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媛,王谢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妇产科;2.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国家卫健委生育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01药物治疗
1.1 缩宫素和
间歇性的缩宫素作用可能是降低OTR脱敏的因素。在围产期,缩宫素由垂体后叶脉冲分泌。随着产程进展,脉冲频率从分娩前每25 min 1次增加到第二和第三产程每2.2 min 1次。脉冲分泌后,血浆的峰值通常在(2.7~6.9)×10-11 mol/L。与持续暴露缩宫素相比,人类子宫肌层在间歇性暴露后对随后的缩宫素仍有更大的反应,探索间歇使用而不是连续缩宫素给药可能需要在临床环境中进一步研究。
来自2023年梅奥诊所的Davis等[1]报道了3637例患者接受2种缩宫素给药方案的临床结果,前组予缩宫素持续输注(20 U缩宫素溶于1 L乳酸林格溶液中),输注完成后再以15 U/h的速度给药,持续2 h;后组予缩宫素改良“三法则方案(rule of threes algorithm)”,即1~3次3~10 U缩宫素推注,每次间隔3 min,达到足够宫缩强度后以6 U/h的速度给药,持续5 h。两组估计失血量和
卡贝缩宫素是一种合成的长效、热稳定的缩宫素类似物,弥补了缩宫素因半衰期短而频繁给药的不足。2018年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SOGC)指南推荐单次静脉推注100 mg卡贝缩宫素用于预防择期剖宫产术中的PPH,以替代传统的缩宫素方案。有研究显示,静脉推注卡贝缩宫素是预防PPH≥500 mL的最佳宫缩剂[2]。而缩宫素受体脱敏对卡贝缩宫素也有影响,与缩宫素相比,缩宫素暴露后卡贝缩宫素诱导的收缩能力下降更大。因此,不建议在缩宫素受体脱敏后使用卡贝缩宫素。Bahr等[3]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显示,与缩宫素相比,卡贝缩宫素对行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潜力和最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并指出在预防子痫前期、高血压或心脏疾病患者PPH时,卡贝缩宫素可能成为一种比缩宫素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在药物警戒报告中,卡贝缩宫素在不良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速方面的报告较缩宫素有所增加,未来需要深入研究卡贝缩宫素对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
1.2 麦角生物碱类 麦角生物碱是全子宫收缩剂,诱导子宫收缩作用强而持久,并且有血管收缩作用,主要有麦角新碱和甲基麦角新碱2种。在分娩时间长、缩宫素无法获得或大剂量缩宫素暴露可能存在脱敏现象时,需要使用麦角新碱或甲基麦角新碱0.2 mg肌肉注射。自2016年起,麦角生物碱重新应用于临床,因纯度提高,过敏、恶心、头晕、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一项大型荟萃分析表明,单独使用麦角新碱的PPH预防效果优于安慰剂或不处理组,与单独使用缩宫素相比,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方案可显著降低PPH≥500 mL发生风险(中等质量证据)[4]。
1.3 前列腺素类药物
02物理治疗
2.1 子宫按摩法 子宫按摩法是一种通过经腹或经腹和阴道联合有节奏、有规律地按摩或挤压促进子宫收缩的干预措施,并配合使用宫缩剂。既往认为,经阴道分娩者可通过子宫按摩法预防PPH,但Saccone等[7]荟萃分析指出,子宫按摩法预防PPH的有效性缺乏有力证据。随着预防性宫缩剂的常规使用,2022年FIGO不建议接受过预防性缩宫素治疗的产妇通过持续子宫按摩法来预防PPH。但在产后应常规触摸宫底以了解宫缩情况,一旦发生PPH,持续子宫按摩法可作为暂时性的紧急治疗措施,为其他止血方法争取时间。
2.2 宫腔填纱法 宫腔填纱法是治疗PPH的经典方法,通过刺激宫缩和压迫的方式暂时性止血或减少出血。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在PPH管理方案中推荐使用浸有
2.3 球囊压迫法 Suarez等[9]研究表明,球囊压迫控制出血总成功率高达85.9%,可有效减少常规治疗无效的重度PPH患者出血量,并显著降低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切除术和动脉栓塞术等侵入性操作发生率。一线止血治疗方法仍无法有效控制出血时,应尽快进行球囊压迫止血,放置前应排除妊娠物残留和
2.4 真空诱导的子宫压塞器 真空诱导的子宫压塞器是治疗PPH的一项创新技术。2016年首次提出了真空诱导压塞的概念。2021年,Haslinger等[10]采用改良的Bakri球囊系统建立真空诱导压塞,该装置通过负压使子宫缩小(收缩)、出血腔塌陷、子宫螺旋动脉卷曲,有效闭合出血血管,以达到控制PPH的目的。该方法比传统球囊压迫更符合生理性。他们对66例原发性PPH产妇行真空诱导压塞治疗,在宫缩乏力和胎盘原因引起PPH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6%和73%,随着研究不断进行,成功率也不断提高,甚至在该团队后2年研究中宫缩乏力性PPH的治疗成功率达到100%。目前关于真空诱导的子宫压塞器相关报道较少,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其在PPH治疗中的作用。
2.5 PPH Butterfly (PPHB)——子宫压迫新装置 PPHB是一种简单的阴道内装置,将器械折叠并纵向滑入阴道,随后将其展开并固定,以代替拳头,同时用另一只手通过腹壁挤压子宫,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该装置在胎儿娩出后1 h内或手动剥离胎盘后15 min内使用。如果通过压迫后出血仍未停止,则移除装置并检查是否有生殖道撕裂伤;如果出血停止,则继续加压5 min;如果释放压力后出血再次出现,则重新开始加压5 min;这一过程最多循环5个周期,且在此过程中继续使用宫缩剂及
03介入治疗
2017年ACOG指南建议,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持续性缓慢出血、且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及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动脉栓塞多用
04手术治疗
4.1 子宫压迫缝合法 自1997年由B-Lynch等首次提出以来,出现了一系列子宫压迫缝合术,包括改良B-Lynch缝合术、Cho缝合术、Hayman缝合术、Pereira缝合术、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Zheng缝合术等,这些术式在PPH中均达到一定的止血效果。当使用宫缩剂及手法按摩无效时,针对出血原因,迅速采取有效的压迫缝合止血方法,可以避免子宫切除。最近,Han等[12]提出了背包式阶梯缝合术,这种技术将垂直缝合和环形缝合结扎技术巧妙结合,在垂直缝合时尽快压缩子宫体积,环形缝合的数量和位置随出血速度和肌层收缩情况而变化。他们采用这种新缝合技术对34例因严重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发生PPH的患者进行了止血,成功率为97.06%,并且发现该缝合方法没有显著改变患者月经和生育结局。
4.2 盆腔血管结扎术 盆腔血管结扎术包括子宫动脉结扎和髂内动脉结扎。子宫动脉结扎是子宫切除术前限制失血的第一步,即使结扎后PPH仍无法控制,也不会延误子宫切除时机。髂内动脉结扎时需要对骨盆血管解剖有充分的了解和充分的暴露,切勿损伤髂内静脉,关于髂内动脉结扎在产后出血中的治疗效果很有争议,应谨慎使用。
4.3 子宫切除术及术后止血 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挽救生命的手术,用于治疗严重PPH。应在严重PPH难以控制且危及产妇生命发生前,果断而不盲目地实施子宫切除术。尽管子宫切除术被认为是难治性PPH的最后选择,但也应充分考虑凝血功能障碍的问题,如果发生凝血异常,会发生子宫切除创面严重渗血、止血困难。目前,常见的创面止血药物主要有
参考文献 略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年4月 第40卷 第4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