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教授:构建胰腺癌治疗领域新格局,伊立替康脂质体(II)未来可期
2024-05-07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实体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胰腺癌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极具侵袭性等临床特点,导致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并常伴随着邻近或远处器官的转移,无法接受手术治疗1。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进展缓慢。恒瑞医药历经十余年,自主研发的伊立替康脂质体(II)的成功上市,为中国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更优的治疗选择和生存获益。此外,在最新发布的《2024 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中,该药物被列为胰腺癌二线治疗的Ⅰ级推荐,为胰腺癌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坚实可靠的治疗选择。基于此,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周军教授围绕伊立替康脂质体(II)的药物特性与临床优势、未来应用前景及胰腺癌领域的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现整理访谈精要如下。



创新构造,独特设计——“黄金三角特性”带来全新更优选择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由中国民族企业主导研发的创新药物不断进入临床实践,为临床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胰腺癌作为难治性的消化道肿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在胰腺癌的化疗中,伊立替康注射液占有重要地位。周军教授介绍到,传统的伊立替康经静脉给药后,游离药物直接暴露于偏碱性的生理环境中,其结构中的内酯环易发生水解反应并转变为羧酸盐形式,使得药物活性丧失,从而间接地降低了药物的疗效。另外,传统的伊立替康用药剂量偏大,且毒副反应严重。

周军教授强调,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伊立替康脂质体(II)具有独特的“黄金三角结构”

(1)通过独特的处方设计、筛选和工艺开发,成功研发出高载药量和高包封率的伊立替康脂质体(II),且稳定性良好。

(2)利用聚乙二醇修饰,可在脂质体表面形成丰富的水化膜,提供更好的空间阻隔,减少脂质体表面调理素的吸附。这一技术,不仅能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识别和摄取,还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3)通过精确控制脂质体的粒径在100nm以下,可有效降低体内的清除速度,延长体内药物滞留时间,使药物更好作用于肿瘤组织中,最终实现“增效减毒”的目标。

伊立替康脂质体(II)成功解决了伊立替康普通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用药剂量大和不良反应严重的问题,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模式。此外,伊立替康脂质体(II)的成功,彰显了我们民族药企的实力。未来,期望我们民族企业能够不断研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药物,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突破困境,勇攀高峰——PAN-HEROIC-1研究开创临床新篇章


PAN-HEROIC-1研究2是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旨在探索伊立替康脂质体(II)联合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LV)在胰腺癌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298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患者按照1:1被随机分为两组,伊立替康脂质体(II)+5-FU/LV(试验组)和伊立替康脂质体模拟剂+5-FU/LV组(对照组)。


31748e1c76cbc244f9a95c91a03084b1.png

图1:PAN-HEROIC-1研究设计


周军教授指出,截止2021年11月18日,中位随访时间12.81个月,伊立替康脂质体(II)联合5-FU/LV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达7.39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7.39个月 vs. 4.99个月,HR=0.63,р=0.0019),死亡风险降低37%。此外,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21个月和1.48个月(HR=0.36,р<0.0001),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4%。安全性方面,伊立替康脂质体(II)联合方案安全性可控,患者可耐受。3级以上不良事件整体发生率为53.1%,其中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和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12.9%、4.1%、1.4%。


4ec7740924c685c862f610288d6aa3d4.png

图2:PAN-HEROIC-1研究OS、PFS结果


PAN-HEROIC-1研究是唯一纳入全中国人群的Ⅲ期临床研究,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更贴近中国胰腺癌临床诊疗的实践。周军教授表示,该研究证实了伊立替康脂质体(II)联合方案可以为中国胰腺癌患者带来显著的长生存获益,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该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均来自中国患者,对中国胰腺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PAN-HEROIC-1研究方案被《2024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列为胰腺癌二线治疗标准方案的Ⅰ级推荐,1A类证据,这为中国胰腺癌患者提供了兼顾循证医学证据及可及性的治疗方案,改变了胰腺癌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伊立替康脂质体(II)更多可能性值得探索


近年来,中国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发和探索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创新药物。伊立替康脂质体(II)在胰腺癌二线治疗中显示出了出色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这代表了中国学者的研究实力和民族企业的创新能力。周军教授谈到,目前,由赵玉沛院士和吴文铭教授牵头的伊立替康脂质体(II)的Ⅲ期研究已正式启动,相信未来能通过此项研究,探索出更适合中国人群的方案,进一步升级中国胰腺癌一线治疗策略,从而改写中国临床实践指南。其次,伊立替康脂质体(II)在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度探索。最后,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伊立替康脂质体(II)在胆管癌、结直肠癌等瘤种中的巨大潜力,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积极推动胰腺癌诊疗发展


消化道肿瘤的防治对中国患者具有重大意义。周军教授表示,作为消化道肿瘤内科治疗领域的“新人”,中青年学者应该在前辈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奋斗。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保持学术创新的热情,在赵玉沛院士、秦叔逵教授、王理伟教授的带领下,不断深化对胰腺癌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方面的探索,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胰腺癌的诊疗发展。另一方面,目前,国内胰腺癌的规范化诊疗还有待提高,我们应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CSCO指南的广泛应用和实施,从而推动我国胰腺癌患者诊疗规范化的发展。同时,我们应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融合与发展。最后,希望中青年学者能够成为肿瘤防治的推广者,提高公众对肿瘤早期预防和治疗的认识,推动肿瘤防治事业在中国的全面发展。


1715069296000.png

参考文献
1.1.Lee YE, et al. J Control Release, 2020, 326: 310-323. 2.L. Wang, et al. 2022ESMO. LBA61.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