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钟海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OSAS 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通气不足状态,使上呼吸道软组织代偿性肥大,睡眠期间呼吸道扩张肌张力降低,导致口腔软组织容易塌陷,OSAS 患者围术期发生面罩通气困难、插管困难或两者兼有的风险较非OSAS 患者高3~4 倍,同时发生气道损伤、缺氧、喉损伤、非计划入ICU 以及死亡的风险增加。因此,本文对此类患者的术前气道评估、术中气道管理及术后拔管策略作一综述,以期为减少围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
1.术前评估
大部分合并OSAS 的围术期患者由于缺乏对OSAS 的认识而未被确诊,此类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而气道管理失败导致的不良事件最为严重,麻醉科医师应加强术前筛查及气道评估,对已预料困难气道的OSAS 患者做好气道管理预案,以降低风险。
术前筛查:多导睡眠图是诊断OSAS 的金标准,但需专业人员操作且耗时长,故不作为常规的术前诊断方式。调查问卷是一种简单、快捷、低成本的床旁筛查方法,有利于OSAS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问卷,包括柏林问卷、Epworth 嗜睡量表、Stop-Bang 问卷、NoSAS 评分、No-Apnea 问卷、GOAL 问卷等。对于中重度OSAS的筛查,Stop-Bang 问卷联合改良的Mallampati 评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气道评估:查阅病历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呼吸道手术史、困难气道病史、夜间频繁打鼾、从睡梦中惊醒且有窒息感等情况。观察患者面部特征及体型,包括下颌后缩、门齿前突、舌体肥厚、扁桃体增大、颈短粗等。
采用改良Mallampati 评分、甲颏距离、上下切牙间距等体表解剖标志评估困难气道。超声也可应用于困难气道预测,测量舌骨到会厌的距离(≤1.4 cm)、皮舌厚度(>6.1 cm)、皮舌厚度与甲颏距离的比值(>0.87) 以及舌体积(>100cm3)等均是困难气道的预测指标。
结合评估结果,建议重度OSAS 患者进行术前健康状况优化,包括提高肺活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下颌口腔矫治术以及术前减重,从而改善肺功能,减少围术期肺萎陷的发生。告知外科医师、患者及家属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面罩通气困难或气管插管困难的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气道管理方案。
2.术中气道管理
快诱导气管插管:轻中度OSAS 患者可选择快诱导气管插管,但OSAS 患者耐缺氧能力下降,诱导前必须进行至少3 min 的预充氧,氧流量≥5 L/ min且为纯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机体氧储备,从而减少缺氧的发生,并为喉镜检查、气管插管、插管失败时建立安全气道做充分的准备。
合并肥胖的OSAS 患者在插管时应选择斜坡位(同时抬高头部和肩部,
清醒气管插管:重度OSAS 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易出现气道完全阻塞的紧急情况,若对患者反复行气管插管或其他不恰当处理,极易造成气道黏膜损伤和喉部
1)吸氧策略。OSAS 常常合并慢性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蓄积和心肺疾病,加之ATI 时使用局部麻醉、镇静镇痛药物,患者缺氧风险急剧增加。故此类患者在ATI 期间应常规吸氧。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是一种新型无创
高流量不仅减少生理性死腔,形成一定的气道正压,还增加了肥胖型OSAS 患者的功能残气量。同时,加温加湿功能降低了高流量气体引起的干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插管期间低流量(氧流量<30 L/ min) 鼻吸氧时,SpO2≤90%的发生率为12% ~ 16%,而加温加湿的高流量吸氧时出现低氧饱和度的概率仅为0% ~1.5%。该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多个临床领域,在麻醉科也逐渐普及。Badiger 等研究表明,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可减少ATI 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使ATI 更安全。
2)气道局部麻醉。上呼吸道局部麻醉对于ATI至关重要,完善的局麻不仅要抑制呕吐、吞咽和
雾化和喷洒是目前常用的表面麻醉技术。雾化是利用特定设备使麻醉药以气雾的形式进入呼吸道,其优点是舒适、麻醉效果均匀、并发症少,但这种方法通常起效慢、效果一般且需要雾化器。
喷洒可以通过注射器、喉麻喷管、纤维支气管镜、环甲膜穿刺等来完成。前两种喷洒方式刺激小且操作方便,通常对上呼吸道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和环甲膜穿刺的局麻主要适用于气管表面的麻醉。纤维支气管镜表面麻醉全程在明视下完成,适用于所有患者,将是未来气道麻醉的主流方法。
环甲膜穿刺局麻是通过刺激患者呛咳实现气道表面麻醉。此方法效果好也被广泛应用,但作为一种有创操作有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且部分患者存在环甲膜穿刺禁忌证,如颈部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声门上梗阻等。
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科医师中的普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通常能提供快速且满意的麻醉效果。广泛应用的有舌咽神经及喉上神经阻滞,但此项技术对设备和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医院还无法实现。在临床实践中,常结合操作者及患者情况,多种技术联合使用可提供完善的局部麻醉,保证患者清醒插管的安全性。
3)镇静镇痛药物的选择。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为降低刺激与痛苦,减少插管应激反应,同时避免因过度镇静导致的呼吸抑制等不良情况,需要采取恰当的镇静镇痛方案,为患者提供相对舒适的插管体验。
肺复张和PEEP 是改善氧合功能和肺呼吸动力学的重要策略,Deng 等Meta 分析表明,中高水平PEEP(≥5cmH2O)可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然而高水平的PEEP 可能导致肺过度膨胀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个体化PEEP 既可以改善缺氧,促进萎陷的肺泡扩张并防止肺泡过度扩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肺复张策略有助于重新打开塌陷的肺泡,是逆转
3.术后拔管
OSAS 患者普遍存在上呼吸道狭窄,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极易出现急性气道梗阻,甚至窒息死亡。同时,OSAS 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呼吸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拔管过程中呛咳及躁动均可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因此,此类患者拔管时需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及策略,目前已有多种抑制拔管反应的方法,包括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定直至拔管、静脉注射或气管内滴注局部麻醉药及经皮穴位电刺激等方法,均可为患者安全拔管提供保障。对于重度OSAS 患者,建议术后延迟拔管,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4.小结
随着OSAS 患者的增多,术中存在困难气道的患者也在逐年上涨。麻醉科医师应提高警惕,选择便捷可行的术前筛查及评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完善术中管理流程,重视拔管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加强术后监测,减少非预期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围术期气道管理方案。
来源:李玲,钟海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39(09):969-972.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