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昊翔,钱俊,宋娟,徐丹丹,邱露,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影像科;白慧萍,彭瑾,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影像科
近年来,随着围产技术发展及
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然而《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指出:脑瘫常伴随高级认知过程-执行功能损伤。执行功能是个体在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有效实施计划所需要相互协同的一系列高级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在行为调节、社交能力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损伤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生活技能及生存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容易导致患儿社会参与度降低及学习障碍。相对物理康复治疗,患儿执行功能训练及生存质量是未来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就痉挛型脑瘫执行功能损伤的MRI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及时有效地干预及精准诊疗提供影像标记物。
1.PWMI所致痉挛型脑瘫MRI表现
PWMI病理改变为早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导致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毒性
根据脑白质损伤的程度,PWMI可以分为轻-中-重度:(1)轻度:脑室周围白质T2及FLAIR像信号增高,伴轻度白质减少,病灶主要局限于侧脑室三角部及体后部,通常不伴有侧脑室扩大;(2)中度:脑室周围白质区可见多发条片状T2及FLAIR像高信号,白质明显减少,大脑皮层向内伸入并贴近侧脑室壁,侧脑室呈轻-中度不规则扩大;(3)重度:脑室周围白质区可见巨大的或广泛的囊腔形成,白质显著减少,侧脑室呈明显不规则扩大。
PWMI严重程度与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相关。重度PWMI容易导致痉挛型脑瘫及执行功能障碍,而轻-中度PWMI对脑瘫及其执行功能的早期预测仍然面临重要挑战。
2.痉挛型脑瘫执行功能损伤的神经网络机制
脑结构-功能改变是痉挛型脑瘫执行功能损伤的基础。神经影像研究发现:痉挛型脑瘫不仅损伤与执行功能相关的脑室周围白质,还累及丘脑、基底节、大脑皮层及小脑。这些大脑灰质及小脑结构也参与患儿的执行功能。与支配运动功能的感觉运动网络不同,PWMI所致痉挛型脑瘫执行功能损伤主要累及以前额叶为核心的高级认知网络。
然而,执行功能不是单一概念,具体包括抑制、转换、情绪控制、工作记忆及组织计划。不同的执行功能可能对应不同的功能性脑区或神经环路。痉挛型脑瘫主要存在哪些方面执行功能缺陷及其相应的脑损伤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2.1额叶-纹状体-丘脑环路
额叶-纹状体-丘脑环路是执行功能的的经典环路,参与自主运动控制、复杂的运动计划及执行等高级认知活动,前额叶皮层是此环路的核心脑区。腹外侧前额叶负责视觉工作记忆信息的储存和提取,背外侧前额叶负责空间工作记忆的加工。背外侧前额叶损伤可能导致工作记忆、空间定位、认知活动整合、运动控制(抑制)等功能障碍。而眶额叶损伤则与情感控制、模式维持和行为调节等功能障碍有关。
MRI显示痉挛型脑瘫患儿执行功能降低,但脑损伤模式(PWMI与局灶性血管损伤)与执行功能的差异无关。相反,额叶局灶性病灶与患儿注意力控制低下及认知灵活性欠佳有关,而与目标设定或信息处理无关。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左额上回及右额中回ReHo值下降,提示神经元活动趋于紊乱。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显示脑瘫患儿额叶各项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除额叶外,纹状体在脑瘫患儿工作记忆训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工作记忆容量与腹侧纹状体的信号激活相关。另外,丘脑作为大脑损伤的核心区域,与大脑皮层、纹状体及小脑广泛联系,通过多个环路参与患儿的认知功能。DTI联合fMRI研究显示:早产儿丘脑皮层联系可以预测2岁后的认知功能,损伤的视空间工作记忆与降低的丘脑体积及丘脑皮层纤维联系相关,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可以激活相应的丘脑功能区。而视空间工作记忆与脑瘫患儿运动障碍相关。
基于DTI的结构脑网络研究发现PWMI所致痉挛型脑瘫额叶-纹状体通路连接性增强,考虑与患儿大脑损伤后神经重塑有关。因此,上述环路的脑微观结构改变与痉挛型脑瘫执行功能的映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额叶-小脑-丘脑环路
小脑通过额叶-小脑-丘脑环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小脑皮层的外侧区和齿状核,通过其与大脑皮层之间的相互联系,在随意运动发生的早期与大脑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核团、丘脑腹外侧核等神经结构一起,参与随意运动的组织计划和运动程序的编制,而小脑皮层的间位区和间位核则参加随意运动的执行。
当执行认知任务时,小脑与前额叶功能性连接增强。经颅磁刺激显示:右侧小脑与语义记忆的整合相关,参与语义记忆及认知功能的预测。通过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
2.3额顶控制网络
额顶控制网络在痉挛型脑瘫执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网络主要由前额中回、前扣带回、脑岛、顶下小叶、顶上小叶、楔前叶和角回组成,也包括额顶部的白质结构(如胼胝体、上纵束、下纵束、弓状束),共同参与认知控制、工作记忆、活动抑制及转换、躯体感知觉和
DTI研究显示PWMI所致痉挛型脑瘫前扣带回-额上回纤维束减少与执行功能减弱相关,可作为患儿执行功能损伤的早期预测指标。而经胼胝体的运动纤维束降低的FA值与脑瘫患儿损害的手运动功能相关。四肢痉挛、肌张力亢进和过多的运动反射提示对周围环境调控性减弱,影响患儿执行控制和身体协调性。
胼胝体压部则协调两侧半球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增加的FA值与提高的视觉短期记忆相关,从而有利于患儿工作记忆损伤后补偿性重塑。另外,相关研究显示
3.痉挛型脑瘫执行功能的MRI预测
先前的研究认为痉挛型脑瘫损伤类型与执行功能相关。与单侧病变相比,双侧病变与降低的执行功能相关性更大。而与左侧偏瘫患儿相比,右侧偏瘫患儿在执行功能方面表现更差。但大脑损伤区域与执行功能损伤的具体映射关系还不够明确。执行功能作为高级认知活动,其发展贯穿整个儿童期,在学龄前期发展更为迅速,并且执行功能相关脑区具有年龄差异性。一项fMRI研究发现工作记忆任务分别与8个月婴幼儿全脑皮层、4岁半儿童额中回及8岁儿童右额叶的信号激活相关。
fMRI联合DTI研究显示正常儿童执行功能网络发育是动态的过程,白质纤维束FA值与尾状核的功能性激活可以预测将来的工作记忆能力。然而,相关研究认为如果不进行干预,脑瘫患儿的执行功能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可能保持稳定,其执行功能网络发育是静止还是动态取决于有效干预计划的实施。因此,脑结构-功能MRI可以早期预测执行功能及评估疗效。
4.结论与展望
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已应用于痉挛型脑瘫临床研究。主要通过视频及运动系统记录患儿早期的运动表现,通过聚类分析提取运动相关特征,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判别分析、朴素贝叶斯、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及评估患儿运动/认知功能及预测脑瘫,最后使用10折交叉验证对诊断性能进行评估。
基于机器学习的神经影像及网络分析也应用于儿童多动症、青少年
来源:蒋昊翔,钱俊,宋娟,徐丹丹,邱露,白慧萍,彭瑾.痉挛型脑瘫执行功能损伤的MRI研究进展[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07):1-4.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