有学者使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厌氧菌特征性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在几小时内诊断厌氧菌感染。
另外,具有腐败恶臭的脓液是厌氧菌感染的特征,这已被很多学者证实。在实验中若培养基上有厌氧菌生长,在开厌氧箱时都有恶臭的气体溢出,如无厌氧菌生长,则一般不会产生恶臭气体,这也可作为初步判断有无厌氧菌生长的指标之一。
关于腹腔感染抗厌氧菌的治疗周期,许多学者也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厌氧菌感染的抗菌治疗通常应该长期进行(3周~3个月),因为它们有复发的趋势。而有学者研究发现在经历了足够感染源控制后的腹腔感染患者中,应用短程抗菌药物疗法(约4 d)导致的临床结果与传统长疗程抗菌疗法相似。
来源:陈坤浩,陈珍如,彭诗茵,等.不同抗菌药物治疗腹腔厌氧菌感染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24,19(04):624-62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