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
临床症状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以
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
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在流感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仍需考虑流感可能,应行病原学监测。在流感散发季节,对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外,还需行流感病毒检测。
临床诊断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和上述流感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流感病毒
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鉴别诊断
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病原学证据。
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病原体(其他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导致的肺炎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可表现为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与流感不易区别;重型、危重型表现为
治疗
基本原则
1. 临床诊断病例和确定诊断病例应当尽早隔离治疗。
2.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
(1)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
(2)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3. 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 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5.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
6. 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
7. 辩证使用中医药。
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方式进行
抗病毒治疗
1. 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1)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当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2)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当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 抗流感病毒药物:我国目前上市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 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种。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以下几种:
①
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两次。
1岁以下儿童推荐剂量:0~8月龄,每次3.0mg/kg,每日2次;9~11月龄,每次3.5mg/kg,每日2次。1岁及以上年龄儿童推荐剂量:体重不足15kg者,每次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每次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每次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②
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次10mg,每天2次(间隔12小时),疗程5天。不推荐原有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使用吸入性扎那米韦。不推荐扎那米韦吸入粉剂用雾化器或
③
成人用量为300~600mg,小于30天新生儿6mg/kg,31~90天婴儿8mg/kg,91天~17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2)血凝酶抑制剂
可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的治疗。用量为每次200mg,每日3次,疗程5天。我国临床应用数据有限,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3)M2例子通道阻滞剂:
预防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位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等(剂量同治疗量,每日一次,使用7天)。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较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指南全文链接:
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21925
以上内容来自:国家卫健委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