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影响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皮、面部和躯干。SD的病因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认为SD的发病主要与马拉色菌感染、脂质代谢、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受损等有关,其临床表现可表现为轻微的头皮鳞屑,亦可严重至累及大部分皮肤,并覆有油腻性厚痂。本文主要介绍SD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
SD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SD往往初发于头部,严重者可向面部、耳后、腋窝、上胸部等处发展(图12)。SD的非炎症性表现为头皮轻重不等的小片灰白色糠枇状脱屑,没有明显的红斑或刺激反应。炎症性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斑片,基底潮红。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边界清楚的地图状大斑片,严重者累及大部分皮肤,覆有油腻性厚痂,可有渗出,伴有腥臭味3。
肉眼观察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此时可考虑借助皮肤镜进行辅助检查。Lallas总结的SD的皮肤镜下特征为:点状血管、黄色鳞屑和白色鳞屑4。面部脂溢性皮炎在皮肤镜下有非常典型的特征:灶状分布的非典型血管和线性分支状血管,组织病理上对应于真皮乳头下血管丛扩张。
图1 自上而下分别为头皮、鼻唇沟和眉毛SD
外用治疗最常用咪唑类药物
成人SD患者的主要治疗为外用药物,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抗真菌药、抗炎药和角质溶解剂,主要制剂和用法如表1所示。
表1 成人头皮和面部SD治疗推荐的外用药物
抗真菌药
目前的研究认为,马拉色菌在SD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故抗真菌药物治疗在SD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药物包括
抗炎药
抗炎药包括外用
角质溶解剂
角质溶解剂包括括煤焦油、
婴幼儿头皮SD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富含润肤剂(如乳木果油、
系统治疗适用于急性/严重/难治性患者
系统性抗真菌药主要包括
特比萘芬是一种亲脂性分子,作用主要与其对皮肤癣菌、霉菌、双形真菌以及致病性酵母菌(包括一些糠秕马拉色菌)的抗真菌特性有关。临床研究显示特比萘芬疗效优于保湿软膏和安慰剂,且安全性相当。建议口服时以250 mg/天的剂量治疗4-6周,或每一个月的前12天以250 mg/天的剂量连续治疗3个月(脉冲治疗方案)。
伊曲康唑是一种高度亲角质和亲脂性的三唑类药物,具有抗真菌和抗炎作用,口服伊曲康唑200 mg/天,连续1-2周可能有较好效果。
物理治疗的临床证据尚不足
总体而言,物理治疗方面的临床证据相对不足。主要治疗包括强脉冲光、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动力疗法和射频等。强脉冲光可作用于特定病变组织发挥作用,国内外有研究报道采用不同波长强脉冲光治疗SD2。只有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临床研究显示,NBUVB每周3次、最多持续8周治疗可改善严重SD患者的症状。吴泳等采用5-盐酸
小结
SD是一种慢性疾病,诊断主要基于病史和临床表现,治疗旨在调节皮脂分泌,减少马拉色菌属定植,以及控制炎症。轻中度SD患者主要使用外用治疗,最常用咪唑类药物,可单用或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在严重和/或耐药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系统治疗,如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
参考文献:
1. Dall'Oglio F, Nasca MR, Gerbino C, Micali G. An Overview of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J].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22 Aug 6;15:1537-1548. doi: 10.2147/CCID.S284671. PMID: 35967915; PMCID: PMC9365318.
2. Clark GW, Pope SM, Jaboori K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borrheic dermatitis[J]. Am Fam Physician. 2015 Feb 1;91(3):185-90. PMID: 25822272.
3. 张凡, 李沅鸿, 李姝润, 等. 脂溢性皮炎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美容, 2022, 12(10):83-90. 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2.10.021.
4. 张景龙, 董小瑜, 白雪, 等. 从脂溢性皮炎到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镜下特征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06):509-51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