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4岁,以“食欲不振3个月,呕吐1月余,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伴有反酸、胃灼热,无腹痛,口服胃肠动力药(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
2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行
1个月前患者开始恶心、呕吐,7~8天呕吐1次,呕吐物为绿色水样物,无酸臭味,无腹痛。3天前呕吐频繁,1次/天,餐后加重,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病来无头晕头迷,无呕血便血,精神略差,饮食睡眠差,大便干燥,2~3天1次,近1个月体重下降10余斤。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达160/90mmHg,平素口服
查体: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胃区振水音阳性。
辅助检查:全腹增强CT示胃壁及升结肠广泛水肿增厚,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右侧肾上腺改变,腺瘤可能性大,肝右叶、双肾囊肿,肝右叶点状高密度影,钙化或结石。颅脑CT示右侧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塞,老年性脑改变,脑白质疏松。血清钾3.06mmol/L,癌胚抗原8.37ng/ml,空腹血糖6.88mmo/L,血浆
初步诊断:1、呕吐待查;2、糜烂性胃炎;3、低钾血症;4、2型糖尿病;5、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
患者呕吐原因考虑:
①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呕吐绿色水样物,外院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有大量食物,胃肠减压引出了黄绿色胆汁。
②糖尿病胃轻瘫:本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5年,近期呕吐严重,胃镜提示胃蠕动差,未发现狭窄或占位性病变。但是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应用胃肠动力药后呕吐仍加重。
③神经源性呕吐:患者呕吐剧烈,应用抑酸及胃肠动力药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但患者并没有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再次予患者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内镜所见:胃体散在数处隆起性糜烂,表面覆斑片状陈旧血痂,十二指肠球部可见食物残留,降部可见一处溃疡性肿物,病变处可见食物潴留,影响部分观察,取病理2块(取材困难)(图1)。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降段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恶变(图2)。
图1 胃镜:十二指肠降段癌
图2 胃镜病理:十二指肠降段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恶变
最后确定诊断为:1、十二指肠降段癌;2、糜烂性胃炎;3.低钾血症;4、2型糖尿病;5、高血压病2级(高危组)。
转外科手术治疗,行全麻下开腹探查、十二指肠癌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高中分化腺癌(图3)。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年患者无复发或转移。
图3 术后病理:十二指肠高中分化腺癌
病例分析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起病较隐匿,且没有特征性临床表现,以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诊断十二指肠癌常用的辅助检查有内镜、
但有学者认为内镜检查也有其缺陷:①内镜对十二指肠三、四段观察不满意,易受内镜盲区及检查者经验的影响;②内镜取材受限。因此,在行内镜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内镜检查中要注意进镜深度,尽量观察十二指肠全长,常规检查至十二指肠降部(因降部是肿瘤好发部位);对于初次内镜检查病理阴性,而临床又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者应及时再次内镜检查;②对于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应警惕,充分认识到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对溃疡面大、苔厚、底深、周围呈堤样隆起,尤其年龄较大患者、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行病理活检,必要时重复多次病理活检;③对于十二指肠三、四段的检测不能只限于内镜检查,可辅以消化道
对于十二指肠癌,早期手术仍是提高其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措施,各种术式中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优。本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仅为27%,故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仍是重点。
病例启示:本例病例提示我们,不要根据病史轻易得出诊断,诊断功能性疾病时一定要先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5年,出现了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轻瘫症状,当地胃镜检查发现胃潴留,故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入我院后复查胃镜进镜至十二指肠降部发现十二指肠降段癌。十二指肠降段癌容易漏诊,需细心观察。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时可能由于十二指肠有大量食物潴留影响观察,同时由于进镜深度不够而未发现十二指肠降段癌。临床医生一定要思维缜密,第一次胃镜检查已提示存在十二指肠球部以下部位梗阻,因此需应进一步检查明确此部位病变。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