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庆华,王烈宏,王悦,刘娟等,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青海红十字医院妇产科,河南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生物物理学旨在阐明生物在一定空间、时间内有关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规律。生命基本特征是具有能量代谢功能,其中的参与者是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是物质的结构。作为开放系统,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能量代谢过程贯穿生命始终,从发生、存续、直至消亡。整个生命过程就是物质从无序到有序,最终回归无序的过程。光能、热能、磁能、声能、动能和生物电能是生物能量代谢的表现形式。人自身也都存在这6种能量,并按一定规律进行变化。人体生理、健康和疾病状况与机体的有关能量代谢过程有着非常复杂密切的内在联系。
随着认识的发展,人们已经研究出一系列用于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手段,其中的电生理诊疗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等临床领域。近年来,基于生物物理学原理及研究成果,在临床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创新研发了“可视化精准电生理诊断(visual and accurate electrophysiological diagnosis,VAED)技术”,把电生理诊疗技术推向更高的发展平台,形成了集可视化、智能化、多靶点、多通道、多机制和中医医学为一体的综合生物物理诊疗系统。为促进妇产科电生理技术更好地开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就VAED在妇产科的应用作一综述,供广大医务人员参考。
1 妇产科电生理发展概况
妇产科电生理发展与盆底学发展密不可分。
20世纪末,随着社会经济繁荣和人口老年化发展,妇女对生活质量追求越来越迫切。1996年无张力阴道悬吊术开始应用并受到广泛关注,随后一系列盆底重建手术逐步推广并应用于临床,盆底外科发展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盆底肌锻炼、BF、电刺激等逐渐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盆底电生理诊疗技术的普及发展使盆底电生理逐步成为一门独立于相关盆底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亚学科。国内医生创新性地把电生理诊疗技术应用于其他妇产科慢病和疑难杂症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经验。
国内电刺激技术起源于神经肌肉康复治疗,辉煌于心脏电生理技术发展。在妇产科电生理发展方面,早期电生理技术应用于针刺麻醉以及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治疗妇科疾病。盆底学科兴起后引进了欧洲神经肌肉刺激、平滑肌刺激等电生理先进技术,逐步推广并取得了很大成就。
2 电生理诊疗技术应用原理
VAED技术是在电生理诊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合红外图像分析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实现可视化、精准化的电生理诊断手段。见图1。
VAED系统由智能化电声理诊断系统(intelligent electrophysiological diagnosis system,iEDS)和专用医用红外热像仪组成。其中,iEDS是疾病诊断及精准参数输出系统;医用红外热像仪是可视化辅助诊断工具。iEDS显示机体及器官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局部的生物电及能量变化参数,平台智能系统综合分析靶器官、靶区域以及整体的数据,针对性设定干预治疗的电生理参数。
电生理治疗是基于电生理技术原理,利用电刺激治疗装置输出低频脉冲电流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方法,具有多机制、多靶点和协同作用的特点。电生理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具有多样性,包括: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镇痛,抗炎,促进神经、血管、骨骼等多种组织的康复过程。其次是多靶点,人体不同细胞、组织、器官是相互关联的,在身体一处实施电刺激,可以通过局部-整体效应、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物电网络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腧穴-经络-脏腑”研究成为中医理论研究重点方向,VAED系统可结合中医经络理论,针对性调节不同的穴位、经络、脏腑,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目前,电生理诊疗技术与中医经络理论结合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医用红外热像仪有PRISM 640A、PRISM 384A等;常用的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有可编程的BioStim BLE、PRO,生物电反馈刺激治疗仪Alpha等。
3 VAED技术结合中医经络理论在临床中的实践
基于VAED的电生理可以结合中医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方面,依据中医经络理论,电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起到“近治”、 “远治”、 双向调整、整体调整和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电刺激穴位与靶器官、组织、系统呈现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包括:(1)局部效应:调节局部组织炎性反应,促进活性物质释放及免疫细胞聚集,启动组织自我修复机制。(2)轴突反射:通过经典“轴突反射”引起某些活性物质释放,可致微血管扩张;通过“长轴突反射”刺激敏化穴位进而影响内脏功能。(3)脊髓阶段性反射:借助脊髓同近节段支配机制,通过脊髓整合和反射可实现刺激穴位对同节段躯体靶器官/组织功能的调节作用。(4)脑内效应和脑输出效应:刺激信号可上达脑内广泛区域,对多种功能环路产生影响,并进而通过神经输出、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免疫输出对全身各系统功能产生泛调节效应。
另一方面,将基于VAED的电生理适宜技术与中医体质相结合,借鉴中医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可以辨证施治,实施个体化诊疗。借助医用红外热像仪观察重点区域相对温差,能够客观检测人群脏腑能量代谢状态,结合人的9种体质,辅助病症诊断和评估疗效。
4 VAED技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结合文献及妇产科学临床实践经验表明,以VAED为基础的电生理适宜技术适用于大多数妇产科疾病的诊疗,包括盆底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康复、性功能障碍、女性生殖功能障碍、其他妇产科疾病和妇产科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等。
以VAED为基础的电生理适宜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禁忌证和相关事项,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刺激部位、治疗强度、适用人群、设备使用方法都要遵循严格的规定。
电刺激禁忌证包括:(1)电刺激不能用于医用刺激器、监护仪或其导联之上或附近位置。(2)严禁直接刺激颈动脉窦、窦区、咽喉部肌肉、膈神经或迷走神经、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除非在医生指导下用于治疗分娩性疼痛)、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头部。(3)严禁用于有出血倾向、动脉或静脉血栓患者(可能增加栓子脱落的风险)。(4)严禁用于不能对电刺激做出明确反馈的患者(如婴儿、老年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反射异常患者(如突发的高血压、痉挛加重、心动过缓、大量出汗)、第六胸椎以上脊髓损伤的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服从命令或不理解治疗的患者、
5 VAED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基本路径
基本路径建议如下:(1)根据妇产科疾病评估问卷或其他临床资料进行诊断,明确发病机制,确定是否适用电生理治疗。(2)结合一般辅助检查进行VAED,并综合分析,确定电生理治疗参数(组合)。(3)经过一定疗程的电生理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确定进一步处理方案(或继续原治疗方案,或调整治疗参数,抑或终止治疗)。
以VAED为基础的电生理诊疗流程见图2。
6 小结
以VAED为基础的电生理适宜技术在妇产科的推广应用,为广大妇女提供了一系列安全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手段,是响应和落实“健康中国”宏伟战略的具体措施,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让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总结实践经验,逐步升华,加深对人体生物物理学内在规律的认识,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为促进学科发展,积极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略。
来源:张庆华,王烈宏,王悦,等.可视化精准电生理诊断在妇产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10):1044-1046.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