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娟,李安琪,李承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皮肤科,北京,南 开大学医学院
1自身抗体在天疱疮中的致病作用
天疱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针对桥粒芯糖蛋白 1/3(desmoglein 1/3, Dsg1/3)的自身抗体在天疱疮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Dsg 分子包括胞浆 区、跨膜区和胞外区 3 部分,由 5 个黏附蛋白重复结构域(EC1-EC5)组成的胞 外区是主要的功能结构域,而在黏附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末端 EC1 和 EC2 结构域 通常是自身抗体的靶标[6]。Saito 等[7]发现 Dsg 的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都参与棘层 松解:Dsg 单克隆抗体可破坏 Dsg3 顺式相互作用,Dsg 多克隆抗体可引发 Dsg3 集簇状改变及内吞。因此“空间位阻学说”认为致病性自身抗体可直接干扰桥粒钙 黏蛋白相互作用,而导致细胞内黏附的丧失。另一方面,研究发现致病性自身抗 体与 Dsg 结合后可影响细胞内的信号途径,改变蛋白酶类的活性和钙的代谢, 从而影响桥粒蛋白的信号转导使连接复合体解离[8]。 天疱疮患者水疱在表皮中位置的多样性可用“补偿学说”解释。Amagai 等[9] 提出的“补偿学说”认为,Dsg1 或 Dsg3 共同表达能相互补偿对方的功能不足。Dsg1 主要分布于表皮和黏膜浅层,部分分布于表皮深层;Dsg3 则主要位于表皮深层 和黏膜全层。血清中仅有抗 Dsg1 自身抗体的 PF 患者常表现为皮肤浅表的水疱,因为在表皮深部 Dsg3 补偿了 Dsg1 的功能受损。同样地,仅有抗 Dsg3 自身抗体 的 PV 患者表现为黏膜受损,同时含有抗 Dsg1 和 Dsg3 自身抗体的 PV 患者则表 现为皮肤和黏膜的损伤。但上诉理论均不能解释 Dsg 抗体阴性天疱疮患者棘层松 解的机制。
2抗 CD20 单克隆抗体治疗天疱疮的机制
CD20 特异性表达于除干细胞和
3.RTX 在天疱疮中的应用
3.1 RTX 治疗天疱疮的方案和疗效 RTX 治疗天疱疮最常用的标准方案为
3.2 联合用药 RTX 常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天疱疮,联合用药可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各类药 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目前 RTX 常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效果不佳时可联 合 IVIG 或免疫吸附疗法。
3.2.1 RTX 联合糖皮质激素 Joly 等[20]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46 例天疱疮患者接受了 RTX 联 合短期泼尼松治疗,治疗方案为在第 0 天和第 14 天静脉滴注 1000 mg RTX,在第 12 和第 18 个月静脉滴注 500 mg RTX,同时系统使用泼尼松 0.5 或 1.0 mg /kg•d, 3-6 个月后逐渐减量。最终 41 例(89%)患者达到完全缓解,随访 24 个月内仅 有 11 例(23%)患者复发。此外,该项研究发现 RTX 联合短期泼尼松与单用泼 尼松相比,前者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且累计糖皮质激素剂量和不良反应更 少。Chen 等[21]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纳入了 38 例中重度天疱疮患者,接受 RTX 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34 例(90%)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与单独使 用糖皮质激素组相比,糖皮质激素累计剂量显著降低。
3.2.2 RTX 联合免疫抑制剂 Keeley 等[22]回顾分析了 10 例接受标准 RA 方案治疗的天疱疮患者,在取得 了全部缓解后其中 5 例继续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包括
3.2.3 RTX 联合 IVIG Ahmed 等[23]应用 RTX 联合 IVIG 治疗 10 名中重度天疱疮患者,该治疗方案 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B 淋巴细胞清除期,在输注 RTX 之前予一周期的 IVIG (2 g/kg),后输注 RTX(375 mg/m²,每周 1 次,连续 8 周),其后再输注 RTX (375 mg/m²,每月 1 次,连续 4 月);第二阶段为 B 淋巴细胞重建期,每月输注 一次 IVIG(2 g/kg),直到 B 细胞比例上升至 15%;第三阶段为免疫恢复期,依 次间隔 6、8、10、12、14、16 周输注 IVIG(2 g/kg)。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平均 7.4 月后取得了完全缓解,且在未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情况下, 随访 80 个月内未出现复发、感染等不良反应。
3.2.4 RTX 联合免疫吸附 Kolesnik 等[24]回顾性分析了 8 例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的天疱 疮患者,包括 6 例 PV 和 2 例 PF。治疗方案为先进行连续三天的免疫吸附,第四 天输注第一次 RTX(375 mg/ m²),随后每周进行一次免疫吸附,并在隔天输注 RTX,一月后免疫吸附每两周进行一次。8 例患者共接受了 3~5 次 RTX 输注,3~21 次免疫吸附治疗,期间系统服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随访 22 月后 7 例(87.5%)患者得到完全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 6.6 个月。
4.新一代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在天疱疮中的应用
新一代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在天疱疮中研究应用较少,仅见于个案报道。奥 法木单抗是第一个获准的二代单克隆抗体,Rapp 等[25]对 1 例传统治疗无效且对 RTX 耐药的天疱疮患者进行奥法木单抗输注治疗,第 1 天 300mg,第 8 天 1000mg, 随后每 28 天输注 1000mg,连续 8 次,该患者 11 个月后完全缓解,随访 24 月内 未复发。奥法木单抗是唯一获批进行天疱疮治疗临床研究的新一代抗 CD20 单克 隆抗体,不幸的是该研究由于资金断裂而宣告失败。Ellebrecht 等[26]对 1 例 RTX 和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的天疱疮患者皮下注射维妥珠单抗治疗,首次 325 mg (188mg/m2),2 周后重复给药,患者在 22 个月后完全缓解,但 24 个月后复 发,经再次给药后患者完全缓解,随访 35 个月期间没有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 三代抗 CD20 单克隆抗体阿托珠单抗比 RTX 具有更强的 B 细胞清除作用,并在类 风湿关节炎、
5不良反应
RTX 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少,在治疗天疱疮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液 反应和感染[16]。输液反应通常在首次输注后 1~2h 发生,常见
6结语
RTX 治疗天疱疮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优点,且可显著减少糖 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对难治性天疱疮具有较好疗 效。但 RTX 治疗天疱疮的最佳方案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索。新一代人源化的 抗 CD20 单克隆抗体耐药发生率更低,B 细胞清除能力更强,为治疗天疱疮提供 了新的选择,但仍需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更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略。
来源:何娟,李安琪,李承新.抗CD20单克隆抗体在天疱疮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03):241-245.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